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制剂
  • 4篇抑制剂
  • 4篇酶抑制剂
  • 3篇糖苷酶抑制剂
  • 3篇产生菌
  • 2篇血脂
  • 2篇他汀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伐他汀
  • 2篇Α-糖苷酶抑...
  • 2篇阿卡波糖
  • 1篇德国小蠊
  • 1篇血脂调节
  • 1篇血脂调节剂
  • 1篇药物
  • 1篇原料药
  • 1篇治疗药
  • 1篇治疗药物
  • 1篇生物学

机构

  • 7篇成都学院(成...
  • 1篇成都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国家医药管理...

作者

  • 9篇何璧梅
  • 4篇王欣荣
  • 3篇孙敏
  • 3篇隆泉
  • 2篇黄迎春
  • 2篇张颖
  • 1篇冷培恩
  • 1篇张辉
  • 1篇王士珍
  • 1篇徐仁权
  • 1篇吴林森
  • 1篇杨金奎
  • 1篇何国声
  • 1篇李邦良
  • 1篇刘洪霞
  • 1篇张义正
  • 1篇姚国柱
  • 1篇程强
  • 1篇张颖
  • 1篇陈晓霞

传媒

  • 2篇生物技术
  • 2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国外医药(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9
  • 3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α-糖苷酶抑制剂SH-9766产生菌的筛选和鉴别被引量:3
2005年
为了定向筛选α-糖苷酶抑制剂,建立了抑制α-淀粉酶、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试验为基础的筛选模型.采用此模型筛选从土壤和植物中分离的放线菌,其中菌株E-3519的发酵液对α-淀粉酶和蔗糖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菌株E-3519无气丝,基丝生长好,偶见孢囊,孢囊孢子游动迟缓;能水解淀粉,硝酸盐还原实验阳性,产生硫化氢,能使牛奶冻化;能利用大多数碳源;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等无拮抗作用;可产生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E-3519主要生化特征及形态学特征与ATCC14539相似,命名为Actinoplanesutahensisvar..
孙敏王欣荣隆泉张颖何璧梅
关键词:Α-糖苷酶抑制剂糖尿病
鲑鱼降钙素串联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重组蛋白的生物学活性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将鲑鱼降钙素 (salmoncalcitonin,sCT)基因以同向串联方式连接 ,构建串联多拷贝基因的表达质粒pHis-nCT(n≤3) ,并在原核中表达 ,研究表达产物的降钙活性。方法 :采用半化学半酶促法合成sCT基因 ,利用基因的特点及特殊的酶切位点NdeI和SamI在表达载体pTrcHisC中进行sCT基因与载体基因的融合及sCT基因的串联 ,并在TOP10中表达串联多拷贝基因。表达产物形成包含体 ,对包含体变性、复性后 ,以Ni-ChelatingSepharose亲和纯化。用血清钙浓度测定法研究串联表达产物及裂解产物的降钙活性。结果 :重组菌表达的串联融合蛋白经过变性、复性及亲合层析 ,纯度达到 90 %以上。活性试验表明 ,串联融合蛋白及其裂解产物可以抑制破骨细胞 ,降低血清钙浓度 ,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原核表达质粒pTrcHisC可以有效表达串联的sCT基因 ,重组的串联蛋白及裂解产物均有降钙活性。
黄迎春何璧梅张义正王欣荣
关键词:鲑鱼降钙素串联基因克隆重组蛋白生物学活性
血脂调节剂的研究——Ⅰ.HMG-CoA还原酶抑制剂M-8614A及MH-2688B产生菌的筛选被引量:20
1993年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酶标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单酰铺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Compactin抗体,定向筛选血脂调节剂。从青霉M-8614菌株发酵液中分离到M-8614A。该物质理化性质及波谱解释表明与Mevastatin为同一物质。 M-8614菌株用亚硝酸盐等诱变剂处理,从诱变株MH-2688发酵液中分离到MH-2688B。该物质理化性质及波谱解释表明与Lovastatin为同一物质。
何璧梅姚国柱张辉徐寅正隆泉
