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易展
- 作品数:42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文理学院巴文化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 唐诗中的“渭城”所指
- 2009年
- 小学语文试卷有一试题,是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作《渭城曲》)中“渭城”指现在何地?陕西政区地图说,在今咸阳市辖区有渭城镇,位于西安市西北、咸阳市东北方向。此“渭城”是否就是王维诗中的“渭城”呢?倪木兴注《王维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于《观猎》诗篇中注:“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时改称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 何易展
- 关键词:唐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语文试卷《观猎》
- “四杰”骈赋的律化倾向及与六朝骈赋的差异被引量:1
- 2008年
- "四杰"骈赋不独在思想境界与哲理内涵与六朝骈赋相异,而且其骈赋自六朝齐梁之律化风尚开启以来,并受本朝律赋文风影响,较六朝骈赋律化更为明显,在用韵、格律和抒情化方面都较六朝骈赋又有不同。实为异于魏晋而独标的赋风新气象。
- 何易展
- 关键词:骈赋
- 贾谊《旱云赋》之思想及其价值述略被引量:2
- 2014年
- 贾谊《旱云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既被视为"诗教之宗",亦被视为"赋颂之首"。赋中融杂阴阳灾异思想,是汉初政治思想和学术的反映,与汉初黄老无为之术的推行实相表里。其对"云"所展开的体物铺排与具有政治意义的诠解,使后来此类赋体创作向两个维度伸展。贾谊对"云"之阴阳之寓的表现及其所蕴内涵和精神为后世师法。
- 何易展
- 关键词:题材
- 论李白辞赋的“祖骚宗汉”倾向被引量:4
- 2015年
- 李白辞赋今存八篇。受当时赋风、时风及李白个性气质的影响,其赋作具有较强的个性抒情特色。其赋不但鉴借楚骚之精神,亦兼承楚骚汉赋的艺术表现方式,如在句式、章法、用典、使事等方面,皆"祖骚而宗汉"。虽元代祝尧称其辞赋"终六朝赋耳",然细析其因承袭变,加之儒道的精神契合,其辞赋在拟古的基础上实不同于六朝,在"以赋体道"方式上亦异于后世,其赋作可谓具有独特的思想与艺术内涵,同时对研究辞赋从楚辞、汉赋到律赋的演变及对经、史文化的接受具有重要价值。
- 何易展
- 关键词:祖骚宗汉
- 试赋取士肇始新辨被引量:3
- 2009年
- 一些论唐代科举制以及唐代律赋的史学或文学著述,都认为以试赋取士始于唐代。其实,唐代试赋取士是沿隋制,并非唐统治者的创举。无论是从献赋与纳赋的制度来看,还是从隋唐取士考文的实例,以及此期杂文与文之关系来看,唐以前就存在以试赋取士的情况。
- 何易展
- 关键词:肇始制举开皇杂文
- 《诗经》“二南”与巴楚文学传统被引量:1
- 2016年
- 《诗经》《周易》《尚书》《楚辞》等开创了中国文学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学中从一开始就孕育和包蕴了宫庭文学和民间文学、地域文学和民族文学的诞因。虽然《风》《雅》《颂》《南》被视为按音乐来分类,但其中却明显隐含了宫庭文学和民间文学、地域和民族文学分野的诱因。特别是"二南"所表现的对南方民族文化的透视和描写,极好地体现了地域文学的抒写范式,即由地域特征所表现的异质性表象与同质性精神抒写。《诗经》"二南"被列于"风"之始,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具有突出而重要的地位。"二南"非以国为类,而是以地域性特征作为分类的依据,其与南方各民族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它不但是南方各民族文化的早期记录,更是中国地域文学和民族文学创作的开端。
- 何易展
- 关键词:地域文学
- 唐代巴蜀文人仲子陵生平考述被引量:1
- 2006年
- 唐代是巴蜀文学经历的一个重要的繁荣期,但由于史籍的缺乏和疏漏,许多在当时比较著名的巴蜀文人名字至今依旧淹灭在旧典之中,不为今人所知。唐代文人仲子陵就是其中一位。仲子陵是中唐大历、贞元间人,是当时巴蜀少有的儒学家兼文学家,在学术及文学方面都有比较突出的成就。特别是对赋的创作,在中唐的赋家中其创作数量可观,对中晚唐律赋创作亦具有重要影响。他的赋作语言平易,启晚唐律赋散化倾向的先声,而且律赋创作题材在前代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但由于典籍记载的缺佚,本文仅简单对其生平行年进行考述,以期对于全面了解中唐巴蜀文学状况能有裨益。
- 何易展
- 关键词:生平
- “楚声”与“兮”——赋、骚关系小议
- 2009年
- 历来对于骚、赋分体的理由,大概主要集中于带"兮"字的特殊句式或"楚声"的地域性特征。然而从两者来看,"兮"字并非当下《楚辞》唯一的特殊用法,"兮"也并不具有楚地特色;"楚声"一词真正的涵义,不全在于地域性而言。另外,赋、骚也具有共同的文体特征。
- 何易展
- 关键词:楚声
- “卒于房”之“房”所在考述——读《春秋左传注》发疑一则
- 2017年
- 《春秋左传》定公五年载"六月,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清代顾炎武始认为"房"通"防",然无其实指。清高士奇认为此"房"在费县附近,而杨伯峻等认为在曲阜东二十余里。然考其成说,皆相舛谬,不足以互证。据《春秋左传》经、传记载及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所录,鲁实有数防,东防至少应有三处。按《经》、《传》通例,有学者认为"鲁大夫卒其竟内,则不书地。"也有认为"大夫卒于他国则书国,卒于鲁地则书地。"诚淆然不清。清陈立、钟文烝等依纂例疑此"房"当不属于鲁之国境。然《左氏》歆所传古文经学,其立主分野之说,若以"房"、"心"应之鲁宋分野,或可为一说。《春秋地理考实》卷三认为东野及房皆近费之邑。杨伯峻《春秋左传注》认为鲁有二防,此"房"同于僖公十四年之防,其说相悖。细检诸家所注,或驳正旧说,以教正于方家。
- 何易展
- 关键词:《春秋左传注》
- 以诗赋取士并非始于唐代被引量:1
- 2007年
- 论唐以诗赋取士,学者多引《唐会要》、新旧《唐书》或《册府元龟》语.《唐会要》卷七十六《制科举》载:“天宝十三载十月一日,御勤政楼,试四科举人.其辞藻宏丽,问策外,更试诗赋各一首.”(注云:“制举试诗赋从此始.”)《册府元龟》卷六百四十三《贡举部·考试一》亦记此曰:“(天宝)十三载十月,御含元殿,亲试博通坟典、洞晓玄经、词藻宏丽、军谋出众等举人,命有司供食,既而暮罢.
- 何易展
- 关键词:诗赋取士唐代《册府元龟》《唐会要》《唐书》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