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宽
-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视网膜厚度分析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分析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ThicknessAnalyzer,RTA)对正常人61例(61只眼)、青光眼患者30例(46只眼)及青光眼待排者12例(20只眼)行后极部视网膜厚度测量,所取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该处视网膜厚度的数据及二维、三维图像。所得数据用SAS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正常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图呈马蹄形,上下对称,黄斑鼻侧视网膜较颞侧厚10.45%(p<0.01)。青光眼患者的视网膜呈弥漫性或局限性变薄,伴有正常形态的消失。正常人与青光眼患者后极部平均视网膜厚度及9个测量点之间视网膜厚度分别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25只早期青光眼中,11只眼有早期青光眼视野改变,14只眼视野检查正常。该25只眼中,6只眼RTA检查正常,其余19只眼视网膜均有不同程度变薄及厚度图形态异常。RTA检查对早期青光眼的敏感性较视野检查要高(p<0.05)。正常人与青光眼待排者后极部平均视网膜厚度及9个测量点视网膜厚度分别比较,第7个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6、9点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1、2、4、8点及后极部平均视网膜厚度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20只待排眼中除1只眼视野检查有下方可疑旁中心暗点外,其余眼视野检查均正常;10只眼RTA检查发现视网膜有不同程度变薄及厚度图形态异常,另10只眼RTA检查正常。青光眼患者及青光眼待排者共10例(18只眼)在平均追踪观察9.6个月后,再行后极部RTA复查,结果显示复查前后视网膜厚度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分析有助于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并可用于青光眼患者治疗和病情进展的监测及青光眼待排患者的跟踪观察。
- 李平杨智宽胡竹林王志涛杜蜀华
- 关键词:视网膜厚度分析青光眼
- 正常人视网膜厚度定量测量的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测量正常人后极部视网膜的厚度,以建立正常人后极部黄斑周围区域视网膜的厚度图,旨在为一些与视网膜厚度改变有关的眼部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用视网膜厚度分析仪(Retinal Thickness Analyzer,RTA),对61例(61只眼)正常人行后极部黄斑周围区域6mm×6mm大小范围视网膜厚度的定量测量,所取图像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上述部位视网膜的数据及二维、三维图像。结果:正常人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图呈马蹄形,上下对称,黄斑鼻侧视网膜较颞侧厚10.45%,与后极部解剖相吻合。正常人后极部平均视网膜厚度为(177.95±26.19)μm,正常男性为(177.22±20.57)μm,正常女性为(178.67±19.61)μm,性别及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RTA进行的视网膜厚度分析可快速提供后极部视网膜厚度图,能敏感地检测病理性视网膜增厚或变薄,从而为一些眼部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 李平胡竹林杨智宽王志涛杜蜀华
- 关键词:视网膜厚度分析后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