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平 作品数:25 被引量:108 H指数:7 供职机构: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CT影像特点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的CT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1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CT影像及病理资料,CT平扫10例,增强扫描9例。结果本组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32-79岁,平均53.4岁,其中8例无任何临床症状,由B超体检发现,仅2例有与脾脏增大相关的轻微临床症状。10例均为单发,共10个病灶,直径3.2-6.6 cm,CT平扫所有病灶均为囊性低密度灶,境界清楚8例,不清楚2例,其中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内见粗细不均分隔的病灶有6例,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除分隔外均无强化,病理均诊断为海绵状淋巴管瘤,另外4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内无分隔的病灶,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密度均匀、均无强化,病理均诊断为囊状淋巴管瘤。10例中误诊为脾脏囊肿1例。结论孤立型脾脏单发淋巴管瘤少见,成年人发病率明显高于儿童,患者临床上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病程较长,进展缓慢,其CT影像特点与病理类型有关,海绵状淋巴管瘤CT平扫病灶形态多不规则,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内见粗细不均的分隔,增强后囊壁及分隔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除分隔外无强化;囊状淋巴管瘤CT平扫病灶形态较规则,呈类圆形,密度均匀,内无分隔,增强后病灶囊壁较薄,囊壁轻-中度强化,囊内容物无强化、密度均匀。 母华国 李丹 桑玲 王忠平 陈平友 陈伦刚 魏万清 刘超 徐霖关键词:脾脏 淋巴管瘤 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腹部寄生胎中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 T三维重建(3D )在腹部寄生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腹部寄生胎患者的临床及C T影像资料,15例均行64层螺旋C T平扫及三维重建。结果15例中,女性9例,男性6例,年龄1个月10天~60岁。肿块位于腹膜后8例,腹腔内7例。C T 横断面表现为混杂密度肿块,境界清楚,内见轴骨系统、脂肪密度、软组织密度等结构,邻近组织脏器受压、移位,肠管积气。冠状面及矢状面最大密度投影(M IP )清晰显示肿块内脊椎骨、四肢骨及肋骨等骨性结构,容积再现(V R )完整显示寄生胎内骨性结构全貌。结论64层螺旋C T 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能为临床医师提供直观、真实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可作为腹部寄生胎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母华国 桑玲 陈海波 陈平友 陈伦刚 刘超 王忠平关键词:寄生胎 三维重建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波谱成像观察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患者丘脑代谢产物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利用1H-MRS探讨多发性硬化(MS)及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丘脑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对32例MS患者(MS组)、28例NMO患者(NMO组)和3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丘脑1H-MRS扫描,计算并比较各组丘脑代谢产物比值[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Cr)、胆碱/肌酸(Cho/Cr)、肌醇/肌酸(mI/Cr)]。结果三组间NAA/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S组丘脑NAA/Cr明显减低(t=-3.45,P<0.05),而Cho/Cr及mI/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6、0.661,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MO组丘脑NAA/Cr、Cho/Cr及mI/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92、1.408、1.735,P均>0.05)。结论 1H-MRS显示MS患者丘脑NAA/Cr减低,提示此区域存在轴索损伤,而NMO患者丘脑受损不明显,反映出MS与NMO存在不同的病理变化,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陈璇 李咏梅 罗天友 欧阳羽 吕发金 曾春 王忠平关键词:视神经脊髓炎 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波谱 丘脑 3D-Tricks磁共振血管成像评价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类型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一三维时间分辨力对比剂动力成像(3D-Tricks)对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类型的显示能力及三维影像学特征。方法:对纳入研究对象43例进行3D-Tricks序列扫描,其均无颈部和脑部明显血管性疾病,利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建及最大强度投影技术对颈外动脉分支进行图像在线分析,观察颈外动脉分支、类型及形态,并测量颈外动脉分支起始点至颈总动脉分叉距离。结果:43例研究对象共显示了45侧甲状腺上动脉,86侧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及枕动脉;其中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27侧,舌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共干1侧。颈外动脉向后方发出的动脉分支显示较差,仅有9侧枕动脉起始段显示清晰。结论:3D-Tricks技术能较好地评价颈外动脉主要分支(包括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为临床医师提供解剖学资料,对口腔、颌面部某些肿瘤的外科或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忠平 徐霖 李咏梅 欧阳羽 罗天友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 颈外动脉 脑深部静脉和颈内静脉改变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脑内深部髓质静脉(deep medullary veins,DMVs)特征表现和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s,IJVs)改变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关系。方法对30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和3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非MS对照组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三维增强T2*加权血管成像(3-dimensional enhanced T2*-weighted angiography,3-D ESWAN)和3-D时间分辨率对比剂动力成像(time-resolved imaging of contrast kinetics,TRICKs)扫描。观察患者和对照组侧脑室体旁DMVs在3-D ESWAN改变并评分;比较患者与对照组DMVs评分和IJVs狭窄发生率的差异,并评价DMVs和IJVs改变分别与EDSS评分和病程的相关性。结果①MS患者DMVs评分(1.67±0.25)较对照组(3.00±0.00)显著降低(P<0.01);16例病程>2.0年者为1分,8例病程0.5~2.0年者为2分,二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例病程<0.5年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9个慢性病灶"穿通静脉"扩张和延长。