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消融(RFA)后即刻超声造影(CEUS)的临床价值。方法: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60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76个病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41个病灶,对照组35个病灶)。两组均采用超声实时引导下经皮RFA治疗,试验组于RFA后即刻(5~10 min内)行CEUS,若发现肿瘤残存则行补充消融治疗,至造影检查无肿瘤残存时结束;对照组RFA后不做即刻CEUS。试验组患者术后36~48 h复查CEUS,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CEUS及增强CT或增强MRI、肝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结果:试验组患者RFA术后即刻CEUS发现5例患者共5处病灶有残存,对残存肿瘤行补充治疗。两组患者1个月后复查,试验组发现1处病灶残存(1/41),对照组发现7处病灶残存(7/3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完全消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7%vs.80.0%,P<0.05)。试验组患者RFA后即刻及36~48 h CEUS动脉期所测射频灶周围充血水肿带的宽度分别为(6.89±2.73)mm、(4.68±2.0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恶性肿瘤RFA治疗后即刻CEUS能及时发现残存肿瘤并指导补充治疗,有效提高完全消融率。
目的:初步探讨肝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ver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LI-RADS)磁共振成像(magnet ic resonance imag ing,MR I)分级标准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术后病理证实的100例(原发性肝癌72例,再生结节4例,血管瘤13例,肝囊肿4例,肝脓肿3例,炎性假瘤2例,肝动静脉瘘1例,局限性脂肪变性1例)具有原发性肝癌高危因素患者的MRI影像资料,由3位影像学副教授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前提下,严格按照LI-RADS MRI分级标准对图像进行评阅,计算出LI-RADS MRI分级标准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ROC曲线下面积。结果:应用LI-R ADS MRI分级标准诊断100例患者为原发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5。100例患者图像的肝病变分类中LR1类和LR2类20例,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良性(阴性预测值为100%),31例LR3类中术后病理检查有25例为原发性肝癌,29例LR4类中术后病理检查有27例为原发性肝癌(阳性预测值为93.1%),20例LR5类中术后病理检查表明全部为原发性肝癌(阳性预测值为100%)。将LR3,4,5类归为阳性,则该分级标准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71.4%,ROC曲线下面积为0.925。若将LR4,5类归为阳性,则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达到100%和90.9%,ROC曲线下面积为0.974。结论:采用LI-RADS的MRI分级标准诊断原发性肝癌有很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