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超
- 作品数:6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哨点监测吸毒人群HIV、HCV及梅毒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了解三亚市近年吸毒人群HIV、HCV、梅毒感染状态,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方法:对三亚市哨点监测的1236名吸毒人员进行HIV、HCV及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1236名吸毒人群中HIV抗体阳性19例,阳性率1.54%,HCV抗体阳性1074例,阳性率86.89%,梅毒抗体阳性44例,阳性率3.56%,HCV/梅毒重叠感染41例,阳性率3.32%。结论:吸毒人群是HIV、HCV、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采取切实可行的宣传教育和防治干预措施非常重要。
- 陈云钰冯学专潘超
- 关键词:吸毒人群梅毒
- 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监测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分析三亚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及行为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三亚市2009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资料,采用Epidata 3.0对数据进行录入,SPSS13.0进行分析。结果吸毒者以男性、青壮年、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学特征为主,与历年监测的情况相似,具有普遍性。吸毒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3.51%,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文化程度是影响知晓率的主要因素。与历年相比,2009年注射吸毒比例显著上升,共针吸毒比例有所上升,共针吸毒现象仍比较严重;商业性行为发生率与历年相比显著下降,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明显提高。HIV阳性率1.25%,梅毒阳性率3.49%,丙肝阳性率90.02%,是否注射吸毒者和有否商业性行为者丙肝阳性率都有显著差别。结论吸毒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认识水平不够高,促进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对吸毒人群持续开展行之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非常有必要,任重道远。
- 林竹良陈莲芬徐大修黄周珠邓陈哲潘超陈运钰冯学专
- 关键词:艾滋病吸毒者高危行为
- 海南省三亚市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掌握三亚市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状况,明确优先解决的问题、重点干预人群,为制定慢性病防控与健康促进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各专题监测结果,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对居民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过去一年内住院病人疾病前5位为高血压、脑卒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炎。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外,≥60岁年龄组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均<0.01)。40~<60岁组人群吸烟率最高,40~<60岁与≥60岁组经常饮酒、超重/肥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18~<40岁组。成人每日食盐与油摄入量限值知晓率、男性与女性健康腰围、正常BMI范围知晓率分别为28.66%、16.03%、16.92%、19.30%和17.24%。从未使用过限盐勺/限盐罐、控油壶、腰围尺和BMI尺的比例分别为82.74%、86.23%、74.20%和88.62%。中小学生超重/肥胖、腹型肥胖、视力不良和龋患检出率分别为13.71%、28.95%、44.17%和36.63%。结论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是危害三亚居民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60岁人群慢性病高发,≥40岁人群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较高,三亚市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低。应针对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和中小学生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干预,以达到防控慢性病的目的。
- 朱明胜赵婵娟郑家耿陈莲芬黄炯媚潘超魏家佳
- 关键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