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树森
- 作品数:7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R胰胆管成像诊断胆总管黏液性囊腺癌一例
- 2009年
- 患者女,50岁,因腹痛、发热入院。体检:体温39℃,上腹压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37×10^9/L,中性粒细胞10.83×10^9/L;淀粉酶1365U/L(正常值30~110U/L);直接胆红素31.7μmol/L(正常值0~8.0μmol/L);总胆汁酸234μmol/L(正常值0~20μmol/L)。
- 吕海波严宏立谢居川银文杰钱树森武蕊
- 关键词:黏液性囊腺癌成像诊断胆总管胰胆管直接胆红素
- 磁共振多序列成像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2010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T1WI、T2WI、T2FLAIR和DWI多序列扫描在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齐全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的MRI表现,共145例(363个病灶)。分析由一位主治医师和一位副主任医师共同阅片并达成一致意见,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超急性期43个病灶DWI检出率为100%;T2WI+T2FLAIR检出7个,检出率16%。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和亚急性早期共168个病灶,DWI、T2WI+T1WI、T2FLAIR各序列检出率均为100%。亚急性晚期54个病灶,T2WI、T2FLAIR检出率为100%;DWI检出8个,检出率为15%;软化灶98个,T2WI+T1WI、T2FLAIR各序列检出率均为100%;T2FLAIR具有特征性的周边稍高信号环。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应用多序列MRI扫描能准确判断新、老病灶,对新病灶的分期较准确,可指导临床治疗。
- 史智勇林伟钱树森
-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磁共振
- 多层螺旋CT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18例分析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CT资料,探讨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18例均为非霍杰金淋巴瘤,其中B细胞来源15例,T细胞来源3例;CT表现主要为胃肠壁增厚,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部分可有坏死,可伴或不伴周围及腹腔淋巴结肿大。动脉瘤样扩张是小肠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有较明显的CT表现特征,多层螺旋CT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李文波林伟钱树森
- 关键词:淋巴瘤胃肠道计算机体层成像
- 多层螺旋CT诊断脾脏淋巴瘤14例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脾脏淋巴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脾脏淋巴瘤的CT资料,探讨其影像表现特征。结果 13例继发,1例原发。弥漫粟粒型5例,增强扫描见脾脏弥漫或粟粒状低密度影;多发肿块型7例,表现为脾内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直径1.6~6.5 cm;单发肿块型2例,表现为脾脏内单发肿块,轻度强化,其中1例可见钙化及坏死。12例伴有脾外淋巴瘤。结论 脾脏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腹腔内脾外病变的CT表现有助于诊断。
- 李文波林伟钱树森
- 关键词:淋巴瘤脾脏体层摄影术X射线计算机
- 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CT灌注成像及CT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分析符合标准的40例患者CT灌注成像及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患侧MTT高于镜像区,CBF低于镜像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与镜像区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患者MTT低于Ⅱ期,CBF高于Ⅱ期,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BV二者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血管造影显示责任血管狭窄31例,其中CT灌注成像异常27例,阳性率87.10%;CT血管造影显示责任血管无狭窄9例,其中CT灌注成像异常3例,阳性率33.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TIA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结合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TIA病因诊断及病情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钱树森李文波林伟唐康宁
-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主动脉根部局限夹层误诊1例
- 2019年
- 患者男性,26岁,因“睡眠中突发剑突下胸闷3d”入院,伴气紧、出汗,无胸背痛,有高血压病史4年,体格检查:血压170/90mmHg(1mmHg=0.133kPa),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05次/min,律齐,主动脉瓣区闻及3/6舒张期杂音。
- 延东娥钱树森陈新云张俊黎瑶游钫
- 关键词:夹层主动脉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