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洁

作品数:5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省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针刺
  • 2篇治疗脑卒中
  • 2篇卒中
  • 2篇疗法
  • 2篇脑卒中
  • 1篇大椎
  • 1篇电刺激
  • 1篇电针
  • 1篇选穴
  • 1篇针刺疗
  • 1篇针刺疗法
  • 1篇针刺配合
  • 1篇针刺治疗
  • 1篇手功能
  • 1篇手功能障碍
  • 1篇吞咽
  • 1篇吞咽功能
  • 1篇吞咽功能训练
  • 1篇吞咽功能障碍
  • 1篇吞咽训练

机构

  • 3篇湖南省脑科医...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2篇湖南省第二人...

作者

  • 5篇赵洁
  • 3篇刘申易
  • 2篇汤清平
  • 2篇殷坚
  • 2篇韩国栋
  • 2篇唐曦
  • 1篇蒋再轶
  • 1篇刘畅
  • 1篇周权
  • 1篇余清平
  • 1篇陈慕远
  • 1篇阮丽华

传媒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医药导报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17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电针对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大脑中线及环池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观察电针对颅脑外伤昏迷患者大脑中线及环池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度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电针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电针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后1个月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ore,GOS)、CT下大脑中线移位及环池形态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电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后1个月GCS评分、GOS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CT行颅脑扫描示,中线移位>10mm者,电针组少于对照组,环池宽度>3mm者,电针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提高颅脑外伤昏迷患者GCS评分,改善GOS分级,减轻患者继发性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患者大脑中线移位及环池形态恢复相关。
赵洁喻蓉刘畅
关键词:颅脑外伤昏迷电针环池
特选穴电刺激配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手功能障碍2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特选穴电刺激配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2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B组11例和C组11例。3组患者均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A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特选穴电刺激及运动想象疗法,B组患者加用针灸治疗,C组只进行偏瘫肢体康复训练。3组均治疗两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肢体功能与手功能均有改善,但A组与其他两组上肢运动功能、手指运动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于B组C组。结论:特选穴电刺激、运动想象疗法与偏瘫肢体康复训练相结合治疗对脑卒中手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蒋再轶韩国栋周权陈慕远刘申易赵洁
关键词:脑卒中手功能障碍电刺激想象疗法功能评分
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32例
2017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伴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进行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则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疗效显著,大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赵洁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针刺疗法吞咽训练
面部走罐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3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观察面部走罐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面部走罐治疗。观察比较2组面神经分级2.0评分(FNGS 2.0)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结束后,FNGS 2.0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FNGS2.0评分在3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面部走罐配合针刺可加快周围性面瘫功能恢复,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唐曦殷坚汤清平刘申易赵洁阮丽华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
针刺配合肌内效贴贴扎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被引量:34
2017年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肌内效贴对颈型颈椎病的疗效,为临床运用肌内效贴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纳入颈型颈椎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针刺+传统贴布组、针刺+肌内效贴组,分别接受常规针刺、针刺+传统贴布及针刺+肌内效贴治疗,观察对颈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VAS评分,CASCS评分变化的影响以及各组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三组的VAS评分和CASCS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针刺+肌内效贴组的VAS评分和CASC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三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8.3%、90.3%、97.1%,针刺+肌内效贴扎组疗效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和针刺+传统贴布组(P<0.05)。针刺+肌内效贴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针刺+传统贴布组。结论针刺配合肌内效贴贴扎疗法可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有效率,且有着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度高的优点。
唐曦殷坚韩国栋汤清平刘申易赵洁余清平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针刺大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