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学
- 作品数:19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雌激素通过调节AKT信号通路活性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MHCC97H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及其相应机制。方法利用划痕试验检测雌激素对MHCC97H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雌激素对MHCC97H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雌激素对MHCC97H肝癌细胞中MMP-2和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检测雌激素对MHCC97H肝癌细胞中AKT和p-AKT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雌激素能够有效抑制MHCC97H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能力逐渐增强,0.1μmol/L和1μmol/L浓度组MHCC97H肝癌细胞穿过基质胶到达小室底端的细胞数目分别为对照组的(68.99±15.74)%和(34.28±8.17)%(P<0.05)。雌激素能够有效抑制MHCC97H肝癌细胞中MMP-2和MMP-9的表达,当浓度为1μmol/L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激素能够有效抑制MHCC97H肝癌细胞AKT的磷酸化水平,当浓度为1μmol/L时,磷酸化水平为对照组的(90±2)%(P<0.05)。结论雌激素能够有效抑制MHCC97H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这种作用可能部分与调节AKT信号通路的活性进一步调节MMP-2和MMP-9的表达有关。然而,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证实这种作用关系。
- 田长印张欣赵文学党双锁靳耀锋纪泛扑
- 关键词:雌激素AKT信号通路基质金属蛋白酶
- 肝炎肝硬化脾肿大患者脾切除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脾大患者行脾切除术前后血小板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70例肝炎肝硬化脾亢患者,回顾性分析行脾切除术前后血小板、肝功能、骨髓涂片等结果。结果按Child-Pugh分级的A、B、C三组肝硬化患者中,切脾后血小板回升到正常的比例分别是97.6%(40/41)、79.2%(19/24)和60%(3/5);肝功能分级与术后的血小板数量恢复相关,肝功能损害越轻,血小板恢复越理想(P<0.05);血小板恢复高低与术前骨髓增生情况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脾切除术是治疗肝炎肝硬化脾亢血小板减少症的主要有效方法,术前肝功能整体评价可以帮助预测切脾后血小板的恢复状况。
- 党双锁王顺达王文俊周芙玲高宁赵文学贾晓黎
- 关键词:肝炎肝硬化血小板计数脾切除术
- 精氨酸谷氨酸盐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病伴高血氨的疗效观察
- <正>目的观察精氨酸谷氨酸盐注射液治疗慢性肝病伴高血氨的疗效。方法从临床选取80例慢性肝病伴高血氨患者,随机分为2组,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到精氨酸谷氨酸盐注射液组与精氨酸组。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氨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用...
- 党双锁张欣刘拉羊程延安田长印赵文学
- 关键词:慢性肝病高血氨注射液精氨酸
- 文献传递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07年
- 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HBVDNA水平下降及肝功能改善,一般认为病情趋于稳定。但部分患者HBeAg血清学转换后,HBVDNA水平仍较高,肝组织炎性反应仍继续进展,成为HBeAg阴性CHB。HBeAg阴性临床特点和自然病史有别于HBeAg阳性CHB和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本研究主要从临床角度对两种类型CHB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生化指标、血清HBVDNA水平进行比较分析,为明确HBeAg阴性的自然病史、探讨其治疗方案提供临床资料。
- 纪泛扑邓红赵文学田长印蔡芝芳吴淑玲李政霄
- 关键词: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慢性HBV携带者DNA水平血清学转换自然病史
- 干扰素α和拉米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 目的:研究干扰素α和拉米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2年6月-2005年6月我科456例慢性HBV感染相关肝病住院患者,分析干扰素α和拉米夫定治疗对CHB进展至终末期肝病(ESLD)...
- 赵文学武文华纪泛扑刘拉羊蔡芝芳田长印邓红
- 关键词:干扰素Α拉米夫定终末期肝病
- 文献传递
- 1例成人Alagille综合征的临床诊治体会
- 2023年
- 患者,男性,20岁,因“间断肝功能异常2年”于2022年6月30日入院。患者自2020年11月多次复查示肝功能异常(具体报告单未见)。2022年2月6日因皮肤黄染、尿黄来我院门诊就诊。肝功能显示:总胆红素(TBil)73.0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6.0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442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39 U/L,碱性磷酸酶(ALP)987 U/L,γ-谷酰转肽酶(GGT)654 U/L,总胆汁酸(TBA)65.0μmol/L,白蛋白(Alb)46.0 g/L。给予口服甘草酸制剂、双环醇、水飞蓟宾等保肝降酶治疗,效果不佳,为进一步明确病因以“胆汁淤积症”收治入院。流行病学史:长期高校生活;无肝炎患者接触史;无输血史;无不洁饮食史。
- 张萌苟国娥李婷赵文学李腊梅刘晨瑞党双锁李亚萍
- 关键词:胆汁淤积
- 论感染病学实习中医学生伦理意识的培养被引量:4
- 2015年
- 感染性疾病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在防治中尤其应该重视伦理学教育及伦理意识培养。通过在感染病学临床教学中注重教师医学伦理素养水平的提升、发挥带教教师的模范作用、鼓励互动交流,消除实习生的恐惧与歧视心理,加强医学伦理意识与法律观念的有机结合,促进医学生的医学伦理意识养成。
- 翟嵩王媛党双锁刘拉羊赵文学贾晓黎张欣
- 关键词:感染病学医学伦理学临床教学伦理意识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特征分析
- 目的:研究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e-CHB)的临床特征和自然病史。方法:对45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患者一般资料、各项生化指标、HBV DNA、各...
- 纪泛扑邓红赵文学田长印吴淑玲
- 关键词:HBEAGCHB
- 文献传递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效果。方法选择42例住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分为干细胞移植组20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予以相同的内科综合治疗,干细胞移植组加行经肝动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观察患者术后乏力、纳差、腹胀等主要症状的变化,检测移植术后4、8、12、24周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同期检测对照组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观察期间的主要症状乏力、纳差、腹胀均有改善。20例干细胞移植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无特殊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8、12、24周干细胞移植组患者肝功白蛋白均较术前明显回升(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24周细胞移植组凝血酶原活动度以及术后24周细胞移植组凝血酶原时间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2周、24周Child评分较术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肝动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
- 李梅党双锁田长印翟嵩贾晓黎赵文学张欣潘国英王媛高宁
-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肝硬化
-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拉米夫定(LVD)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108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LVD 100 mg/d,同时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综合治疗,随访时间为(28±3)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6.9%和14.0%(P<0.05),Child Pugh评分下降≥2分的患者分别为89.2%和62.4%(P<0.05)。肝癌发生率分别为3.4%和4.0%(P>0.05)。治疗组在降低血清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Child Pugh评分、改善肝功能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HBeAg和HBV-DNA转阴率以及HBeAg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12、24个月时发生YMDD变异率为24.1%和35.2%,但多数发生变异的患者继续治疗肝功能保持相对稳定。结论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用LVD治疗可以快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进展。
- 蔡芝芳尚凤梅赵文学吕芳玲张朝侠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拉米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