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正刚 作品数:28 被引量:84 H指数:6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免疫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CD4^+ CD25^- T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CD4+CD25-T细胞AICD发生的机制。方法: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CD25-T细胞。以CD3/CD28单克隆抗体活化BALB/c小鼠CD4+CD25-T细胞或以OVA323-339肽、抗原递呈细胞活化DO11.10小鼠CD4+CD25-T细胞两种方式建立AICD模型。基因芯片检测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并观察FasL中和抗体、TRAIL中和抗体及zVAD-fmk对CD4+CD25-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ACS成功分离CD4+CD25-T细胞,纯度可达98%。建立了CD3/CD28抗体以及OVA特异性抗原活化的CD4+CD25-T细胞AICD模型,CD4+CD25-T细胞凋亡率达35%~40%。基因芯片分析发现CD4+CD25-T细胞相对高表达TRAIL、FAS,而CD4+CD25-T细胞相对高表达DR5、FasL。FasL、TRAIL中和抗体及zVAD-fmk可明显抑制CD4+CD25+T细胞的凋亡。结论:FasL、TRAIL及其它凋亡相关分子可能参与了CD4+CD25-T细胞的凋亡。 任学芳 蒋正刚 徐林 叶菲 熊思东 王缨关键词:AICD FASL TRAIL 人猿超科和旧大陆猴7种高等灵长类FKN全基因序列的测定及进化分析 测定人猿超科(人、黑猩猩、大猩猩、红毛猩猩和长臂猿)和旧大陆猴(猕猴和叶猴)7种高等灵长类 FKN 全基因序列,探讨其系统进化分析。用简并引物 PCR(Degenerated PCR)法分别扩增 FKN 的3个外显子,其... 洪晓武 张亚平 储以微 高海峰 蒋正刚 熊思东关键词:灵长类 全基因序列 FKN 文献传递 人猿超科和旧大陆猴7种高等灵长类FKN全基因序列的测定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2 2008年 测定人猿超科(人、黑猩猩、大猩猩、红毛猩猩和长臂猿)和旧大陆猴(猕猴和叶猴)7种高等灵长类FKN全基因序列,探讨其系统进化分析。用简并引物PCR(Degenerated PCR)法分别扩增FKN的3个外显子,其产物经琼脂糖凝胶回收、纯化后测序,然后用BioEdit软件剪切拼接FKN基因全序列,用DNAStar比对后比较基因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Mega软件重构FKN基因进化树,应用Datamonkey分析FKN的负选择位点。序列分析发现人猿超科较旧大陆猴FKN基因除了有散在的点突变外,还有一明显的30bp的核苷酸缺失突变;人FKN基因序列与黑猩猩、大猩猩、红毛猩猩、长臂猿、猕猴和叶猴的同源性分别是99.2%、98.4%、98.1%、96.5%、95.9%和93.8%,由此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是98.5%、98.0%、97.7%、94.7%、93.7%和90.5%;FKN基因进化树表明人与黑猩猩关系更近,FKN基因进化和通常认为的物种进化一致;Datamonkey分析结果显示FKN存在3个负选择位点53Q、84D、239N。成功获得人、黑猩猩、大猩猩、红毛猩猩、长臂猿、猕猴和叶猴7种高等灵长类物种FKN全基因序列,为后续探讨FKN在高等灵长类物种进化过程中免疫学功能演变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奠定基础。 洪晓武 张亚平 储以微 高海峰 蒋正刚 熊思东关键词:FKN 测序 进化分析 CD4^+CD25^+调节性T细胞AICD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活化诱导的细胞死亡(AICD)发生的机制。方法CD4+CD25+T细胞以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从BALB/c小鼠或DO11.10小鼠的静息T细胞分离纯化。体外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证实其免疫调节作用。CD4+CD25+T细胞的AICD以CD3/CD28单克隆抗体活化或以特异性OVA323-339瑚肽、抗原提呈细胞活化等两种方法获得。CD4+CD25+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进一步观察FasL中和抗体、TRAIL中和抗体及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CD4+CD25+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ACS成功分离CD4+CD25+T细胞,纯度可达98%,该细胞可特异性表达Foxp3基因,能明显抑制效应性T细胞的体外增殖。CD3/CD28抗体以及OVA特异性抗原活化8 d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AICD达39%-45%。活化前后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死亡受体家族表达发生明显变化;FasL、TRAIL中和抗体及zVAD-fmk可明显抑制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凋亡。结论FasL/Fas及其他凋亡相关分子可能参与了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凋亡。 任学芳 徐林 叶菲 蒋正刚 熊思东 王缨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 AICD FASL FAS CVB3感染对星形胶质细胞表达agrin的影响及意义 2007年 目的检测柯萨奇B3病毒(coxsackievirus group B type3,CVB3)感染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后集聚蛋白(agrin)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鉴定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CVB3感染后的细胞形态,并用RT-PCR方法扩增CVB3RNA的正负链以确证感染成功,用RT-PCR检测CVB3感染细胞后agrin的动态表达变化。用脂质体将agrin反义质粒pcDNA3-As-AG转染到星形胶质细胞,并用RT-PCR检测转染的细胞中agrin的表达。