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潇文

作品数:1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旅游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前厅
  • 2篇酒店
  • 2篇客房
  • 2篇课程
  • 2篇高校
  • 1篇动因
  • 1篇意蕴
  • 1篇游记
  • 1篇游客
  • 1篇游客感知
  • 1篇知识
  • 1篇人力资源
  • 1篇人力资源管理
  • 1篇双语
  • 1篇双语教学
  • 1篇双语教学研究
  • 1篇前厅与客房管...
  • 1篇情感

机构

  • 10篇西北民族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11篇胡潇文
  • 3篇王生鹏
  • 2篇孙永龙
  • 2篇邹品佳
  • 1篇祁永安
  • 1篇郑贺娟
  • 1篇何莉莉
  • 1篇孙新
  • 1篇张静

传媒

  • 2篇新校园(上旬...
  • 1篇中国市场
  • 1篇大众科技
  • 1篇开发研究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才智
  • 1篇自然科学博物...

年份

  • 5篇2021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旅游知识付费:现状、涵义、动因、困境、发展
2021年
旅游知识尽管具有较大价值,但相较其他行业在线知识付费仍显滞后。文章从现状、涵义、动因、困境和未来发展趋势五大方面对在线旅游知识付费进行深入分析,为在线旅游知识付费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胡潇文
我国民族旅游研究热点与进展:价值转向与实践转型被引量:1
2021年
民族旅游对我国"双循环"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对CSSCI数据库收录的2630篇民族旅游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民族旅游研究热点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阶段性与受地缘影响等特点,并在经历了概念界定、多元主体辨析、旅游与地方关系思辨、民族旅游意义建构、新时期民族旅游实践等热点探讨后,呈现出从民族旅游主体间性转向地方人地关系重塑与认同、民族旅游文化融合与认同和增强民族旅游公共性的价值转向与实践转型特征。新研究方法使用、民族地区淡季旅游、民族旅游公共性与公平性等是未来探讨的重点。
胡潇文王生鹏王生鹏
关键词:民族旅游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问题解决导向的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的双语教学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时代的变化促进教学的改革。高校通过引入基于问题解决导向的教学方法,以明确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实际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为教学出发点,根据具体问题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转变传统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融入信息管理的教学内容,改革考核方式,全方面提升教学质量。
胡潇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
甘肃现代服务业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研究
张静祁永安王生鹏何莉莉孙永龙郑贺娟邹品佳孙新胡潇文
在中国,现代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在于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进步、社会分工日趋专业化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等因素。现代服务业不同于传统服务业,而是具有高知识、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创新的特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看,大力发展现代...
关键词: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发展
基于网络评论的高校博物馆公众体验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本文利用量化、质化内容分析方法,对国内外134所高校博物馆的空间分布、访客感知热点、大学/博物馆教育属性融合、休闲/教育社会功能、教育学习的情感体验影响因素等五方面进行分析。公众对国内外高校博物馆整体评价较高,其中,产生积极体验的影响因素,国内源于激发文化自信的身份认同,国外在于信息化完备、周边服务完善和感知自我社会地位提升;产生消极体验的影响因素,国内主要在于参观不便、展品管理不当、安全管理缺失和服务水准不足,国外则在于讲解服务不足、性价比低等。
胡潇文谭星叶陈日燕伍保宇
关键词:高校博物馆影响因素
基于游记文本分析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游客感知研究
2021年
文章利用爬虫数据对马蜂窝关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相关游记进行收集,并使用Rost软件进行关于旅游活动和旅游吸引物的相关名词、地名、人名、形容词的高频词分析,且进行情感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游客对地名、景点、旅游产品的感知是依次减弱的;广西与旅游客源地的关系受到地缘和经济因素的影响;名人效应对游客旅游选择具有一定影响,近年的影视作品对当地旅游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整体而言,游客对广西的旅游评价较高,但当地的民俗旅游并未成为游客选择的重点。今后广西应在民俗旅游的深度、市场营销、线路规划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改进。
胡潇文邓碧慧
关键词:游记文本分析游客感知
旅游开发中民族村落文化变迁的问题与思考被引量:3
2015年
在现代旅游开发活动介入后,民族村落文化变迁呈现出三大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文化失真、利益失调及社会结构失衡。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当地居民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开发商及从业人员主营、游客需求的满足为主线的思路,建立ESPE模式,以积极有效地减少旅游活动对当地文化的消极影响。
胡潇文王生鹏
关键词:相关利益群体
基于PBL的高校酒店前厅与客房课程优化研究
2017年
本文依据PBL的基本思路,对高校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的优化进行思考,提出在确定酒店实际工作内容所需一线、中层、高层工作技能的基础上,兼顾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酒店行业预见能力培养的课程优化设计思路。
胡潇文
关键词:PBL课程优化
饭店员工组织公民行为与其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长期以来,为提高组织的有效性,管理理论家和实践家们都在对组织的结构、技术、战略和人力资源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寻求改进组织性能、辨识成功因素的方法。其中,以个体水平因素作为研究对象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当今复杂多变的...
胡潇文
关键词:组织公民行为工作绩效人力资源管理
文献传递
边塞诗与甘肃长城旅游:意蕴耦合与多元认同被引量:3
2021年
长城文化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对呈现中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脉络具有重要社会意义。通过网络文本分析与深度访谈法,能识别出边塞诗与甘肃长城文化旅游的独特价值生成路径,即,在认知—情感—意向结构下,边塞诗与长城旅游的意蕴耦合与多元认同机制。研究发现,长城蕴含的历史文化和道德主张是最重要的旅游感知对象,目的地品牌感知体现出强烈的男性性别气质。在边塞诗与长城多重勾连的时空观照下产生6种游客类型;包括个人素养、出游准备、信息敏感性、学习动机、信息丰度、原真性在内的游客个人认知和包括卷入度、自恋与共情、怀旧、猎奇等情感对游后记忆、重游与宣传意愿、自我地位感知、人生启迪和多元认同起到先验与调节作用。研究为旅游与文学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地方实践提供了新视角。
胡潇文杨晓
关键词:边塞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