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秀华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理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教学
  • 3篇传感
  • 2篇语言
  • 2篇教学设计
  • 2篇感器
  • 2篇超氧化物
  • 2篇传感器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传感
  • 1篇电极
  • 1篇读为
  • 1篇修饰
  • 1篇修饰电极
  • 1篇烟酰胺腺嘌呤...
  • 1篇言语
  • 1篇言语实践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叶子
  • 1篇语言美
  • 1篇语言能力

机构

  • 8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嘉兴学院

作者

  • 8篇王秀华
  • 2篇戴志晖
  • 1篇白红艳

传媒

  • 2篇小学教学参考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小学教学参考...
  • 1篇生活教育
  • 1篇教育界(教师...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以“阅读小站”推进古典名著阅读——以五年级《水浒传》的整本书阅读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古典名著阅读是学生"慢阅读"的旅程,在这一过程中,中期阅读的推进尤为重要,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设计者、推动者。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设计多个"阅读小站",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设计有思维价值的话题,让学生从"阅读"到"悦读",从"会读"到"慧读",不断深入,让学生在思辨性阅读中亲近古典名著,习得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能逐渐提升思维能力,形成阅读品质。
王秀华
关键词:古典名著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设计
2018年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是苏教版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述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相撞、相遇、相邀、相处的故事, 向我们展现了两个人物的趣.大多数教学设计在解读时都将这篇文章定义为写人的文章.其实不然,整个故事读下来,更像是一个 老顽童和一个小大人如何气味相投,结为忘年交的故事.以小见大,突出有趣,让我们通过一个普通的小女孩的眼睛看到了一个不 一样的爱因斯坦.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主思维、自由表达的课堂空间,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读,培养学生对语 言的感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通过揣摩文本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刻画, 亲近文本,走进文本,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去认识一个有趣的立体的爱因斯坦,创设合理的言语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王秀华
关键词:言语实践语言能力
无酶葡萄糖检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2年
本文主要介绍了各种无酶葡萄糖的检测方法。相对于酶法,该方法克服了由于酶本身固有的属性而导致的在固定化过程中不稳定易失活的缺点,具有较好的重现性、稳定性以及抗干扰能力。
白红艳王秀华戴志晖
关键词:葡萄糖传感器
追寻课堂的转型之美
2018年
"乐学课堂"的探究既是对教师原有优质经验的提炼和总结,更是在南师大专家引领下的一种发展。它来自课堂,源于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乐学课堂逐步呈现出了以下特质:课程综合化、课堂深度化、技术开放化。
王秀华
关键词:乐学课堂
以《小蜗牛》一课为例谈插图资源的妙用
2021年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编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课文内容进行精心编排的。在低段语文教学中,借助插图可以帮助学生识字、阅读、表达等等,使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具有极高的教学价值,教师要能够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以取得最优的阅读教学效果。
王秀华
关键词:小学教学插图识字
基于海藻酸钠固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超氧阴离子
我们用构建了一种简单而又灵敏的检测超氧阴离子的生物传感器,所选用的是海藻酸钠,它是来自海藻的一种天然多糖。海藻酸钠可直接溶于p H=7.0的PBS溶液中,直接滴涂在电极上,并在4℃的冰箱中成膜,修饰过程简单,且有利于生物...
王秀华戴志晖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修饰电极海藻酸钠氧化物歧化酶
基于溶胶—凝胶纳米材料的超氧化物电化学传感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特别是基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生物传感器,可以实时检测细胞中释放超氧阴离子(O2·-),已成为当今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与传统的检测方法相比,用电化学方法研究生物传感器具有反应速度...
王秀华
关键词:活细胞碳纳米纤维
文献传递
做一片美的叶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7年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会写“做、异”,理解“形态各异”。2.通过抓住关键事物来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3.通过朗读,品读散文诗的语言美,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并初步欣赏叶子的内在美,外在美。教学重难点通过抓住关键事物来概括课文的段落大意。通过朗读,品读散文诗的语言美,在朗读中积累语言,初步欣赏叶子的内在美,外在美。教学过程一、短时学习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根深叶茂落叶归根1.指名读。评价,自由练读,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王秀华
关键词:教学设计叶子语言美教学目标内在美外在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