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云霞

作品数:17 被引量:170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镇痛
  • 5篇麻醉
  • 4篇术后
  • 4篇帕瑞昔布
  • 4篇切除
  • 3篇胸腔
  • 3篇胸腔镜
  • 3篇胸椎
  • 3篇再灌注
  • 3篇再灌注损伤
  • 3篇手术
  • 3篇术后镇痛
  • 3篇气管
  • 3篇切除术
  • 3篇椎旁
  • 3篇罗哌卡因
  • 3篇芬太尼
  • 3篇丙泊酚
  • 2篇蛋白
  • 2篇胸椎旁阻滞

机构

  • 15篇四川省人民医...

作者

  • 15篇胡云霞
  • 9篇苏文杰
  • 6篇兰志勋
  • 6篇卢静
  • 5篇蔡兵
  • 4篇李美亭
  • 4篇吕强
  • 4篇王瑜
  • 4篇李祥奎
  • 2篇徐广民
  • 2篇曾思
  • 1篇刘宇
  • 1篇闵卫翔
  • 1篇蒋璐
  • 1篇张鹏

传媒

  • 4篇四川医学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不同麻醉药物对患者眼内压和眼灌注压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机器人腹腔镜辅助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手术中不同麻醉药物对患者眼内压和眼灌注压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屏吸入组和全屏静脉麻醉组,两组分别采用七氟醚和异丙酚诱导和维持,分别于诱导前(T0)、插管后5min(T1)、Trendelenberg体位建立气腹30min(T2)、Trendelenberg体位建立气腹90min(T3)、停气腹平卧后15min(T4),手术结束60min(T5)。观察记录患者眼内压和眼灌注压的变化。结果分别采用七氟烷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期间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潮气量(Tidal volume)、呼吸末二氧化碳(End-tidal CO2)、麻醉深度指数(CSI)无显著差异,在Trendelenberg体位和CO2气腹建立后七氟烷麻醉组IOP明显高于异丙酚麻醉组(P<0.05),OPP低于异丙酚麻醉(P<0.05)。结论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降低患者IOP的作用优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复合麻醉。
曾思徐广民苏文杰胡云霞
关键词:机器人辅助手术前列腺癌根治术TRENDELENBURG眼内压
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术后镇痛效应评价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肩关节镜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镇痛组(A组)和常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组(B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麻醉效果;比较两组术后6、12、24、36、48h静息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36、48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满意率为93.3%,B组为6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B组为26.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与常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相比,超声引导下连续肌间沟臂丛阻滞应用于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效果更好,且副作用少,更易被患者接受。
卢静兰志勋蔡兵胡云霞苏文杰
关键词:肌间沟臂丛阻滞镇痛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比较被引量:44
2020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和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联合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8~64岁,BMI 18~24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ESPB组(E组)和TPVB组(T组),每组30例。E组术前0.4%罗哌卡因25 ml行超声引导下单次ESPB,T组术前0.4%罗哌卡因25 ml行单次TPVB。罗哌卡因注入20 min后用冰块测定阻滞平面。术毕两组均给予PCIA至术后48 h。记录穿刺时间、深度;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记录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例数;记录胸闷、皮肤瘙痒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组比较,E组穿刺时间明显缩短(P<0.05),穿刺深度明显变浅(P<0.05),术中去氧肾上腺素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有效按压次数、曲马多补救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ESPB较TPVB操作更简单快捷,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更低,术后两种阻滞联合PCIA均能为胸腔镜肺叶切术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
胡云霞王瑜卢静李祥奎
关键词:胸椎旁神经阻滞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术后镇痛
帕瑞昔布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水通道蛋白1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LIR)损伤的作用及对肺内水通道蛋白-1(AQP-1)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组)和帕瑞昔布组(P组)。建立单侧LIR模型,检测肺湿/干重比值(W/D),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内TNF-α、IL-6含量,AQP-1表达情况。结果 LIR后,肺组织内TNF-α、IL-6明显增多(P<0. 05),肺湿/干重比值也增加(P<0. 05);与I组相比,以上指标在P组中均降低(P<0. 05)。肺组织形态学检测显示,LIR造成肺组织损伤严重,但P组较I组明显减轻。与C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明显抑制肺组织内AQP-1表达(P<0. 05);但P组表达水平较I组高(P<0. 05)。结论帕瑞昔布可抑制肺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炎症反应,增加AQP-1表达,从而减轻损伤。
吕强胡云霞李美亭苏文杰
关键词:帕瑞昔布缺血再灌注水通道蛋白-1
帕瑞昔布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组)、帕瑞昔布组(P组)及锌原卟啉组(Z组)。S组仅游离不阻断左肺门,其他三组通过阻断左肺门建立单侧LIRI模型。P组在阻断左肺门前15 min经股静脉给予帕瑞昔布10 mg/kg,Z组在缺血前24 h经腹腔注射锌原卟啉20 mg/kg,S组、I组经股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检测阻断前5 min(T0)及再灌注后120 min(T1)各组动脉血气指标,计算氧合指数(OI)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 O2);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用RT-PCR、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肺组织中血红素加氧酶1(HO-1)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T1时,与S组比较,I组、P组及Z组中OI低、PA-a O2高(P均<0.05),且I组、Z组OI、PA-a O2变化更明显(P均<0.05)。与S组比较,其余三组W/D值高(P均<0.05),且I组、Z组W/D值较P组高(P均<0.05)。肺缺血再灌注后I组、P组及Z组肺组织损伤明显,但P组较其他两组轻。与S组比较,I组、P组及Z组中HO-1 mRNA、蛋白表达高(P均<0.05),且P组最高(P均<0.05),I组与Z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帕瑞昔布预处理可改善LIRI后大鼠肺氧合功能,减轻肺损伤;其作用机制与上调肺组织中HO-1表达有关。
吕强李美亭刘宇胡云霞
