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液态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毛细分析...
  • 2篇乳酸
  • 1篇烟酰胺腺嘌呤...
  • 1篇生物传感
  • 1篇生物传感器
  • 1篇嘌呤
  • 1篇固定化
  • 1篇固定化酶
  • 1篇核苷酸
  • 1篇二核苷酸
  • 1篇感器
  • 1篇丙酮酸
  • 1篇传感
  • 1篇传感器

机构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3篇鞠香
  • 3篇李永生
  • 2篇高秀峰
  • 2篇杨微
  • 1篇常雪洁
  • 1篇赵元元
  • 1篇袁巍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分析试验室

年份

  • 2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新型乳酸固定化酶荧光毛细生物传感器
2009年
对长45 mm、内径0.9 mm的医用毛细管进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氨基化和戊二醛醛基化后,再将乳酸脱氢酶(LDH)的氨基与戊二醛的醛基结合,使其固定在毛细管内壁,构成一种新型固定化酶乳酸荧光毛细生物传感器(IE-LFCBS),实现了对乳酸的微量、快速测定。IE-LFCBS吸入辅酶Ⅰ与乳酸的混合液,在固定化酶催化下使乳酸与辅酶Ⅰ反应,生成荧光物质还原型辅酶Ⅰ;激发波长353 nm、发射波长466 nm。适用于IE-LFCBS的优化条件为:辅酶Ⅰ浓度4 mmol/L、用于固定化的LDH浓度60 kU/L、反应时间15 min、反应温度38℃、测定范围为1.0~5.0 mmol/L、回收率95%~98%,IE-LFCBS的相对标准偏差为RSD<1.5%(n=11),检出限为0.45 mmol/L。IE-LFCBS的试液用量极少(18μL),并能重复使用,可望用于发酵食品、药品、血液标本等各类样品中乳酸的快速检测。
李永生鞠香高秀峰杨微
关键词:固定化酶乳酸生物传感器
乳酸的液态酶荧光毛细分析法研究
2009年
基于乳酸脱氢酶(LDH)和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氧化还原体系,提出了乳酸的液态酶荧光毛细分析方法(LE-FCA)。在激发波长350 nm、发射波长460 nm条件下,用LE-FCA法对乳酸进行了测定;其线性范围为0.2~1.0 mmol/L,r>0.9932,检出限为0.022 mmol/L,RSD<4.2%。LE-FCA能节省贵重的酶试剂,样品用量仅为18μL;可用于医药、卫生、工业、食品等含乳酸样品的测定。
鞠香高秀峰李永生杨微
关键词:乳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荧光毛细分析法测定丙酮酸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基于荧光毛细分析法(Fluorescence Capillary Analysis,FCA)和液态酶(Hqllid enzylne method,LE)催化反应,开发了一种荧光毛细法测定丙酮酸的方法(P-LE-FCA)。在激发波长350nm、发射波长460nm,磷酸缓冲液pH=7.50,温度38℃,酶浓度5.0kUL^-1,NADH为1.0mmol·L^-1的条件下,成功对尿样中的丙醌酸进行了测定。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2mmol·L^-1~1.2mmol·L^-1,r=0.9942,检出限为0.012mmol·L^-1。P-LE-FCA法操作简便,样品用量仅为18μL,测定成本低,可实现丙酮酸的微量化测定。有望将酶固定在毛细管壁上,制成荧光毛细丙酮酸测试盒,用于含丙酮酸的实际样品的测定。
赵元元鞠香袁巍常雪洁李永生
关键词:丙酮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