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振

作品数:88 被引量:102H指数:5
供职机构: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3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7篇文学
  • 18篇抗战
  • 13篇民族
  • 13篇抗战文学
  • 10篇代文
  • 10篇战时
  • 10篇题材
  • 10篇抗战时期
  • 9篇小说
  • 8篇现代文
  • 8篇现代文学
  • 7篇文艺
  • 6篇学史
  • 6篇战国
  • 6篇战国策
  • 6篇战国策派
  • 6篇文学史
  • 5篇中国现代文学
  • 5篇主义
  • 5篇民族主义

机构

  • 46篇重庆师范大学
  • 28篇海南师范大学
  • 6篇重庆师范学院
  • 4篇四川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学报》编辑...
  • 1篇济南幼儿师范...

作者

  • 82篇王学振
  • 2篇杨清芝
  • 1篇何英
  • 1篇凌孟华
  • 1篇吴辰
  • 1篇李文平
  • 1篇王洪泉
  • 1篇李云

传媒

  • 14篇重庆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现代文学...
  • 5篇沙洋师范高等...
  • 3篇重庆社会科学
  • 3篇海南师范大学...
  • 2篇南方文坛
  • 2篇小说评论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当代文坛
  • 2篇鲁迅研究月刊
  • 2篇南阳师范学院...
  • 2篇民族文学研究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新东方
  • 1篇文艺争鸣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文学评论
  • 1篇编辑之友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1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华日报》的文艺专刊《星期文艺》被引量:3
2011年
《星期文艺》是《新华日报》创办初期设立的第一个文艺专刊,由胡风编辑,因稿源缺乏,问世不久就停刊了。《星期文艺》注重评论,它存续的时间虽然不长,却已经初步形成了《新华日报》文艺副刊注重战斗性、批判性的特色。由于胡风在文坛的重要影响以及"七月派"作家的有力支撑,《星期文艺》也得以刊载了一批生活实感与战斗激情紧密融合的优秀创作,形成了抗战初期文艺园地的一道靓丽风景。
王学振
关键词:《新华日报》
民族主义与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转型
2008年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意义的民族主义在中国萌生,甲午战后,更是发展成为席卷全国的狂飙巨澜,由此造成了文学观念、文学传统、文学体制、文学语言、文学传播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开始了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的巨大转型。
王学振
关键词:民族主义文学转型
徐中玉先生抗战前后文论述评被引量:1
2013年
抗战前后,徐中玉先生有大量的文论著述,他对文学批评、民族文学、文学语言等理论问题表达了集中而系统的意见。徐中玉先生抗战前后的文论,体现出价值取向上的先进性和学术方法上的科学性,至今仍然葆有鲜活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启示意义。
王学振
关键词:抗战前后文论
《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的几个问题
2018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否合格。作为一名讲授《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师,我感到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解决好几对矛盾,处理好几组关系。
王学振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效果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必修课讲授
“武”的退隐和“侠”的张扬:论老舍与侠文化被引量:9
2009年
作为一个出身于下层民间并为民间文化所深深浸染的作家,老舍好"武"崇"侠",由此又影响到他的文学创作:面对着古老中国被迫进入世界殖民体系之后的不可避免的现代化进程,老舍为"武"这种前现代技能唱了一曲深情的挽歌;同时,他又试图将"侠"的气质作为国民性改造的一种精神资源,通过激活、改造传统文化中"侠"的因子实现新民强国。老舍与侠文化的关系,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和武侠文学的发展轨迹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
王学振
关键词:老舍侠文化国民性
论《李秀成之死》与《忠王李秀成》的异同——兼及历史剧的现实性
2023年
阳翰笙的《李秀成之死》、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都是以李秀成为中心来表现太平天国后期史实的历史剧,在太平天国历史的再现、李秀成英雄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但也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前者花费比较多的笔墨批判动摇分子和汉奸,虚构了不少群众形象,突出群众的参与;后者则在表现太平天国内部的分化和裂痕、记述权贵集团对李秀成的猜忌和掣肘等方面着力甚多。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写作时间的不同造成的,在于其与现实的深刻关联。两部作品的异同可以加深我们对历史剧现实性问题的认识。
王学振
关键词:历史剧现实性
施蛰存小说的对话性和复调
2002年
施蛰存小说以心理分析著名 ,但其小说在巴赫金所说的对话性、复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表现为人物与他者的暗辩、人物与自我的对话、小说结构的对位。
王学振
关键词:小说对话性复调
抗战时期的神鹰剧团及其戏剧活动
2018年
抗战爆发之后,军队中的文艺活动十分活跃。其中隶属于航空委员会政治部的神鹰剧团,荟萃了文艺界的不少杰出人物,在空军戏剧运动等方面取得不菲的成绩,是研究军中文艺的典型标本。
王学振
关键词:抗战
《大公报》重庆版简论被引量:4
2006年
《大公报》有津、沪、汉、渝、港、桂等版,其中重庆版创办于1938年12月。由于抗战这一特殊历史事件及重庆作为陪都的特殊历史地位,《大公报》重庆版在各版中的影响相对较大。重庆版较忠实地记录了时代风云,既是“国家的忠卒”,又是“政府的铮民”,前者表现为主张抗战,反对内战,后者表现为对国民党当局弊政的痛斥。《大公报》重庆版虽有部分言论错误,但更多地是发挥了历史进步作用,是重庆出版史上的重镇。
王学振
关键词:出版史
种族民族主义与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种族话语
2016年
清末民初,民族主义盛行。由于国人不能严格区分"种族"与"民族",他们提倡和践行的是一种种族色彩鲜明的种族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主张"种战"的泛黄种主义和倡导"排满"的大汉族主义。在"种战"与"排满"的喧嚣声中,种族话语大量渗透到清末的"排满"文学中,并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王学振
关键词:种族民族主义中国近现代文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