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昱

作品数:33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内科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癫痫
  • 9篇海马
  • 8篇激素
  • 6篇雌激素
  • 5篇神经元
  • 5篇梗死
  • 5篇海马神经
  • 5篇海马神经元
  • 4篇文献复习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复习
  • 4篇大鼠海马
  • 3篇电图
  • 3篇致痫
  • 3篇椎基底
  • 3篇椎基底动脉
  • 3篇脑电
  • 3篇脑电图
  • 3篇克罗米酚

机构

  • 32篇复旦大学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32篇马昱
  • 24篇汪昕
  • 12篇彭伟锋
  • 8篇张宇浩
  • 8篇范薇
  • 7篇林豪杰
  • 5篇陈婕
  • 5篇刘剑英
  • 5篇杜鹏
  • 4篇丁晶
  • 4篇朱文炳
  • 4篇费国强
  • 3篇毛玲艳
  • 3篇郭曦
  • 3篇金莉蓉
  • 2篇唐海燕
  • 2篇李鑫
  • 2篇毛悦时
  • 1篇董继宏
  • 1篇葛安岩

传媒

  • 10篇中国临床医学
  • 3篇中华神经科杂...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微循环
  • 1篇生理学报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第十二届华东...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雌激素和克罗米酚对致癎大鼠海马γ-氨基丁酸免疫反应细胞和GABA_A受体α1亚单位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05年
目的了解雌激素和克罗米酚对海人藻酸(KA)致癎大鼠癫癎发作行为学的影响及其影响癫癎活动的部分机制。方法将去势的雌性大鼠添加雌激素(20mg/kg)或添加雌激素和克罗米酚治疗,比较各组大鼠致癎后癫癎发作的行为学变化;并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中γ-氨基丁酸(GABA)免疫反应细胞及GABAA受体α1亚单位表达的变化。结果添加雌激素治疗组大鼠癫癎发作的潜伏期和到达4/5级(4级或5级)的时间[分别为(24.63±11.44)min和(41.50±16.22)min]均较去势组[分别为(46.75±14.61)min和(65.13±12.99)min]明显缩短,而同时添加雌激素和克罗米酚治疗组的潜伏期[(43.50±5.75)min]比单纯添加雌激素组明显延长。雌激素组的阳性免疫反应细胞数在大鼠海马的某些区域也较去势组明显减少,克罗米酚组与雌激素组相比则有所增多。结论高水平的雌激素可促进癫癎发作,克罗米酚添加治疗具有一定的抗癫癎作用。这可能与脑内GABA能系统某些功能的改变有关。
彭伟锋汪昕马昱
关键词:雌激素类氯米芬Γ-氨基丁酸GABA-A
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叶酸、维生素B12和血脂水平的关系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差别,以及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水平与叶酸、维生素B12和血脂水平以及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年龄、性别、高血压和糖尿病等配比因素无显著性差异的91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00例无脑血管意外的对照者,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浆Hcy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生化分析仪速立法测量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为(21.22±7.29)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3.19±2.13)μmol/L(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与叶酸(r=-0.307,P〈0.05)和维生素B12(r=-0.27,P〈0.05)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282,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r=-0.219,P〈0.05);急性脑梗死组血浆Hcy水平均值随NIHSS评分升高而增高(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随着Hcy水平的升高而降低;血浆Hcy水平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Hcy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增高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风险。
刘旭马昱汪昕
关键词:脑梗死高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4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荧光分析技术,用于测定大鼠脑组织中天门冬氨酸(aspartate,Asp)、谷氨酸(glutamate,Glu)、牛磺酸(taurine,Tau)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γ-GA-BA)。方法:色谱柱为Dikma Inertsil ODS(250mm×4.6mm,3.5μm),预柱为Dikma C18柱,4.0mm×3.0mm;流动相为磷酸二氢钾缓冲液(0.1mol/L,pH 6.0):甲醇:乙腈为6∶3∶1;流速为1mL/min。结果:4种氨基酸在15min内完全分离,其在0.1~2μmol/L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提取回收良好。结论:此种HPLC荧光分析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含量的测定。
张宇浩马昱郭曦王勤曹志娟
关键词:柱前衍生邻苯二甲醛神经递质
隐源性癫痫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改变的研究
毛玲艳汪昕丁晶彭伟锋张宇浩马昱
癫痫患者发作间歇期人格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发作间歇期人格改变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诊断为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患者115例(癫痫组)及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42名(对照组)。所有入组者均经简易精神状态检查以及简明精神量表分析并确认认知功能及精神状态正常。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版对发作间歇期的癫痫患者及对照组进行人格评估,用计算机后处理软件分别获取外向质(E分)、精神质(P分)、神经质(N分)以及掩饰性(L分)的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分与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癫痫组患者的P分(50.48±9.55)和N分(51.13±12.89)均较对照组(P分:46.59±7.28,N分:46.83±9.40)明显升高(t=2.374、2.266,均P〈0.05),E分(51.74±10.74)较对照组(60.37±9.84)显著降低(t=-4.511,P〈0.01)。两组间L分无明显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癫痫病程与P分独立相关(/3=0.043,P〈0.05),受教育年限与E分独立相关(口=0.109,P〈0.05),而癫痫患者年龄、性别、起病年龄、发作频率、发作类型、国立医院癫痫严重程度量表评分、服用抗癫痫药物种类、癫痫家族史、癫痫持续状态史与各项人格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癫痫患者发作间歇期存在人格改变,主要表现为精神质和神经质评分增高,外向质评分减低。精神质人格与癫痫病程独立相关,外向质人格与癫痫患者受教育程度独市相关。
