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栋
- 作品数:68 被引量:244H指数:10
- 供职机构:德克萨斯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超验主义主体思想与儒家角色伦理学——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的“自我”书写新论被引量:1
- 2022年
- 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的肯定性"自我"书写与霍桑、梅尔维尔、爱伦·坡等的否定性"自我"书写共同为美国独立民族意识和国族文学的构建奠定了基础。美国的个人主义更深入地植根于前者的超验主义主体思想中,但由于对"自我"内在神性和超验原则的强调,其主体思想陷入唯我和超验的困境,促使他们不得不进行反思与修正。当代美国哲学家、汉学家安乐哲吸收中西传统的有关思想,提出以儒家角色伦理学作为走出西方个人主义困境的有效途径。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的"自我"书写与儒家角色伦理学的人学思想有趋同倾向,前者呈现从抽象道德主体到具象道德主体、从自我内在性到自然外在性及群体外在性的转变趋势,这一转向与儒家角色伦理学对具象外在性人际关系的关注有共通之处,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普遍意义。
- 段国重顾明栋
- 关键词:爱默生超验主义
- 汉字的性质新论被引量:4
- 2016年
- 汉字的性质是国内外研究中国的学者所关注的基础理论问题,但迄今尚未有共识。对汉字性质开展真正有意义的概念性探索,必须基于对单个汉字作为最小符号单位的研究,兼顾语境,批判性地运用现代语言哲学和符号学理论,从比较的视角对汉字的构成理论——六书进行分析,以图找到走出至今悬而未决的争论之途径。据此思路研究的初步结论是:汉字是一种集图形、索引、象征等源符号于一体,融玄思、想象、类比、再现、分析、综合和暗示等哲学和修辞功能,以音形意和视听思多维互动的立体形式而产生的构建性文字。
- 顾明栋
- 关键词:文字汉字性质六书语言学符号学
- 《两界书》:一本兼容东西文化价值的奇书
- 2019年
- 在1973年冷战尚在进行之时,20世纪最睿智博学的历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指出,除非地球上差异巨大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很快融合成一体,生活在这个技术发达世界的人类可能以自杀的方式走向毁灭。他还认为,全球统一需要建立在精神统一之上,也就是说人类需要找到一个共同的精神信仰作为统一的精神粘合剂,以此把各个种族和国家的人联合到一起。
- 顾明栋黄海静(译)
- 关键词:文化价值精神信仰历史学家汤因比
- “汉学主义”:一种跨文化研究的新选择被引量:9
- 2013年
- 从19世纪后叶至21世纪,中西方文化人的观点不断在两个极端之间徘徊,要么将中国文化捧到天上,要么将其踩在脚下。对于历史悠久的中国学术及其在西方的对应学科——汉学,亦怀有同样矛盾的情感。一方盲目崇信汉学的效力和价值,热情效法;另一方则应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理论,慷慨激昂地批评"汉学"是殖民主义的话语。中西双向的误读并非仅仅源于信息不灵、偏见歧视和政治干预等显而易见的原因,更是源于一种有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的深层逻辑,而这种逻辑业已演化成了一种文化无意识。这种文化无意识已构成了一种涵盖广泛的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汉学主义"。研究"汉学主义"是知识生产的研究而非知识的研究,首要关注的是中西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关注非西方世界包括中国自身在生产中国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之外提供一种理论选择,为跨文化研究开辟新的领域。
- 顾明栋
- 中西文化差异与文艺摹仿论的普遍意义被引量:15
- 2008年
- 摹仿说是西方诗学最根本的思想之一。摹仿论构成了西方美学的主流。然而,在中西诗学的对比研究中存在一种被广为接受的观点,即摹仿论是西方诗学传统特有的文化创新。在此学术共识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种基本的二分法,其结果是衍生了一系列的中西二元对立:西方艺术具有隐喻性、象征性和先验性特性,而中国艺术具有转喻性、字面本意性和内在性特性。文章批判地审视有关摹仿论的对比研究,列举出反对上述被普遍接受观点的种种理由,并从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等角度考察中国诗学传统中摹仿说与西方传统相关的各个方面,重新确立模仿是跨文化的人类本能,因此艺术摹仿论也是跨越文化传统的普遍性观念;还考察了艺术理念如何在中西表现系统中得以形成、中国诗学摹仿论与西方诗学摹仿论的差异以及对该差异的理解会给西方和非西方文学的对比研究带来哪些启发诸问题。