关键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帕瑞昔布血红素加氧酶1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不同焦虑水平对帕瑞昔布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价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焦虑发生情况及不同焦虑程度对帕瑞昔布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6~10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行择期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120例。术前1 d利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将患者分为低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和高度焦虑组。均在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40 mg。于拔出气管导管后15 min(T1)、60 min(T2)、4 h(T3)及24 h(T4)时进行疼痛数字量表评分(NRS),并记录术后24 h内静脉镇痛泵中舒芬太尼用量。结果术前低度焦虑患者64例,占53.3%,中度焦虑者35例,占29.2%,高度焦虑者21例,占17.5%。高度焦虑组患者年龄较其他两组患者低(P<0.05)。在T1~T4各个时间点,高度焦虑者疼痛NRS评分均较其他两组高(P<0.05);低度焦虑组和中度焦虑组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焦虑者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术前低、中度焦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满意,而对高度焦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差。
吕强苏文杰李美亭胡云霞
关键词:术前焦虑帕瑞昔布超前镇痛
帕瑞昔布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水通道蛋白1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LIR)损伤的作用及对肺内水通道蛋白-1(AQP-1)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组)和帕瑞昔布组(P组)。建立单侧LIR模型,检测肺湿/干重比值(W/D),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内TNF-α、IL-6含量,AQP-1表达情况。结果 LIR后,肺组织内TNF-α、IL-6明显增多(P<0. 05),肺湿/干重比值也增加(P<0. 05);与I组相比,以上指标在P组中均降低(P<0. 05)。肺组织形态学检测显示,LIR造成肺组织损伤严重,但P组较I组明显减轻。与C组相比,缺血再灌注明显抑制肺组织内AQP-1表达(P<0. 05);但P组表达水平较I组高(P<0. 05)。结论帕瑞昔布可抑制肺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炎症反应,增加AQP-1表达,从而减轻损伤。
吕强胡云霞李美亭苏文杰
关键词:帕瑞昔布缺血再灌注水通道蛋白-1
单次胸椎旁阻滞联合持续胸椎旁阻滞在开胸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阻滞(TPVB)联合持续TPVB在肺癌开胸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术前均给予0.5%罗哌卡因20ml行单次TPVB,SC组术中以0.2%罗哌卡因5ml/h持续泵注行TPVB,SP组术后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术后1、6、12、18、24、48h的VAS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8、24、48h,SP组VAS评分明显高于SC组(P<0.01)。SC组患者镇痛效果满意率为87%,明显高于SP组的63%(P<0.05)。SC组和SP组各有1例(3.3%)呕吐。SP组有1例嗜睡。两组均无一例呼吸抑制发生。结论与单次TPVB联合PCIA相比,超声引导下单次TPVB联合持续TPVB在开胸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卢静蔡兵兰志勋胡云霞苏文杰
关键词:胸椎旁阻滞镇痛
瑞芬太尼联合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20年
目的:观察单次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和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混合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麻醉的效果,探寻一种用于无痛人流的理想麻醉方式。方法:ASAⅠ~Ⅱ级自愿接受无痛人流的早孕女性3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依托咪酯组(E组)和依托咪酯混合丙泊酚组(EP组),记录每组麻醉前(T0)、麻醉后1 min(T1)、操作开始后1min(T2)和术后1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脉搏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记录整个过程注射痛、肌阵挛、恶心呕吐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别对妇产科医生和患者本人进行麻醉效果满意度的评定。结果:在T0和T3,3组患者的MAP、HR、Sp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和T2,E组和EP组患者的MAP、HR、SpO2均高于P组(P<0.05);P组患者在注射痛、术中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方面要高于E组和EP组(P<0.05),E组患者在肌阵挛发生率方面要高于P组和EP组(P<0.05)。3组患者术中体动、追加药物、恶心呕吐、低氧饱和度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效果满意度方面,妇产科医生对P组和EP组的满意度较高(P<0.05),患者本人对E组和EP组的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单次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复合EP混合液用于无痛人流麻醉,在提高术中循环呼吸稳定性,减少注射痛、肌阵挛,提高医患双方满意度方面更优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依托咪酯。
闵卫翔张鹏王瑜李祥奎胡云霞
关键词:无痛人流丙泊酚依托咪酯瑞芬太尼
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联合自控静脉镇痛对胸腔镜手术的镇痛效果比较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单次注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联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胸腔镜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86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A组患者术前予0.5%罗哌卡因20m L单次胸椎旁阻滞后,术后行常规PCIA镇痛(n=28);B组术前给予0.375%罗哌卡因20m L单次胸椎旁阻滞后,行术后常规PCIA镇痛(n=30);C组术后给予常规PCIA镇痛(对照组,n=28)。记录入室后(T0)、阻滞后15min(T1)、插管后(T2)、切皮后5min(T3)、拔管前(T4)患者HR和MAP。记录阻滞平面、术后1、6、12、24、36、48h的VAS评分、术后48h舒芬太尼消耗量、患者满意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各时点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点A、B两组VAS评分和48h舒芬太尼消耗量,均明显低于C组(P<0.01);患者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A组和B组均明显优于C组;A、B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单次胸椎旁阻滞联合PCIA镇痛,在减轻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降低舒芬太尼消耗量和镇痛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PCIA镇痛,且效果相当。
卢静蔡兵兰志勋胡云霞苏文杰
关键词:胸椎旁阻滞镇痛胸腔镜手术罗哌卡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