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成
- 作品数:22 被引量:91H指数:5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特征规律,为该病的中医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课题纽前期制定的CRF病例表,记录四川地区8家子课题临床单位收集的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比较发现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特征规律。结果基于因子分析的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研究共得到26个因子,结合专业知识及专家讨论后认为,合并为8个较符合临床因子组合证型,按解释的总方差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15.715%)、肝肾阴虚(9.255%)、肝郁脾虚(8.939%)、肝郁化火(7.781%)、脾虚湿阻(7.055%)、瘀血阻滞(5。520%)、阳虚(3.943%)、无证可辨(1.702%)。基于聚类分析的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研究,经K—means聚类分析4—12类后,结合专业知识,经专家讨论后,最终定为8类最为符合临床,由多到少依次为脾胃湿热、肝胆湿热、肝脾湿热、肝郁脾虚、肝郁化热、脾虚湿困、湿热夹肝肾阴虚、阳虚夹血瘀。结论研究表明,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学方法可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分析,为该病证候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可行的方法,但其结果仍需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 王恩成唐琳王健张磊曹春辉冯全生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特征聚类分析
- 内皮素-1在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肺与结肠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慢性支气管炎大鼠肺和结肠组织内皮素-1(ET-1)含量变化,探讨慢性支气管炎大鼠结肠损害的机制。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各30只,对照组常规饲养,模型组予改良单纯烟熏法干预,取肺和结肠组织切片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肺和结肠组织超微结构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肺和结肠组织中ET-1的含量。结果:对照组肺和结肠组织无明显改变。模型组逐渐出现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I型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肺泡壁纤维组织增生;结肠黏膜及黏膜下炎细胞浸润,部分微绒毛消失,线粒体肿胀,黏膜下固有层胶原纤维增生、见成纤维母细胞;ELISA法示ET-1在模型组肺和结肠组织表达同时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支气管炎大鼠可出现结肠病理损害,与其肺部病变的时间和程度相关,ET-1可能介导了"肺病及肠"的病理传变。
- 王宝家杨宇唐洪屈郑秀丽商绍东王恩成胥靖域谭蔡麟
-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肺与大肠相表里
- 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候特征研究
- 目的: 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四川地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证型证候信息进行分析,探索该病的中医证候特征,为其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课题组前期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运用CRF量...
- 王恩成
-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候辨证分型聚类分析
- 清热祛湿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方对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清热祛湿方治疗,对照组口服叶下珠胶囊治疗。观测治疗前后ALP、GGT、AST、ALT及AST/ALT的各项结果。连续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组间ALP无统计学意义(P>0.05),GGT、AST、ALT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ALT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显效率67.50%,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总显效率35.00%,总有效率7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祛湿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叶下珠胶囊,显效率和有效率均较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 王恩成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清热祛湿叶下珠胶囊
- 中医药对拉米夫定所致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影响评述被引量:4
- 2013年
- 拉米夫定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面疗效确切,但长期使用可引起乙型肝炎病毒(HBV)变异,出现耐药,从而影响抗病毒疗效,是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从证型、虚实状态及体质等与HBV变异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从中医药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拉米夫定抗病毒作用等方面探讨了中医药影响拉米夫定所致HBV变异的机制。明确了中医药联合拉米夫定确能增强疗效,但其拮抗HBV变异机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 王健冯全生范昕建王恩成张磊莘蒙蒙张凤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病毒变异
- 张之文教授疏风法经验被引量:2
- 2014年
- 张之文教授是全国著名温病学家,临床擅于运用疏风法治疗肺系疾病,其常用疏风法主要有疏风平肝肃肺法、疏风宣肺涤饮法、疏风通窍法、疏风清肺涤痰法、疏风养阴法等。
- 张磊何成伟冯全生莘蒙蒙潘玲曹春辉冯广帅王健王恩成
- 关键词:名老中医
- 原发性肝淀粉样变性1例报告
- 2016年
-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8岁,因"反复上腹胀1年,复发加重1个月"于2014年10月12日就诊于本院肝病科。患者于2013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胀满不适,伴嗳气反酸,起初服"消食片"症状可缓解,后病情反复,腹胀进行性加重。2014年6月外院查肝功能:白蛋白(Alb)34 g/L、AST 49 U/L、ALP 198 U/L、GGT 128 U/L。中上腹增强CT:肝脾增大,门静脉增粗,
- 姚伟米绍平王晓栋王恩成刘菊容李波汪静
- 关键词:淀粉样变性病例报告
- 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 :探讨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特征规律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通过聚类分析,得到四川地区1064例慢性乙型肝炎的常见证型,运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探讨各个证型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DNA载量、肝功能等指标的相关...
- 王恩成唐琳王健莘蒙蒙张磊冯全生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的microRNA差异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之间的microRNA差异表达谱。方法运用基因芯片技术对采集的慢性乙肝脾胃湿热证组(3例)、肝郁脾虚证组(3例)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正常组,3名)的血液标本进行microRNA检测,运用SAS系统对microRNA进行筛选及功能分析。结果脾胃湿热证组和正常组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有77条,60条上调,17条下调;其靶基因功能主要与转录因子、气体交换、逆境刺激、酶活性调节、免疫系统的发展、肌动蛋白丝化进程等有关。肝郁脾虚证组和正常组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共41条,32条上调,9条下调;靶基因的功能主要与核苷酸或染色质的结合、转录的抑制与激活、生物的合成过程、代谢过程的调控、酶活性的调节、肌动蛋白丝化进程、调节免疫系统发展与进程、IL-12等有关。脾胃湿热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共筛选出6条差异表达的microRNA,其中上调1条,下调5条;其靶基因功能主要与跨膜转运、转录的调节、激素代谢、免疫系统的发育、肌动蛋白丝化进程、代谢过程的调节、对外部刺激的反应等有关。结论慢性乙肝脾胃湿热证与肝郁脾虚证患者血浆中存在差异表达microRNA(谱)。
- 王健王恩成张磊刘宏伟郭尹玲张凤何成伟莘蒙蒙冯全生
-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脾胃湿热证肝郁脾虚证MICRORNA靶基因
-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聚类分析研究被引量:3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为该病的中医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根据课题组前期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病例报告表,记录四川地区8家子课题临床单位收集的1 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K-means聚类分析的方法,探索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特征规律。结果利用K-means聚类分析对1 0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候进行研究,结合专业知识,经专家讨论后,最终确定8类切合临床的证型,由多到少依次为脾胃湿热(326例,30.6%)、肝胆湿热(193例,18.1%)、肝脾湿热(158例,14.8%)、肝郁脾虚(92例,8.6%)、肝郁化热(89例,8.4%)、脾虚湿困(74例,7.0%)、湿热夹肝肾阴虚(73例,6.9%)及阳虚夹血瘀证(59例,5.5%)。结论四川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证型为脾胃湿热、肝胆湿热、肝脾湿热、肝郁脾虚、肝郁化热、脾虚湿困、湿热夹肝肾阴虚及阳虚夹血瘀证。
- 王恩成唐琳王健张磊曹春辉冯全生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特征聚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