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雁华 作品数:53 被引量:209 H指数:8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浆凝血因子与过敏性紫癜患者腹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急性期血浆凝血因子(F)活性与腹痛的相关性和F替代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采用氨释放定量测定40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急性期患者血浆F活性,评估患者腹部症状评分与血浆活性F相关性,并比较其中15例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与9例F替代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结果 4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32例血浆F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血浆F活性水平与腹痛程度明显相关,接受F替代治疗的患者腹痛可快速缓解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急性期血浆F活性降低,且与腹痛程度呈负相关,F替代治疗可有效缓解腹痛。 赵春利 杨丹丹 高玉娟 苏雁华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腹痛 植物固醇对人红细胞形态及脆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2008年 植物固醇血症(也称做β-谷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脂质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的分子基础是ABCG5或ABCG8基因的突变,这对基因在肝脏及近端小肠上皮细胞中高表达,在红细胞和血小板中不表达。然而我们在先前的研究中发现,一个植物固醇血症家系的3例患者在ABCG5外显子1中存在着一个无义突变,临床上除表现黄色瘤外,还表现红细胞异形和溶血,其溶血发生机制不清。 苏雁华 王兆钺关键词:红细胞形态 植物固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 ABCG5 脆性 无义突变 WBC_(Double)与WBC_(Peak)在预测亚砷酸单药治疗初发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分化综合征的对比分析 2024年 目的:筛选预测初发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发生分化综合征的因素,比较翻倍白细胞(WBC_(Double))与峰值白细胞(WBC_(Peak))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收治的78例经亚砷酸诱导治疗的初诊高危APL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WBC_(Double)和WBC_(Peak)分化综合征的分化程度。结果:分化综合征的发生率为57.69%(45/78),分化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发热,重度分化综合征组发热、肺部浸润、心包积液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分化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APL患者分化综合征的发生与化疗后WBC_(Peak)(45.21×10^(9)/L vs 25.24×10^(9)/L,P<0.001)和化疗后WBC_(Double)(37.59×10^(9)/L vs 17.46×10^(9)/L,P=0.007)有关。与WBC_(Peak)组比较,WBC_(Double)组早于分化事件的发生率高(68.57%vs 40.00%,P=0.016),2组间重度分化、轻度分化和未分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WBC_(Peak)组出现4个以上分化综合征症状的患者比例更多(28.57%vs 5.71%,P=0.012)。与WBCNO-_(Double)组比较,WBC_(Double)组患者诊断时白细胞计数(P=0.003)、谷丙转氨酶(P=0.040)、外周血早幼粒细胞数(P=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化疗后WBC_(Double)和化疗后WBC_(Peak)是分化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化疗后WBC_(Double)较WBC_(Peak)提示分化综合征的发生更有优势。 席圆圆 苏雁华 孙嘉悦 李珊珊 陈文琪 孟颜芬 高玉娟关键词:分化综合征 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21年 断裂点簇集区-艾贝尔逊白血病病毒(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PNs)具有血栓形成的风险,是导致患者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虽然近年来关于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s患者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治疗的研究较多,但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基因突变、血细胞相关参数、凝血相关因素、生化指标以及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等均可能是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s患者血栓形成的相关因素。放血疗法、抗血小板治疗、细胞减少性治疗、Janus激酶2抑制剂及抗凝治疗等是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s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未来希望通过对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s患者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及治疗研究的深入,可进一步降低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s患者的血栓发生率。 许鑫 赵越 高玉娟 苏雁华关键词:骨髓增殖性肿瘤 血细胞计数 3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染色体分析 被引量:2 2004年 蔡莹 王京华 李福德 金茜 苏雁华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染色体 细胞遗传学 核型 伴有红细胞和血小板异常的植物固醇血症临床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巨大血小板病(giant platelet disorders,GPD)是一组异质性疾病,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和不同程度的出血。近年来,随着实验室检测技术的进展,新的巨大血小板病不断地被发现,但至今还有相当多的病... 苏雁华关键词:基因突变 发病机制 高效液相色谱 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020年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高死亡率、高风险的恶性血液肿瘤,尽管以联合使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为主的治疗方法问世后,其生存率显著提高,但治疗中仍存在许多并发症,并发生早期死亡。所以尽早对APL进行诊断治疗并对预后作出判断尤为重要。随着流式技术的展开,流式免疫表型在APL诊断中已被广泛应用。本篇文章通过对既往文献研究分析,发现CD33^+CD13^+MPO^+CD34^-HLA-DR^-CD11b^-这种免疫表型模式对于诊断APL具有一定意义。CD34表达较少,但与白细胞增多症、bcr3同种型、M3v以及CD2的表达相关,可作为判断高风险APL的一个依据。CD2与CD34共表达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早期死亡率以及较低的完全缓率,但对于CD2单独表达的相关研究较少,还不能定论。CD56与CD34、HLA-DR、CD15、CD117、T细胞相关抗原的表达以及bcr3-PML/RARα具有相关性,存在较低的完全缓解率以及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并且在多变量分析中被认为是唯一与复发相关的预后因素,且与预后的关系独立于高白细胞计数。虽有文献报道CD123、CD117可作为预判APL预后的参考,但被认为证据上不充足,有待进一步考究。 王娅楠 苏雁华 高玉娟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免疫分型 预后 凝血四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2018年 凝血项是临床上最常应用的凝血功能初筛试验,主要用于出血性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抗凝药物的监测以及术前凝血状态的评估。准确的凝血项检测结果对临床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患者本身的状态(患者的体位、是否空腹、患者所患的疾病等)、血液标本的质量(是否存在溶血、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失衡等)、血液标本的储存与运输、实验人员的操作(离心的时间等)均会影响凝血项的检测结果。因此,在进行凝血项检测时需要患者与临床工作人员及实验操作人员紧密的配合,避免因外界因素干扰影响检测结果,延误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赵羚 马聪 韩丁丁 高玉娟 苏雁华关键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植物固醇定量分析对植物固醇血症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6 2007年 植物固醇血症(也称作β-谷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脂质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黄色瘤、早发性冠心病、动脉硬化和关节炎等,少数病例还表现为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脾大。其病因主要是因为肠道对植物固醇吸收增加,由肝脏分泌到胆汁中的量减少”,导致血液植物固醇如谷固醇、菜油固醇、豆固醇等明显增加,其中谷固醇增高最明显,一般超过正常人30多倍,结果导致了植物固醇血症的发生。血液谷固醇异常增高是诊断植物固醇血症的主要依据怕…。香港已报道2例,中国大陆地区尚未发现。正常人血液中植物固醇,用常规检测胆固醇的方法是难以检测的。我们利用HPLC方法对其进行了检测,较为满意。 苏雁华 王兆钺 曹丽娟关键词:植物固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 新鲜脐血及其不同温度保存下凝血因子活性的动态测定 2000年 目的了解输注脐血凝血因子的活性。方法采集 10份新鲜脐血,对保存前及其在4℃、-20℃保存24h、48h后各凝血因子活性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①脐血处于相对低凝状态;②脐血在4℃、-20℃保存24h、48h后其纤维蛋白原、因子Ⅴ、Ⅷ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衰减,且4℃和-20℃保存效果无显著差异,而其余因子则储存稳定。结论新鲜脐血中各凝血因子含量较低,且随保存时间的延长活性下降。 王芝琪 周志健 杨英姿 董玫 李璐璐 苏雁华 崔淑杰 孟德润关键词:凝血因子 活性 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