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屹 作品数:72 被引量:506 H指数:14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结直肠癌肝转移瘤影像诊断 被引量:8 2020年 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定性及定位诊断方法包括CT增强扫描、磁共振影像、PET-CT以及术中超声造影。随着高级别研究证据的不断增加,弥散加权成像联合钆塞酸二钠等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影像检查逐渐成为CRLM最准确的诊断方法。除CT、MRI以及超声提供的CRLM形态学信息以外,PET-CT补充了肿瘤代谢信息,提高了诊断特异性。此外,超声造影及术中超声造影对于CRLM的手术策略选择不容小觑。 王屹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影像诊断 结直肠癌肝转移影像学评估及意义 被引量:13 2016年 应用影像学方法及时准确诊断肝脏转移瘤后,由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讨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病人总生存期可能会得到显著提高。多排螺旋CT(MDCT)是临床常规使用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筛选和确诊方法。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主要用于诊断肝脏及肝脏以外的其他器官转移瘤。相比较而言,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并用肝脏细胞特异造影剂是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优选影像学检查方法,特别是对于直径<10mm的肝脏转移瘤及脂肪肝背景下肝脏转移瘤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MDCT以及PET/CT。术中超声(IOUS)微泡造影是诊断肝脏转移瘤的有益补充,临床可能因其新发现肿瘤而改变手术决策。影像学检查依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RECIST)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对肿瘤大小及数目进行判断,是评价结直肠癌肝转移化疗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且,PET/CT、扩散加权MRI以及动态增强MRI通过判断肿瘤代谢、细胞密度及血管灌注特征能够早期监测肿瘤化疗效果,并预测病人生存期。 王屹关键词:结直肠癌 影像学 肝转移 CT诊断结肠癌壁外血管侵犯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增强多排螺旋CT(contrast enhanced multi-detectors computed tomography,ceMDCT)扫描诊断结肠癌壁外血管侵犯(extramural vascular invasion,EMVI)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3年12月间经根治性手术切除并获病理证实的原发结肠癌患者.TNM分期为病理诊断Ⅱ-Ⅲ期的16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ceMDCT所示肿瘤侵润周围血管评分确定ctEMVI阳性或阴性。采用,检验分析ctEMVI阳性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本组165例结肠癌患者中,ceMDCT诊断EMVI阳性者为57例(34.5%)。ctEMVI阳性与患者的年龄〈65岁(r=4.810,P=0.031)、ceMDCT肿瘤T分期(x2=17.911,P=0.000)、ceMDCT诊断淋巴结转移(x2=5.436,P=0.022)、病理肿瘤直径≥5cm(x2=3.799,P=0.036)以及病理T分期(x2=13.346,P=0.001)均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BMI、肿瘤部位、血清CEA和CA19-9水平、病理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均无关(均P〉0.05)。结论ceMDCT诊断EMVI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和肿瘤T分期有关。 周静 姚旬 张辉 崔艳成 申占龙 叶颖江 王屹关键词:结肠肿瘤 肿瘤侵润 螺旋计算机 CT诊断胃癌壁外血管侵犯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腹部对比增强多排螺旋CT(ceMDCT)诊断胃癌壁外血管侵犯(EMV!)的临床可行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行ceMDCT检查的253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参照直肠癌高分辨MR图像所定义的EMVI评分标准判断胃癌EMVI阳性或阴性。利用x2检验分析ctEMVI阳性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依据EMVI评分标准,ctEMVI检出的阳性率为32.8%(83/253)。ctEMVI阳性与CT检查下的肿瘤浸润深度(x2=46.848,P=0.000)、淋巴结转移(x2=41.095,P=0.000)、远处转移(x2=23.864,P=0.000)、肿瘤生长方式(x2=8.580,P=0.003)以及肿瘤大小(x2=21.177,P=0.000)有关,同时也与病理检查下的肿瘤浸润深度(x2=28.994,P=0.000)和淋巴结转移(x2=28.671,P=0.000)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组织分化类型无关(均P〉0.05)。结论依据直肠癌EMVI影像学评分标准,ceMDCT可以识别胃癌EMVI状况,且EMVI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及生长方式有关。 程瑾 武靖 洪楠 王屹关键词:胃肿瘤 多排螺旋CT 表观弥散系数在肝脏转移癌化学治疗疗效评价中的意义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在临床消化道肿瘤肝脏转移癌化学治疗疗效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期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患者10例,其中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8例,胃癌肝转移及食管癌肝转移各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化学治疗。