- 顾明栋
- 关键词:摹仿论中西诗学文化差异
- 中国禅是佛教的一个宗派吗?被引量:3
- 2024年
- 禅是佛教的一个宗派,这是学界的一个共识,但也有挑战这一共识的异见,认为中国禅不是印度哲学和大乘佛教在中国的旁支别派,而是中国思想和宗教的嫡系正宗。重新审视国内外关于禅的性质和状况的主要观点,并对禅宗的起源、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制度实践、终极目标及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印度禅和佛教的关系等核心问题进行比较和论证,旨在从概念性视角找出中国禅与大乘佛教和印度瑜伽的哲学思想及修行实践的相异之处,从而对中国禅是否为佛教的一个宗派作出实事求是的回答。通过对禅宗作为一个思想和宗教流派的基本内涵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禅是本土思想依托外来佛教而产生的全新宗教与思想,在根本上不是源自佛教和印度瑜伽的中国流派。
- 顾明栋
- 关键词:禅宗佛教老庄哲学禅悟涅槃
- 后殖民理论的缺憾与汉学主义的替代理论被引量:9
- 2015年
- 在跨文化研究领域,后殖民理论可以说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许多学者发现,后殖民理论虽然提供了发人深省的新颖视角,但并不完全适用于跨文化研究,特别是中西研究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中国学界提出了"汉学主义"这一受东方主义启发但又有别于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的替代理论。对东方主义和后殖民理论的政治层面进行反思,可以探讨意识形态和政治批评如何影响学术的客观、中立和公正性,认识后殖民理论在跨文化研究方面的不足,也可理解汉学主义理论为何是一个可以弥补后殖民理论之不足、促进文化自觉和学术创新的可行性替代理论。
- 顾明栋
- 关键词:萨义德东方主义后殖民理论汉学主义意识形态批评跨文化研究
- 中西“大人文”融通的思想、理路与方法——顾明栋教授访谈录被引量:2
- 2019年
- 美国达拉斯德州大学艺术人文学院顾明栋教授以其近四十年的学术经历,提出了'大人文'的观念,并一直身体力行。本文从学术生涯、学术理路、学术思想和学术回顾与展望等四个方面对顾教授进行了访谈,他以其自身的经历和视野,分享了他对英美两国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差异、学术训练与学术研究的关系、中国典籍英译评价的复杂性、'汉学主义'的来龙去脉、中国古典文论及思想的现代化、学术研究的概念性和原创性、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中国外语教学等问题的深刻见解,体现了一个华裔学者兼纳中西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更体现了他治学理念中的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其中的一些观点能为从事中西文学、文化比较的学者带来启示,也能为中国文化走出去,中国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 焦鹏帅顾明栋
- 关键词:汉学主义文艺理论
- 全球化和电信时代的文学反思——刍议《文学思考的洲际对话》被引量:1
- 2018年
- 自90年代初以来,英美主流媒体隔三差五发表一些反思文学现状的文章,要么声称"文学正在死亡",要么声称"文学已死"。在20世纪最后不到10年的时间内,耶鲁大学出版社就推出了三位文学研究大家以"文学之死"为主题的专著,三部书名所示的内容一目了然:
- 仇湘云顾明栋
- 关键词:文学反思反思文学
- “侨易学”与思想创新——对一种新文化理论的评析与思考被引量:6
- 2017年
- 原创性在中国学界已成为大家殚精竭虑追求的终极目标,也出现了一些致力于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或建构宏大概念性体系的论著。近几年来在文化研究领域出现的"侨易学"理论就是重要的成果之一。侨易学既是一种理论和哲学,也可以说是一个领域,一种新兴的学科。总的来说,目前学界对"侨易学"的关注还很不够,发表的评论也仅限于泛泛而论,尚缺乏对此理论进行深度思考和评价。通过评析和考察"侨易学"的成败得失,并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设性看法,可以促进这一新文化理论的提升和完善,从而使其在当今众声喧哗的理论界占有一席之地。
- 顾明栋
- 关键词: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