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薇 作品数:6 被引量:4 H指数:1 供职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哲学宗教 医药卫生 历史地理 更多>>
自我·本我·精神病——昆曲《思凡》中色空的精神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清代初年,昆曲吸收了《孽海记》中《思凡》和《下山》两出戏,在保存原有的唱词后,还加入丰富的舞蹈身段和表演技巧,成为著名昆曲折子戏,并且流传至今。《思凡》中只有一位角色进行演出,而就是因为这一位演员的演绎,表现出角色丰富的情感以及心理和精神的变化。笔者将以昆曲《思凡》色空这一角色为例,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对其进行分析与解读。 陈雪薇关键词:《思凡》 色空 网络媒体冲击下电视脱口秀节目的发展策略——以策划作品《扒一扒》为例 互联网的兴起与兴盛冲击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传媒行业尤甚。为了生存,传统媒体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来拓展自己的疆土。而同样作为出生于传统媒体的脱口秀节目,则顺着新媒体的飓风,在互联网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一片领地。 本... 陈雪薇关键词:脱口秀节目 网络媒体 营销推广 电视媒介 以“成见”解析英剧《神探夏洛克》 被引量:3 2014年 《神探夏洛克》是由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在2010年出品的系列迷你电视剧,是在忠于阿瑟·柯南·道尔爵士所著的《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定改编,将故事从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顺利转换到21世纪现代大都市的伦敦。BBC版的《神探夏洛克》成功的地方就是以"成见"作为"诱饵"和"伏笔",从前期到中期再到后期,从制造"成见"到积攒"成见",最后到利用"成见",步步为营,顺利提高了该剧的收视率以及在观众中的影响力。 陈雪薇关键词:成见 BBC 清末民初的政治官员及知识群体——以伍连德的记忆与自传书写为中心的考察 2014年 伍连德这一出生于英属马来亚槟榔屿的土生华人兼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因受命清廷而扑灭了1910~1911年中国东北的大瘟疫,并于其后三十年为中国各政权领导人物延揽重用,参与领导了中国医疗及公共卫生的现代化进程。由于其所拥有的科学知识和所参与的医卫事业牵动着中西政治和文化关系互动,为近代中国各方政治势力所借力,这使伍连德得以靠近权力核心,和20世纪初重要政治人物与知识群体相交。伍连德自传叙及在中国的人、事、经验与回忆,将自身这一来自海外的知识精英,与清末民初的政治官员及知识群体,放置在中国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加以观照。本文通过整理归纳伍连德对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和知识分子的回忆书写,重构了他在中国工作、生活和社交的四个人际关系网络,借以集中检视其对同时代中国代表人物的观感,进一步了解其对近代中国各政权的态度如何影响其不涉足中国政治的决定。同时,伍连德笔下人物的'公'与'私'面向,也为解读近现代史人物提供了更多视界。而借着这些分析,也可看出伍连德的自传书写如何混融了其对历史个体与民族国家历史的记忆。 陈雪薇 黄贤强关键词:伍连德 清末民初 记忆 在记忆中认同?——阅读电影《大世界》 2013年 由唐永健执导、新传媒星霖电影私人有限公司于2011年发行的《大世界》,在新千禧年以来跨世代新加坡导演纷纷以记忆、传统为题材或主题,挖掘个人、社群与国家的大小传统[2]风潮中,通过重构新加坡社会娱乐史这一小传统,不落斧凿地寓国家宏大叙事于论述结构中,凸显一种记忆本土历史的朴实愿望。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法,论析此影片如何以电影手法重构集体记忆,表达微言大义的本土认同。 陈雪薇评《鼠疫斗士——伍连德自述》 2013年 这套传记,是有'中国现代医学之父'之称的伍连德(1879—1960)~①英文版自述Plague Fighter:The Autobiography of a Modern Chinese Physician的中译本。原著由伍连德亲自执笔,耗时七年完成,于1959年由英国剑桥的W.Heffer and Sons公司出版,全一册共667页,插图30幅。如今,中译版在相隔了半个世纪后,分上下册于2011、2012年出版。这对自新千禧年前后以来因重新发现伍连德,逐渐意识到伍之经历涉及许多中国近现代史相关领域如医疗史、海外华人研究等,故伍之自传不啻为一丰富文本,可资传记研究、历史研究等参考的中文世界读者而言,无疑乃一大好事。 陈雪薇关键词:鼠疫 传记 海外华人 斗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