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
- 作品数:13 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动态监测BIS、NLR及Copeptin对ASCOP转归的评估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和肽素(Copeptin)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SCOP)患者转归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1年2月本院收治的ASCOP患者157例。根据患者出院后6个月病情转归分成痊愈组(82例)、迟发性脑病组(DEACMP组,51例)和死亡组(24例)。分别于入院后24 h、3 d、5 d,检测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Copeptin、NLR、BIS变化。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接触一氧化碳时间、首次高压氧治疗后清醒时间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 h、3 d、5 d,3组的cTnI、CK-MB、sST2、Copeptin、NLR、BI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同一时间点的cTnI、CK-MB、sST2、Copeptin、NLR、BI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cTnI、CK-MB、sST2、Copeptin、NLR、BIS的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APACHE评分与BIS呈负相关(r=-0.824,P<0.004),与NLR、Copeptin呈正相关(r=0.913,P<0.006;r=0.859,P<0.006)。ROC结果显示,入院后24 h的BIS、NLR、Copeptin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高于入院后3 d及5 d的BIS、NLR、Copeptin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结论入院后24 h BIS、NLR、Copeptin联合检测对ASCOP患者转归有早期预测价值。
- 周萍萍王乐王岩叶艳巧刘永建
- 关键词: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脑电双频指数和肽素迟发性脑病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椎管内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椎管内麻醉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45~64岁,性别不限,体重指数18~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
- 王岩
- 关键词:椎管内麻醉直肠癌细胞免疫功能
- PD-1/PD-L1抑制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和真实世界数据
- 王岩
-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和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肌损伤的关系被引量:19
- 2018年
-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至2017年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诊部收治的急性CO中毒患者,最后入组214例。根据中毒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及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I即cTnI水平分为无心肌损伤组130例和心肌损伤组84例。采集性别、年龄、入院时血常规及心肌损伤标记物,计算NLR值,比较两组NLR值;分析NLR与cTnI的关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入院时NLR水平对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的预测作用结果(1)与无心肌损伤组比较,心肌损伤组男性、既往吸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白细胞计数、NLR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损伤组NLR与cTnI呈正相关(r=0.295,P〈0.01)。(2)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OR=1.079,95%CI:1.017-1.144,P〈0.01)、WBC计数(OR=1.216,95%CI:1.098-1.346,P〈0.01)和男性(OR=2.693,95%CI:1.045-6.939,P=0.05)为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3)入院时NLR水平对急性CO中毒心肌损伤的诊断界值为4.83,其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45.4%。结论入院时NLR水平增高对急性CO中毒出现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韩永燕王岩赵国强杨俊礼王岚王维展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一氧化碳中毒心肌
- 顽固性心力衰竭伴低钠性脑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心功能分级与低钠血症的关系及3%的氯化钠治疗顽固性心衰伴低钠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顽固性心力衰竭40例,其中并发重度低钠血症者20例,轻中度低钠血症者20例,给予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3%氯化钠。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治疗效果及血钠水平。【结果】顽固性心衰伴低钠性脑病患者,心功能分级与低钠血症呈正相关,治疗后,其中4例重度低钠血症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2例未见明显好转,显效18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85%。【结论】在顽固性心衰的治疗过程中,加强低钠血症的监测,早期识别低钠性脑病并合理干预,以避免后续不良事件。
- 李敬李娜王维展王霞李佳闫玉红刘娟王岩
- 关键词:心力衰竭并发症脑疾病并发症钠
- 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早期心肌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应用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早期心肌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COP患者126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于入院后(中毒后3 h内)即抽血检测CK、CK-MB、c Tn I、IMA水平,治疗后6 h、3 d、7 d复查。对照组给予吸氧、高压氧、降低颅内压、促进脑细胞代谢等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用7 d。结果:治疗前CK、CK-MB、c Tn I均在正常范围,IMA水平低于正常值。治疗后6 h,治疗组IMA升高较对照组明显。对照组CK、CK-MB、c Tn I较治疗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两组CK、CK-MB、IMA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c Tn I水平仍较高,但对照组高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c Tn I水平与治疗后6 h、治疗后3 d比较明显好转,但对照组仍高于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OP患者早期心肌损伤程度与IMA水平呈负相关(r=-0.568,P=0.001)。结论:红花黄色素可降低ACOP患者早期c Tn I、IMA水平,减轻心肌损伤程度,改善患者预后,缩短病程。
- 李敬王岩李佳刘娟李伟王维展李雅琴王岚
-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红花黄色素心肌损伤预后
- 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患者既往射血分数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目前对于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HFmr EF)的研究较少,因此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并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对河北省某三甲医院HFmr EF患者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并分析预后差异的原因。方法:本研究为回...