3H-TdR掺入法测定CVB3不同感染时间点的星形胶质细胞裂解液和经agrin反义质粒pcDNA-As-AG转染细胞后的细胞裂解液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1)CVB3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后agrin的表达水平下调。(2)病毒感染后随着agrin表达量的降低,星形胶质细胞裂解液对T细胞的活化增殖作用也降低。未转染和空质粒转染的细胞裂解液对T细胞的活化增殖有促进作用,而用反义核酸技术下调星形胶质细胞agrin表达后,星形胶质细胞裂解液对T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也随之下降,进一步证实agrin表达水平的下调可影响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结论CVB3感染星形胶质细胞后agrin表达水平下调,降低对T细胞活化增殖的能力,这可能是CVB3病毒性脑炎中,病毒逃逸机体免疫清除的一种机制。 李宝华 蒋正刚 徐林 李康 熊思东关键词:柯萨奇B3病毒 星形胶质细胞 小鼠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小鼠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中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以4T1接种BALB/c小鼠建立小鼠乳腺癌动物模型;分别以接种后1周和4周为荷瘤早、晚期;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小鼠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局部及引流淋巴结中的比例变化;通过特异性增殖和杀伤实验观察早、晚期肿瘤局部的免疫应答。结果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的比例晚期为7.36%±0.26%,高于早期4.47%±0.88%(P<0.05);在引流淋巴结中比例变化不大;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增殖和杀伤能力明显减弱(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肿瘤局部存在富集,这可能是导致肿瘤局部免疫反应减弱的重要原因。 徐林 蒋正刚 李宝华 熊思东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浆细胞样树突细胞与病毒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2007年 蒋正刚 熊思东关键词:抗病毒作用 树突细胞 浆细胞 相互作用 体液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 CXCL16趋化因子在小鼠免疫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研究CXCL1 6在免疫性肝脏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PCR检测CXCL1 6在小鼠肝损伤模型中的表达变化 ;通过特异中和抗体的体内阻断CXCL1 6功能实验 ,观察ALT水平、肝脏病理变化、TNF α和FasL凋亡基因表达、肝脏内浸润淋巴细胞及其主要T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以及小鼠存活率等指标 ,研究CXCL1 6在肝脏炎症和损伤中的作用 ,并初步探讨它的可能机理。结论 :肝脏组织中CXCL1 6的上调表达介导了特异性淋巴细胞向肝脏局部组织的趋化和募集 ,并协同调节其它相关分子的表达 。 徐焕宾 龚燕萍 储以微 张进平 蒋正刚 熊思东关键词:CXCL16 趋化因子 淋巴细胞 免疫性肝损伤 卡介苗 脂多糖 4T1荷瘤小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表型及吞噬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研究小鼠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中,荷瘤晚期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并探讨其与M2型巨噬细胞的关系。方法:从4T1荷瘤4周的雌性BALB/c小鼠中获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其巨噬细胞相关分子CCL3、CCL22、iNOS和Arg I的表达水平,用FACS检测巨噬细胞中CD16/32+和CD206+细胞所占比例,并通过酵母菌吞噬试验评估其功能。结果: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荷瘤小鼠的脾脏巨噬细胞相比,表达较高水平的CCL22和CD206,并且对酵母菌的吞噬能力显著下降。结论:4T1荷瘤4周小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表型和功能上倾向于替代性活化的巨噬细胞。 郭强 李康 徐林 蒋正刚 徐薇 储以微 熊思东关键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人、黑猩猩和叶猴FKN全基因的克隆及体外表达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克隆人、黑猩猩和叶猴FKN全基因及体外表达,比较研究FKN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组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方法应用基因重叠延伸拼接PCR法(Gene splicing by overlapping extension PCR,SOE-PCR)将FKN的3个外显子编码序列依次进行前后拼接,然后插入pcDNA3.1/myc-His(-)A真核表达载体中,经酶切、测序鉴定后转染CHO细胞体外表达,RT-PCR、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产物。结果酶切、测序鉴定证实插入的基因片段为完整的FKN,RT-PCR可从转染的CHO细胞中扩增出一条与目的基因大小一致的DNA片段,其表达蛋白能分泌至胞外,SDS-PAGE显示其分子量约为95000,抗c-myc抗体可与载体上的c-myc蛋白特异性结合。测序显示人、黑猩猩和叶猴相比,FKN基因除了有散在的点突变外,还发现有一明显的30bp的缺失,但此缺失对FKN蛋白的表达并不影响。结论成功克隆人、黑猩猩和叶猴FKN全基因,基因组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研究为后续探讨FKN在高级灵长类物种进化过程中免疫学功能的演变奠定基础。 洪晓武 张亚平 储以微 高波 邵先安 蒋正刚 熊思东关键词:FKN 基因克隆 灵长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