具体方案为:8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4例行FOLFOX6、3例行XELOX、1例行FOLFIRI,胃癌肝转移者行ECF,食管癌肝转移者行DCF;应用GE MEDICAL SYSTEMS HD EXCITE 1.5 T在行化学治疗之前和之后1个月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uffusion weight i maging,DWI)扫描,测定ADC值;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评价肿瘤化疗疗效。结果化学治疗前ADC值低于9.04×10-4mm2/s的肝转移癌的疗效明显好于ADC值高于9.04×10-4mm2/s的肝转移癌;对化学治疗有效的肝转移癌(6/10)治疗前的ADC值明显低于对化学治疗无效的肝转移癌(4/10),P=0.033;肝转移癌患者行化学治疗后1个月,ADC值升高的肝转移癌对化学治疗敏感。结论化学治疗前ADC值低的肝转移癌对化学治疗敏感;化学治疗后ADC值增高的肝转移癌对化学治疗敏感。 郭鹏 王屹 叶颖江 张森关键词:消化道肿瘤 肝转移癌 化学治疗 表观弥散系数 弥散加权成像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4 2017年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是少见的肝脏肿瘤样病变,是仅次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第二大肝脏良性病变。1995年国际工作组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与其他肝脏病变区分开来,定义为肝脏中正常细胞构成的良性增生结节。 王屹 李安琪关键词: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影像诊断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 肝脏良性病变 增生结节 细胞构成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8 2018年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侧方淋巴结清扫的选择,放化疗方案的制定,以及病人预后的判断。目前,临床常用的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MRI、直肠腔内超声(ERUS)、多排螺旋CT(MDCT)、弥散加权成像(DWI)、PET-CT以及影像组学。迄今,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学诊断标准尚未达成完全一致。尽管淋巴结形态被应用于转移性淋巴结诊断,但受限于研究者间一致性差,尚未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DWIMRI和PET-CT作为功能影像并未显著提高淋巴结诊断准确率。影像组学作为新的诊断方法已经被应用结直肠癌转移性淋巴结预测中。期待未来能够出现包括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在内的更准确的方法用于术前诊断淋巴结。 王屹关键词:直肠癌 影像学 磁共振技术行移植细胞在体示踪 2007年 目的寻找一种能够对移植细胞进行在体示踪方法,为细胞的迁移、分布及心功能改善机制的研究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将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共同孵育培养36h。普鲁士蓝染色评价细胞的标记效率;MTT比色实验评价SPIO对细胞生长能力的影响;台盼蓝染色检验标记后细胞的活性;应用Costar Transwell方法评价铁离子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用细胞分化诱导液培养标记后的细胞评价其分化能力。将标记的细胞移植到中华小型猪心肌内。通过心脏MRI进行连续的在体示踪观察。细胞移植后不同时期取动物心脏切片进行普鲁士蓝染色观察移植细胞。结果MSCs经铁离子标记后,普鲁士蓝染色标记效率〉95%,此试剂不影响细胞增殖,标记后98%的细胞保持活性,可继续培养、传代,迁移能力和分化能力未受影响。动态观察显示SPIO标记细胞在MRI影像上表现为低密度灶影或信号缺失,并且在移植后4周仍可显影。病理学检查可以看到移植细胞呈普鲁士蓝染色阳性,与影像学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磁共振对比剂SPIO可以安全、有效的标记骨髓间充质细胞,并可通过心脏MRI进行持续的在体示踪。 何庚戌 张浩 胡盛寿 卫洪超 王屹 张晓铃 唐跃关键词:细胞移植 骨髓细胞 磁共振成像 心肌梗塞 MRI检查对直肠癌治疗决策的指导意义 被引量:8 2015年 准确评价直肠癌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师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决策及预后判断,MRI检查在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和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标准,高分辨率MRI检查能够判断直肠癌浸润深度并进行肿瘤分期.MRI检查所判断直肠壁外血管侵犯是预测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再者,MRI检查能够准确判断肿瘤与直肠系膜筋膜,以及周围组织及器官的相互关系,为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 王屹关键词:直肠肿瘤 磁共振成像 急性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微血管床损伤的心脏MR影像研究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应用心肌首过灌注MR影像分析单支冠状动脉闭塞和多支冠状动脉狭窄无闭塞所造成的心肌微血管床闭塞差异。方法 3 3例患者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其中 15例为单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 ,18例为多支冠状动脉狭窄。发病后 6~ 12周进行心脏MR影像检查。结果 11例单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和 4例多支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左心室内膜下心肌内存在首过灌注缺损区 ,前者显著多于后者 (P <0 .0 1)。心肌首过灌注缺损区域的信号强度峰值和信号增加的最大斜率显著小于灌注正常心肌 (P <0 .0 5 )。结论 心肌灌注首过时相影像能够显示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导致的心内膜下微血管床闭塞。单支冠状动脉闭塞的患者较多支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心内膜下的微血管床闭塞。 王屹 杜湘珂关键词:磁共振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