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昕

作品数:25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患儿
  • 8篇川崎
  • 8篇川崎病
  • 7篇动脉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6篇病患
  • 5篇蛋白
  • 4篇心脏
  • 4篇血清
  • 4篇聚体
  • 4篇二聚体
  • 4篇病毒
  • 3篇蛋白原
  • 3篇动脉病变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心脏病
  • 3篇心脏病患儿
  • 3篇血浆
  • 3篇肾上腺

机构

  • 25篇桂林医学院附...

作者

  • 25篇王昕
  • 14篇阳明玉
  • 8篇秦静庭
  • 8篇张明
  • 7篇杨方源
  • 5篇李雄
  • 5篇王丹
  • 4篇宋晓丹
  • 4篇郑伟华
  • 4篇彭娟
  • 3篇秦静廷
  • 2篇王海永
  • 2篇何永玲
  • 2篇欧维琳
  • 1篇刘洪波
  • 1篇张红
  • 1篇李运千
  • 1篇朱春江
  • 1篇王群
  • 1篇马慧敏

传媒

  • 6篇华夏医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肝脏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植物神经性癫痫30例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儿童植物神经性癫痫的临床特点,探讨其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的30例植物神经性癫痫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儿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4~13岁,平均9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2.5年。年龄4~6岁6例,7~10岁发病最多,17例,占56.77%,11~13岁7例。均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19例患儿经治疗1个月之后疾病得到控制,其他患儿疾病的发作次数明显下降。治疗6个月之后患儿进行脑电图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恢复正常18例,12例脑电图有明显的改善。患儿经2年的坚持治疗,其病情均得到控制。结论:脑电图对本病诊断至关重要,特别是动态脑电图可提高其阳性率。早期药物干预,正确掌握剂量,规律用药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
李雄郑伟华王昕
关键词:儿童植物神经性癫痫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儿血清甲状腺激素(TH)水平的变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36例CHF患儿(CHF组)和32例非CHF患儿(对照组)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的水平并比较;并对心衰患儿心功能改善前后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1)CHF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3、T4、FT3均降低(P<0.05或P<0.01),FT4、TSH无明显变化(P>0.05);(2)T3、T4、FT3随心衰程度加重逐渐降低(P<0.01)。结论 CHF组患儿血清T3、T4、FT3水平显著下降,并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
阳明玉王昕秦静庭张明
关键词:慢性病
急诊小儿脓毒症继发脾脓肿并肝功能损伤的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小儿脓毒症继发脾脓肿并肝功能损伤的治疗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4例急性脓毒症继发脾脓肿并肝功能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较治疗前,患儿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排尿量、乳酸(Lac)以及肝功能各项指标等均得到显著改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脾脓肿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经影像学检查,脾脓肿均完全吸收。结论对小儿脓毒症继发脾脓肿并肝功能损伤实施全面的急诊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王昕
关键词:脓毒症儿童脾脓肿肝功能损伤急诊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的变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后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水平的变化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3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半个月、术后6个月血浆ADM浓度,30例健康体检儿童做对照组,检测方法同上。同时用彩色多普勒声心动图测定所有患儿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先天性心脏病术前ADM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天和术后半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存在心室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增加,刺激心脏合成与释放ADM增多,术后血流动力学逐渐恢复正常,ADM也恢复正常。
阳明玉王丹宋晓丹秦静庭王昕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肾上腺髓质素心功能
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体会
2006年
阳明玉王昕
关键词:儿科学教学见习
D-二聚体和凝血功能状态与川崎病并发症的关系探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了解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状态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68例川崎病患儿根据入院时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18例(A组)、未伴冠状动脉病变组50例(B组),同时设健康对照组30例。三组均检测D-二聚体(D-dimer)和凝血功能,即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时间(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川崎病组患儿PT、TT、APTT均比对照组缩短(P<0.01),而D-dimer较对照组增高(P<0.01)。A组与B组比较,PT、TT缩短(P<0.05),D-dimer增高(P<0.01)。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凝血功能处于高凝状态,较易合并冠状动脉病变,推测与血管炎症活动有关。
阳明玉秦静庭杨方源王昕何永玲
关键词:川崎病D-二聚体凝血功能冠状动脉损害
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的血液学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小儿EB病毒感染的血液学表现。方法:对确诊为EB病毒感染的97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EB病毒感染的患儿中有70例出现血液学改变(72.2%),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大于10%(65%),贫血(15.5%),粒细胞减少症(13.4%),血小板减少(14.4%),类白血病反应(6.2%),全血细胞减少(3.1%)。绝大多数患儿的血液系统症状可随原发病的好转而改善或消失。结论:小儿EB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多种血液学改变及血液系统并发症,多数是可逆的,临床上要高度重视和积极处理。
王群朱春江彭娟王昕
关键词:EB病毒血液
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在地中海贫血患儿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在地中海贫血患儿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2013年8月—2016年8月接收的40例地中海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非感染患儿30例为A组,合并感染患儿10例为B组;并抽取同期就诊的急性溶血患者(11例)与非溶血患者(39例)对照研究,分别作为C组与D组。对四组研究对象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并检测地中海贫血患儿贫血程度,观察其与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相关性。结果 A组与B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均明显高于D组(t=11.49,25.74,P<0.05);B组高于A组(t=18.62,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P>0.05)。轻、中度地中海贫血患儿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351.19±145.82)U/L,明显低于重度贫血患儿(450.81±204.13)U/L(t=8.13,P<0.05)。结论地中海贫血患者在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上明显升高,且合并感染时升高更为明显,与贫血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在地中海贫血患儿临床病情诊断中有重要观察价值。
彭娟王昕王丹钟超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血清乳酸脱氢酶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98例轮状病毒性肠炎病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给予热毒宁注射液静脉点滴;对照组48例,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静脉点滴,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退热时间36.35h;对照组总有效率75.0%,退热时间57.39h,二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0.05),效果明显,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李雄王昕王丹
关键词:热毒宁注射液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婴幼儿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胸X线片表现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的胸部X线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120例,按病情分成轻型组(31例)、重型组(43例)、危重型组(46例),对患儿发病至首次拍片时间以及首次胸部X线片影像进行比较。结果各组发病至首次胸部X线片检查时间分别为:轻型组26~48 h(中位时间37 h);重型组10~36 h(中位时间23 h);危重型组2~36 h(中位时间19 h)。最早发现胸部X线片异常的时间轻型组约为发病后30 h;重型组约为发病后23 h;危重型组约为发病后2 h;3组胸部X线片最早出现异常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次影像异常率:轻型组5.8%,重型组81.3%,危重型组100%,危重型组首次X线片的异常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在胸部X线片的表现上,轻型组最常见的征象为肺纹理增粗、模糊;重型组常见表现为渗出、实变影;危重型则表现为肺水肿征像。危重型组病灶分布广,累及多个肺叶。结论肠道病毒71型感染患儿首次胸片检查时间、胸片出现异常的时间、异常率、胸部X线片表现严重度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相关。
郑伟华李雄杨方源王昕彭娟欧维琳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放射摄影术儿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