毛玲艳丁晶彭伟锋张宇浩马昱范薇汪昕
关键词:癫痫人格障碍问卷调查
雌激素和克罗米酚对致痫大鼠行为学、脑电图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雌激素和克罗米酚对海人酸(kainicacid,KA)致痫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给去势的雌性大鼠添加雌激素治疗,或添加雌激素和克罗米酚治疗,比较各组大鼠致痫后癫痫发作的行为学、脑电图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变化。结果:给雌激素治疗的大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和到达4级或5级(4/5级)的时间均较KA组明显缩短.而同时给雌激素和克罗米酚治疗组的潜伏期比单纯给雌激素治疗组明显延长。脑电图的变化与行为学的改变基本一致。致痫后的大鼠海马均可见到明显的细胞损伤,与癫痫发作严重程度和时间相一致。结论:高水平的雌激素可促进癫痫发作,给克罗米酚治疗具有一定的抗癫痫作用。
彭伟锋汪昕马昱
关键词:雌激素克罗米酚脑电图神经元损伤
抗癫痫药物治疗对血脂水平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已确诊为癫痫的48例患者(卡马西平组16例,苯妥英钠组16例,丙戊酸钠组16例)的血脂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16例进行比较。结果:1)血脂浓度与癫痫本身无相关性;2)长期服用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后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和脂蛋白(a)[LP(a)]明显增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无变化,且LP(a)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浓度明显增高(r=0.74,p<0.05),丙戊酸钠对血脂无影响。结论:长期抗癫痫药治疗能使血脂浓度增高,因此需长期监测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金莉蓉汪昕马昱张昱雯
关键词:癫痫抗癫痫药物血脂
苯甲酸雌二醇预处理的去势大鼠致前后血清雌二醇和海马组织雌激素β受体的变化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苯甲酸雌二醇(EB)预处理的去势大鼠以海人藻酸(kainicacid,KA)致前后血清雌二醇(E2)和海马组织雌激素β受体(ERβ)的水平,探讨E2、ERβ与K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去势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O组)、不同剂量EB干预组(O+E)、致组(O+KA)和不同剂量EB预处理致组(O+E+KA)。分别利用电化学发光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E2浓度与海马组织ERβ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①除小剂量EB(25μg·kg-1)预处理的去势大鼠血清E2水平(88.8±3.23)pmol·L-1与O组(88.49±8.31)pmol·L-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剂量EB预处理(≥EB1mg·kg-1)的各组去势大鼠血清E2浓度均明显高于O组,且E2水平随EB的增加而增高,但不影响去势大鼠海马组织ERβ的表达。②癫发作的早期(癫发作后2h内)不仅降低了癫动物血清雌激素的水平,也降低了海马组织ERβ的表达,但这种降低与癫发作的轻重程度无关。结论:去势大鼠海马ERβ蛋白的表达水平主要与癫发作有关,雌激素对癫发作的影响可能并不体现在其对ERβ表达的影响。
汪昕刘剑英马昱彭伟锋
关键词:雌二醇雌激素Β受体
自发性低颅压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合并多发梗死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报道1例自发性低颅压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脑内多发静脉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临床、影像学特点及相关文献报道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自发性低颅压可导致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静脉系统扩张及血液瘀滞是血栓形成的主要机制。严重的血液瘀滞患者可出现多发皮质静脉性梗死,甚至脑干静脉性梗死,经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消失。结论自发性低颅压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静脉性梗死可以出现在脑干。早期发现并治疗,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葛安岩马昱费国强范薇
关键词:自发性低颅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肝豆状核变性的非典型头颅MRI表现: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非典型头颅MRI表现特点。方法:本文分析了2例经临床生化及基因诊断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头颅MRI表现及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就已报道病例做回顾分析。结果: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典型头颅MRI表现为双侧豆状核、丘脑、中脑等部位损害。本文中2例患者头颅MRI均提示皮质下白质低T1 WI、高T2 WI及高Flair异常信号,较为少见。结合既往文献报道,共13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头颅MRI均提示皮质下白质异常信号,其中9例患者病灶累及大脑皮层(额叶9例、顶叶4例、颞叶2例)。13例患者中,11例有运动迟缓、活动障碍等锥体外系表现,6例智力减退或痴呆,9例有癫痫发作。此类患者癫痫发作比例较高可能与病灶累及皮质及皮质下白质相关,暂未提示特异的ATP7B基因突变位点。结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头颅MRI表现多变,且和临床表现密切相关。
喻哲明郑小敏马昱金莉蓉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磁共振成像基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