②5例(16.7%)MS患者和2例(6.7%)对照组患者IJVs狭窄,2组IJVs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JVs狭窄与DMVs减少无显著相关性(P>0.05)。④DMVs减少、变短与患者病程呈显著负相关(r=-0.89,P<0.01),与EDSS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0.05,P>0.05);IJVs狭窄与EDSS评分和病程均无显著相关性(Z=0.20,P>0.05;Z=3.46,P<0.05)。结论 MS患者DMVs改变与IJVs狭窄无显著相关性。 曾春 李咏梅 欧阳羽 罗天友 吕发金 陈璇 王忠平 侯焕新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磁共振成像 颈内静脉 低管电压与低对比剂碘量技术在主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7 2015年 目前,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检查已成为诊断主动脉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评价主动脉是否有病变必须依靠对比剂,大量使用对比剂或对比剂碘量使用不合理,有可能导致对比剂潜在风险大大增加[1].另外,主动脉CTA扫描范围大,辐射致癌风险已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因此,合理使用对比剂、设定优化的扫描参数成为当今CT临床应用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双低”(低管电压与低对比剂碘量)技术在主动脉CTA检查中应用效果. 付传明 王忠平 徐霖 陈伦刚 吴磊 吴德红 张海波关键词:CT血管造影 主动脉疾病 对比剂 管电压 碘 “双低”技术在主动脉CTA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双低"技术在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中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探讨其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将90例临床似诊为主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双低组(n=45)。常规组:120 k Vp、对比剂量1.5 m L/kg(浓度350 mg I/m L)。双低组:100 k Vp、对比剂量1.0 m L/kg(浓度300 mg I/m L)。两组的其他扫描参数相同,开启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和Smart prep技术。读取CTA剂量报告中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记录每位患者对比剂用量并计算碘含量。由2位副主任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评价内容包括:靶血管和背景的CT值,图像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主动脉及分支血管显示情况和血管锐利程度。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辐射剂量、碘含量、图像质量的主观及客观评价等指标。结果:两组在年龄、身高、身体质量指数(BM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低组患者接受辐射剂量和碘含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的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客观评价:两组在主动脉主干及分支的CT值均>300 HU,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NR、CNR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图像噪声略高于常规组,噪声在诊断范围内。结论:应用100 k Vp、对比剂量1.0 m L/kg(浓度300 mg I/m L),结合ATCM技术在主动脉CTA检查是可行的,优势是有效降低了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量,同时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 付传明 陈少波 吴德红 王忠平 徐霖 陈伦刚 余光菊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管电压 对比剂 主动脉 采用3D-Tricks技术观察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颅外静脉特征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颅外静脉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对28例RRMS(MS组)和对照组19例患者进行三维时间分辨率对比剂动力成像(3D-Tricks),利用MIP和MPR技术对颈部血管进行重建。将轴位图像上的颈内静脉分为不显示、针尖状、扁平状、新月形及椭圆形5型,以不显示和针尖状为静脉狭窄。分析双侧颈内静脉的对称性和其他颅外主要静脉(颈外、颈前和椎静脉)的特征,比较MS组与对照组颅外静脉的形态学差异。结果 MS组4例、对照组2例颈内静脉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14例、对照组10例双侧颈内静脉不对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其他颅外主要静脉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组与对照组颅外静脉系统特征无显著差异,不支持慢性脑脊髓静脉引流不足为MS的病因。 王忠平 李咏梅 吕发金 罗天友 欧阳羽 陈璇 曾春 张志伟 石军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多发性硬化 静脉机能不全 动态磁敏感对比MR灌注成像对多发性硬化的研究 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动态磁敏感对比磁共振成像(DSC-MRI)在多发性硬化(MS)各种病灶和看似正常表现脑白质(NAWM)区的灌注特征。资料与方法 45例复发-缓解型MS(RRMS)患者行常规MRI和DSC-MRI灌注成像,分析强化病灶、非强化病灶及病灶对侧NAWM区的MR灌注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和脑血容量伪彩图,同时测量并计算最大相对局部脑血容量(rrCBV)、最大相对局部脑血流量(rrCBF)和最大相对局部平均通过时间(rrMTT),并与15例与之年龄匹配的对照组比较。结果 (1)DSC-MRI灌注显示MS强化病灶、NAWM区与对照组比较,灌注信号强度-时间曲线和伪彩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灌注明显减少,MTT延长。(2)MS强化病灶与对侧NAWM区比较,最大rrCBV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非强化病灶中,类似空洞低信号病灶与等信号及稍低信号病灶比较,最大rrCBV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WI呈稍低信号病灶与对侧NAWM区比较,最大rr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WI呈等信号病灶与对侧NAWM区比较,最大rrCBV有重叠。结论 DSC-MRI灌注成像提示MS斑块和NAWM区存在血流动力学异常和微血管损害,反映了不同的病理改变。 曾春 李咏梅 罗天友 吕发金 欧阳羽 陈璇 王忠平 谢鹏关键词:多发性硬化 脱髓鞘疾病 灌注成像 磁共振成像 64排螺旋CT对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14年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veinthrombo—sis,MVT)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疾病,其病因很多,MVT所致的肠缺血占所有肠缺血病例的5%~15%。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阻塞早期临床表现较轻且缺乏特异性,临床上易将其误诊为急性胰腺炎、阑尾炎等其他疾病。当MVT患者出现明显症状和体征时说明病情加重,出现局部肠坏死,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龚晓虹 付传明 王忠平 轩俊 罗强关键词:螺旋CT 肠系膜 静脉 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