关键词:还原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SH-9766的分离和鉴别被引量:6
2005年
在定向筛选α-糖苷酶抑制剂的实验中,从游动放线菌E-3519发酵液中分离到化合物SH-9766,其对α-淀粉酶和蔗糖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通过理化性质、质谱、红外和核磁共振等图谱数据的分析,证明与阿卡波糖同质.
孙敏王欣荣隆泉张颖何璧梅张强
关键词:Α-糖苷酶抑制剂分离纯化阿卡波糖波谱分析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HW110产生菌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筛选新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方法:采用α-淀粉酶及蔗糖酶抑制试验,从2000株放线菌发酵液中筛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结果:从淡紫灰链霉菌HW110(Streptomyces lavedulae HW110)发酵液中分离到HW110,其抑酶活性与acarbose相当。结论:利用α-淀粉酶及蔗糖酶抑制试验筛选到deoxynorjirimycin。
王欣荣孙敏何璧梅黄迎春
关键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MIGLITOL
洛伐他汀研究
2000年
洛伐他汀是第一个用于临床的他汀类调整血脂药物,INN命名为Lovastatin,它首先由美国默克公司开发成功,并于1987年上市。它的上市被誉为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的一个里程碑。
何璧梅吴林森邓盛齐程强沈瑾志
关键词:洛伐他汀降血脂药
阿卡波糖原料及制剂的研制及产业化
何璧梅孙敏李邦良龚徳泉朱健张颖郭勃陈晓霞谢祥茂张德翠
阿卡波糖是由德国拜耳公司研发出的世界上第一个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糖尿病治疗药物,其销售额在中国口服降糖药市场长期排名第一。2002年以前中国的阿卡波糖市场全部为德国拜耳垄断,为了打破德国拜耳的垄断,成都学院四川抗菌素研...
关键词:
关键词:阿卡波糖原料药糖尿病治疗药物
辛伐他汀抑制德国小蠊实验室种群发展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证实他汀类药物对德国小蠊种群的影响。方法分别用0.001%辛伐他汀面饼和常规饲料饲喂德国小蠊,饲养不同时间后观察其种群中各虫态的数量及构成变化。结果用0.001%辛伐他汀面饼饲喂试验组德国小蠊2、4、6和8个月后,其带鞘成虫数逐渐减少,相应的雌雄成虫数也逐渐减少。饲喂4个月后,试验组德国小蠊的若虫数为其在2个月时的2倍,但6个月后若虫数急剧下降,至8个月其雌虫数、带鞘成虫数均为0,雄性成虫数和若虫数分别为2只和15只。对照组正常饲养2个月和6个月后,带鞘成虫数高于最初投放数,但饲养4个月后,带鞘成虫总数略低于初始投放总数,8个月后基本与最初投放数持平。随着带鞘成虫数减少,雌雄成虫数逐渐减少,若虫数与实验组相似4个月时最高,以后逐渐减少,至8个月时尚有雌雄成虫数8只和12只,带鞘成虫数5只,若虫78只。结论0.001%辛伐他汀8个月能够使德国小蠊种群失去恢复能力。
冷培恩刘洪霞王士珍徐仁权何国声何璧梅
关键词:辛伐他汀德国小蠊种群恢复
微生物方法生产L-半胱氨酸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1年
微生物方法生产 L-半胱氨酸较化学方法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生产步骤简化 ,底物转化率高 ,可降低污染等 ,但由于技术原因 ,很少见成熟生产工艺的报道。近年来 ,出现了分别以 DL - 2 -氨基 -噻唑啉 - 4-羧酸 (DL -ATC)、O-乙酰丝氨酸和 3-氯 - L -丙氨酸为前体微生物酶法生产 L -半胱氨和 L -胱氨的生产工艺研究报道 ,以 DL -ATC为前体 ,采用假单胞菌等转化酶产生菌或其初酶提取物转化生产 L-半胱氨酸 ,已实现工业化生产 ;以 O-乙酰丝氨酸为前体的生产工艺 ,利用鼠伤寒沙门氏菌 L T2产生的 O-乙酰丝氨酸硫化氢解酶把丝氨酸转化为 L-半胱氨酸 ;以 3-氯 - L-丙氨酸为前体的生产工艺 ,利用阴沟肠杆菌 L-半胱氨酸脱硫酶通过 β-替代反应生成 L-半胱氨酸 ,或利用球型芽孢杆菌 L - 118的 O-乙酰丝氨酸硫化氢解酶催化 3-氯 - L -丙氨酸和硫氢化钠生成 L -半胱氨酸。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优化菌种已经构建出一些用于 L -半胱氨酸生产的基因工程菌。固定化技术的应用 ,为 DL - ATC转化生产工艺带来了新的活力。
杨金奎何璧梅
关键词:半胱氨酸胱氨酸固定化基因工程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