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芬 作品数:41 被引量:169 H指数:8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S100A9对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比较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S100A9蛋白对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8月首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肺结核的132例,并根据是否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62例)及单纯肺结核组(70例),对其外周血血浆标本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CT,ELISA方法测定S100A9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魏氏法测定ESR。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S100A9蛋白及hs-CRP水平与单纯肺结核组比较均显著性增高(P<0.01)o多因素分析PCT及S100A9为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结核患者PCT及S100A9水平对监测患者是否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秋月 李琦 骆宝建 潘丽萍 韩芬关键词:肺结核 细菌感染 序贯机械通气对胸腔内巨大肿瘤切除术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对胸腔内巨大肿瘤切除术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方法与疗效观察。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7例胸腔内巨大肿瘤患者,手术后出现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有创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并以此为治疗组。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胸腔内巨大肿瘤切除术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应用有创通气治疗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手术后带气管插管回ICU病房,麻醉清醒后,外科情况稳定,应用有创呼吸机18~36小时后拔除气管插管,接无创呼吸机,使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对照组:予术后带气管捕管回ICU病房,麻醉清醒后,外科情况稳定,继续应用有创呼吸机,使用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脱机拔管。观察两组总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住ICU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分别为0和4例(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126.85±44.23h和169.57±65.46h(P〈0.05),住ICU时间6.57±0.97天和8.28±4.23天(P〉0.05),住院时间31.42±9.47天和35.71±6.52天(P〉0.05),住院费用68907.68±13645.13元和112114.50±20732.05元(P〈0.05)。结论对胸腔内巨大肿瘤切除手术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救治过程中,应用有创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增加患者的耐受性,大大降低了住院费用,是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脱机方案。 康乃民 骆宝建 韩芬 张楠 吴恩东 刘秋月 史剑权关键词:序贯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及S100A9对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比较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及S100A9蛋白对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确诊为肺结核的132例,并根据是否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组(62例)及单纯肺结核组(70例),对其外周血血浆标本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PCT,ELISA方法测定S100A9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魏氏法测定ESR。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的PCT、S100A9蛋白及hs-CRP水平与单纯肺结核组比较均显著性增高(P <0.01)。多因素分析PCT及S100A9为肺结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结核患者PCT及S100A9水平对监测患者是否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刘秋月 李琦 骆宝建 潘丽萍 韩芬关键词:肺结核 细菌感染 降钙素原 肺癌术后早期并发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008年 背景与目的房颤是肺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常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增加肺癌患者手术死亡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肺癌术后早期发生房颤的情况和危险因素,观察肺癌术后房颤对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7年12月肺癌手术患者416例,术后一周内出现房颤者52例作为房颤组,未出现房颤患者系统随机抽取病例91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导致肺癌术后房颤的原因,单因素分析行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房颤组与对照组的30d内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416例肺癌患者中,术后52例发生房颤,占12.5%,常发生于术后1-3天。经多因素分析,年龄>65岁、术前合并肺部感染、术前FEV1%pre(一秒钟用力呼吸容积预计值,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of the predicted value)下降、术中心包内处理血管及术后低氧血症是肺癌术后发生房颤的相关因素,且均为危险因素。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明显增加(P<0.01)。但两组术后30d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103)。结论肺癌术后房颤与年龄>65岁,术前肺感染,FEV1%pre下降、术中心包内处理血管、术后低氧血症相关,肺癌术后房颤虽未增加患者术后30d内死亡率,但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张静 骆宝建 韩芬 吴恩东 康乃民 张楠关键词:肺肿瘤 房颤 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51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提高对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水平。方法对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51例患者,于ICU监测治疗;动态监测生命体征、肺功能、出血情况、血气分析;治疗合并疾病;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应用呼吸机进行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结果 51例患者经过ICU加强诊疗,41例顺利恢复;6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死于严重感染,死亡率19.61%。结论肺癌根治术后呼吸衰竭患者的诊疗中,动态监测生命体征、防治手术后并发症,积极应用气管镜吸痰及机械通气治疗,能有效治疗疾病,缓解病情。 刘秋月 韩芬 吴恩东 骆宝建关键词:肿瘤 呼吸功能不全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行小潮气量机械通气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小潮气量机械通气与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相关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气压伤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通气前,两组相关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24 h,两组pH、氧分压(PaO2)明显比通气前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比通气前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通气后24 h,两组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后24 h,观察组PaCO2、PaO2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气压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动脉血PaO2,降低气压伤发生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 吴恩东 宋丽红 韩芬 张楠 刘秋月 王秀军关键词:小潮气量 机械通气 肺结核 呼吸衰竭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及其药敏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预防和治疗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有患者98例。结果 168份标本细菌培养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55.8%。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199株。革兰阴性菌138株,革兰阳性菌49株,真菌12株。结论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多为革兰阴性菌,耐多种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吴恩东 骆宝建 韩芬 宋丽红关键词: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继发性肺结核伴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炎性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20年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在继发性肺结核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并确诊为继发性肺结核的患者129例,其中单纯继发性肺结核(肺结核组)66例,继发性肺结核伴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组)63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血浆白细胞介素1家族成员6(interleukin-1 family 6,IL1F6)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CRP)、血清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水平及红细跑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结果呼吸衰竭组患者的IL1F6、hCRP及PCT水平均明显高于肺结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ES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IL1F6预测肺结核患者是否易发生呼吸衰竭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896,其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81.0%。PCT预测肺结核患者是否易发生呼吸衰竭的曲线下面积为0.737,其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68.3%。结论外周血IL1F6及PCT水平对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刘秋月 骆宝建 韩芬 李琦关键词:继发性肺结核 血清降钙素 呼吸衰竭 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的预后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经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肺结核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住院的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共120例的临床资料,并按照临床转归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采用χ^2/t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高危因素。结果120例经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肺结核患者中,死亡59例,病死率为49.20%。APACHEII评分、入ICU时呼吸频率、乳酸、C反应蛋白及机械通气24h氧合指数是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经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肺结核患者,ApacheII评分、入ICU时呼吸频率、乳酸、C反应蛋白高及机械通气24h氧合指数低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 刘秋月 张宗德 骆宝建 韩芬 潘丽萍 吴恩东 李琦关键词:肺结核 呼吸功能不全 机械通气 肺切除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导致肺切除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对患者手术死亡率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文前瞻性收集2006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胸外科262例肺切除术病例,术后当日及第一天收住ICU,应用肺切除患者术后第一日晨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结果,Pao2/Fio2低于300者诊为肺切除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分析导致肺切除术后早期低氧血症的原因,单因素分析行x^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比较低氧血症组及非低氧血症组的住院时问和手术死亡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62例肺切除患者术后第一日晨Pao2/Fio2小于300者112例,占42.7%,Pao2/Fio2大于300者150例.占肺切除术后患者的57.3%。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吸烟、术前痰培养、术前心电图、手术方式、麻醉时间和术后血浆白蛋白.P〈0.05.对术后低氧血症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各组数据带入Logistic回归中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手术方式和麻醉时间与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密切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低氧血症组平均住院时间40±21天。非低氧血症组甲均住院时间36-20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2例术后患者,术后30天内死亡5例(1.90%),低氧血症组死亡3例(2.7%),非低氧血症组死亡2例(1。3%),两组手术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绪论肺切除患者中,年龄≥65岁、手术切除范围大、麻醉时间延长者术后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增加。肺切除术后低氧血症对患者住院时间和手术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张静 骆宝剑 韩芬 康乃民 吴恩东 席修明关键词:肺切除术 低氧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