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
- 作品数:38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酸液增稠设备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酸液增稠设备,属于酸液制备领域。该酸液增稠设备包括:泵车、高压管线、喷嘴和稠化剂加入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压管线上设有稠化剂进口,锥形的喷嘴设置在高压管线内部,其直径较大的一端朝向泵车,直径较小的一端...
- 贾锁刚林海万有余张力熊廷松王国庆纪淑玲刘世铎冯昕媛付颖张煜何金鹏
- 文献传递
- 青海油田水平井、直井分层压裂工艺技术研究与试验
- 江鲁生贾锁刚张启汉郭子义熊廷松林海贺得才王国庆万有余路彦森赵鹏飞应忠才仁彭礼斌彭继张成娟
- 在以往分层压裂工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存在的问题,研究形成了适合于青海油田特点的水平井直井分层压裂配套技术、低浓度胍胶压裂液体系配方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层压裂工具。项目成功推广应用137井次472层段,平均单井日增油6...
- 关键词:
- 关键词:压裂液
- 欢喜岭油田南部沙一、二段沉积相特征及演化规律
- 岭油田南部地区沙一、二段发育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物源来自西北方向.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从岩石相、沉积结构、粒度特征等方面对沉积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沉积微相广泛...
- 李德华林海
- 关键词:油气田地质成藏机理沉积微相盆地演化
- 解堵剂体系及解堵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堵剂体系及解堵方法,涉及采油采气技术领域。该解堵剂体系包括前置酸和主体酸,前置酸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盐酸8%‑12%、第一粘土稳定剂0.2%‑0.6%、第一缓蚀剂0.5%‑1%、第一铁离子稳定剂0...
- 施晓雯林海鲁明春吴程张力黄麒钧郝少军杜竞宋伟任世霞周喜元张勇周燕王志晟刘欢冯昕媛
- 一种旋转喷嘴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喷嘴,属于油气田开发设备领域。所述旋转喷嘴包括:尾套、挡圈、喷嘴体、钢球和限位套,其中,所述尾套与所述限位套相连,所述尾套和所述限位套均为中空管状体,所述挡圈设置在所述尾套内,所述喷嘴体设置在所述...
- 林海万有余王国庆张力熊廷松刘世铎周喜元郭斌刘永刘欢张成娟郭玲玲
- 文献传递
- 压裂模拟装置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压裂模拟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所述压裂模拟装置包括:供压器、混合容器、搅拌器和岩心夹持器,所述岩心夹持器具有腔体,所述岩心夹持器用于将待压裂岩心夹持在所述腔体内,所述混合容器与所述腔体的第一输入端连通,...
- 郭子义林海张勇熊廷松万有余刘世铎何金鹏刘永付颖周喜元
- 文献传递
- 分层压力资料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对油田的认识也要不断向精细、微观、立体化方向发展,分层测压技术在油田开发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大庆油田第二采油厂陆续进行了油水井分层测压工作,通过初步研究认为分层压力资料在油田开发及动态分析中...
- 陈建文付玉成林海
- 关键词:油层渗透率生产压差分层测压油井压裂高压层油田开发
- 文献传递
- 一种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抑制菌及其防腐蚀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抑制菌及其防腐蚀应用,属于油田回注水的微生物防腐技术与应用,所述抑制菌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sp.)NRB‑7,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530,或地衣芽孢杆菌...
- 李强苏楠程长坤李星国林海沈慧李为付鉴扈福堂邢政才薛成张玉冰
- 一种疏松砂岩气藏堵水用凝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疏松砂岩气藏堵水用凝胶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堵水用凝胶颗粒的制备工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凝胶颗粒吸水后的网络结构存在脆性大、易破碎、长期稳定性差的问题,按总重量为100份计,包括以下组分:12~18份的...
- 林海赵玉许鸷宇杜竞欧宝明魏发林党杨斌毛建军陈君廖丽冯大强康瑞鑫马洪奎倪勇杨伟
- 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多轮次转向压裂技术及应用被引量:7
- 2024年
-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度高,煤储层天然裂缝与煤自身割理裂隙发育、煤体结构好、机械强度高、顶底板封盖能力强,为大规模体积压裂缝网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超大规模压裂改造工艺使深部煤层气单井产量获得重大突破,但示踪剂监测结果显示,水平井各压裂段产气效果贡献不均一、资源动用存在盲区、综合效益未达预期。指出深部煤储层形成超大规模有效缝网面临两类主要挑战:(1)深部煤层裂缝扩展规律认识不清;(2)现有压裂技术存在过度改造及改造不充分区域。基于此问题,提出适合深部煤储层改造的多轮次转向缝网弥合压裂技术。首先,分析深部煤层超大规模缝网形成的可行性;其次结合现场压裂数据与微地震监测结果,分析地层曲率、倾角等对压裂裂缝扩展的影响;最后建立应力场计算方法,以此为依据,进行多轮次转向工艺优化及现场试验。在大宁-吉县区块现场进行试验验证,井周微应力场非均匀区域水力裂缝实现了较为均匀的扩展,增大了裂缝整体改造体积,单井产气效果较周边井有明显提升,其中DJ55井5轮次压裂,储层改造体积达到243.6×10^(4)m^(3),生产340 d累产气量970.5×10^(4)m^(3),平均日产气量2.85×10^(4)m^(3),日产量和压力均保持稳定,改造效果较好,预计采收储量(EUR)大于3000×10^(4)m^(3),产气潜力较大;JS8-6P05井第1-7段采用2~3轮次压裂,压后日产气量8.59×10^(4)m^(3),相比各段均采用单轮次压裂的JS8-6P04井加砂规模降低41.9%、压裂费用降低21%,但2口井水平段千米日产气量相当。试验效果表明,多轮次压裂工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水平井两侧应力差异而导致的裂缝单侧扩展问题,促进井筒两侧压裂裂缝趋于均匀扩展,极大程度上保障了深部煤储层资源动用程度和压后产量,是深部煤层气压裂工艺降本增效的主要技术途径。
- 熊先钺甄怀宾李曙光王红娜张雷张雷林海宋伟林海朱卫平李忠百陈高杰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东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