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伟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比较传统通气策略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PSV)应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LPSV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不同原因引起符合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并符合上机指征的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48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用传统机械通气策略;B组25例,运用LPSV。观察指标包括:吸入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呼气终末正压(PEEP)、平均动脉压(MAP)、潮气量(VT),动脉血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脑室内出血(IVH)、动脉导管未闭(PDA)、肺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及呼吸机应用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B组患儿的PIP、MAP、VT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患儿的动脉血PaCO2高于A组,且B组的动脉血pH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动脉血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VALI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IVH、PDA、肺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PS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缩短了患儿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是一种相对较为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
- 杨一民李蕙陈四文黄建山黄文钦罗建勋田志伟
- 关键词:呼吸功能不全
- 解毒化瘀汤治疗川崎病2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解毒化瘀汤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 g/kg,日1次,连用2 d;口服泼尼松3 mg/(kg.d),2周内减停;口服潘生丁5 mg/(kg.d)及阿司匹林50 mg/(kg.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解毒化瘀汤。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体温、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的变化,并动态观察冠状动脉内径变化情况。结果:①用药后在体温降至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的下降程度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治疗后1月冠状动脉内径扩张的恢复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解毒化瘀汤治疗川崎病,不仅在降温,白细胞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的恢复方面疗效满意,而且有促进扩张的冠状动脉恢复的作用。
- 田志伟
- 关键词:川崎病解毒化瘀汤中西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