- 王岩
- 关键词: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应用舒血宁及磷酸肌酸钠前后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的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舒血宁联合磷酸肌酸钠对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acute sever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ASCOP)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水平(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的影响及其疗效比较。方法 :选择ASCOP患者6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治疗组,入选者治疗前、治疗后6 h、3 d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心肌酶、c Tn I、IMA。结果:治疗前两组IMA显著降低,而心肌酶、c Tn I无明显改变。治疗后6 h,治疗组IMA升高较常规组明显(P<0.05)。两组心肌酶、c Tn I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常规组c Tn I较治疗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心肌酶、IMA恢复正常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 d c Tn I与治疗后6 h比较明显好转。结论:ASCOP患者早期给予舒血宁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改善中毒性心肌损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IMA水平可作为心肌缺血及药物治疗的评价指标。
- 李敬马国营彭晔刘娟王岩王维展王岚
- 关键词: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缺血修饰白蛋白
- 射血分数改善型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研究被引量:10
- 2022年
- 背景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常被用来对心力衰竭(HF)进行分型,但部分HF患者经治疗后射血分数会发生改善,因此产生了射血分数改善型心力衰竭(HFimpEF)这一概念。然而目前HFimpEF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欧美国家,我国关于此类人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鲜有报道。目的分析我国HFimpEF患者临床特点、预后及预后的预测因素。方法纳入于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从电子病历中获取患者的人口学数据和基线临床信息,根据基线及复查时的LVEF分为射血分数保留(HFpEF)组、射血分数中间值(HFmrEF)组、射血分数降低(HFrEF)组、射血分数改善(HFimpEF)组。自最后一次复查超声心动图开始,通过电子病历、门诊及电话进行随访,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及全因再住院,随访时间截至2021-06-01。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LVEF改善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全因死亡和全因住院的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全因死亡和全因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患者530例,HFpEF组245例(占46.2%),HFmrEF组55例(占10.4%),HFrEF组133例(占25.1%),HFimpEF组97例(占18.3%)。HFimpEF组死亡率低于HFpEF组(P=0.014)和HFrEF组(P<0.001)。HFimpEF组再住院率低于HFpEF组(P=0.011)和HFmrEF组(P=0.001)。基线时收缩压较高〔OR=1.036,95%CI(1.019,1.053),P<0.001〕、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37 mm〔OR=0.245,95%CI(0.118,0.507),P<0.001〕、应用β-受体阻滞剂〔OR=2.868,95%CI(1.304,6.305),P=0.009〕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OR=2.691,95%CI(1.316,5.503),P=0.007〕是LVEF改善的影响因素。HFrEF、年龄较大、合并心脏瓣膜病、慢性肾脏病、贫血、未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口服抗凝药是CHF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HFpEF、HFmrEF、慢性肾脏病是CHF患者全因再入院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合并心脏瓣膜病〔HR=6.499,95%CI(1.504,2
- 苏康康王岩王立立陈淑霞陈淑霞
- 关键词: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室重构疾病特征
- 入院APACHE.II评分联合DIC评分对热射病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热射病患者入院时APACHE.II评分联合DIC评分对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自2013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76例热射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与存活组。根据患者入院时临床资料及入院时检验结果分别计算APACHE.II评分及DIC评分,探讨2个指标联合对预后的价值。结果76例患者中,死亡23例(30.3%),存活53例(69.7%)。死亡组患者入院APACHE.II评分和DIC评分分别为26.26±6.48和4.00±1.38,明显高于存活组(APACHE.II评分为20.74±4.17,DIC评分为2.28±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PACHE.II评分与DIC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853,P<0.01),评分越高死亡率越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项指标能很好地预测死亡。APACHE.II评分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5.2%和81.1%,DIC评分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65.2%和84.9%,APACHE.II评分联合DIC评分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为73.9%和92.5%。结论入院APACHE.II评分及DIC评分在热射病患者早期即明显升高,APACHE.II评分联合DIC评分对热射病患者死亡预测价值更高。
- 王岩肖青勉齐洪娜李伟朱保月刘永建王璞王维展
- 关键词:热射病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