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华

作品数:19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口腔
  • 5篇颌面
  • 5篇口腔颌
  • 5篇口腔颌面
  • 4篇淋巴
  • 3篇颌面部
  • 3篇淋巴结
  • 3篇面部
  • 3篇口腔颌面部
  • 3篇恶性
  • 2篇咬合
  • 2篇预后
  • 2篇腮腺
  • 2篇术后
  • 2篇切口
  • 2篇肿瘤
  • 2篇颌面部恶性肿...
  • 2篇外科
  • 2篇细胞
  • 2篇细胞癌

机构

  • 1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口腔...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9篇李建华
  • 13篇韩正学
  • 12篇邢汝东
  • 12篇李华
  • 7篇李金忠
  • 4篇冯芝恩
  • 4篇杨彬
  • 3篇刘谊
  • 3篇苏明
  • 2篇张凯宇
  • 2篇秦力铮
  • 2篇冯晓宇
  • 2篇葛丽华
  • 2篇马晓辉
  • 2篇黄欣
  • 1篇米红
  • 1篇张晓彤
  • 1篇鲁大鹏
  • 1篇杨圣辉
  • 1篇石立新

传媒

  • 9篇北京口腔医学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第三届全国口...
  • 1篇2017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199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Le Fort Ⅰ截骨术治疗上颌骨折咬合紊乱
目的:随着交通事故伤的增多,颌面部多发性骨折已经成为颌面外科的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很难理想地恢复患者的咬合关系。笔者根据正颌外科技术要点应用模型外科、Le Fort Ⅰ型截骨术及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骨折移位咬合错乱...
刘谊马晓辉李建华张凯宇
关键词:咬合紊乱截骨术
文献传递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SCCA、Cyfra21-1、EGFR、CyclinD1含量的检测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检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细胞角蛋白19可溶性片段(Cyfra 21-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的含量,探讨它们的联合检测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并观察手术前后这四种物质的含量变化。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92例,正常对照组72例,肿瘤患者于术前取空腹静脉血2ml,对其中20例患者于术后1周再次取空腹静脉血2ml,正常对照组于常规体检时取空腹静脉血2ml。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所有标本血清中SCCA、Cyfra 21-1、EGFR、Cyclin D1的含量。结果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血清中SCCA、EGFR、Cyclin D1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Cyfra21-1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患者术后1周血清中SCCA的含量明显降低,而Cyfra 21-1、EGFR、Cyclin D1的含量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肿瘤患者术前血清中SCCA、Cyfra 21-1、EGFR、Cyclin D1的含量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无关。单独检测SCCA、EGFR、Cyclin D1时,EGFR对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最高;SCCA、EGFR、Cyclin D1任意两种联合检测时,EGFR与Cyclin D1联合对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最高,其次是SCCA与EGFR联合;SCCA、EGFR和Cyclin D1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与EGFR、Cyclin D1联合检测相同。结论EGFR与Cyclin D1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有辅助诊断价值。SCCA可能对治疗效果的监测有参考意义。
冯晓宇邢汝东鲁大鹏李建华李金忠李华韩正学
关键词:SCCACYFRAEGFRCYCLIN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疑似急性肺栓塞病例的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疑似急性肺栓塞病例发作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和急救经验,加强对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围术期突发急性肺栓塞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3—2011-05在我院颌面外科住院手术后5例突发疑似急性肺栓塞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等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以突发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后血清D-二聚体显著升高,早期积极抗凝治疗有效。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应警惕肺栓塞的可能性,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参考指标之一,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改善预后的关键。
黄欣李华李建华潘巨利韩正学刘谊石立新张晓彤
关键词:肺栓塞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并发症
淋巴结比率是新的口腔口咽鳞状细胞癌辅助治疗和预后评价关键参数
<正>目的:淋巴结比率是否能够作为口腔口咽鳞状细胞癌患者新的预后因子尚不明确,本研究的目标是评估淋巴结比率与传统TNM分期相比在预测生存率和辅助治疗等方面是否具有优势。方法:2000年1月至2015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
冯芝恩徐桥石王翀李博李金忠毛明惠李华秦力铮李建华邢汝东黄欣韩正学
关键词:淋巴结鳞状细胞癌关键参数
文献传递
口腔颌面部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4例临床病理观察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MALT-LA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Materials an...
刘晓勇李建华吴洪儒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病理
文献传递
包膜外切除腮腺沃辛瘤回顾性研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包膜外切除术用于治疗腮腺沃辛瘤的可行性.方法:调查北京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住院腮腺沃辛瘤患者病历资料,搜集其既往病史、发病年龄、性别、吸烟史、手术方法、...
李金忠李德龙李华李建华秦力铮苏明韩正学
关键词:PAROTIDGLANDDISSECTIONSMOKING
腮腺炎性肿块的临床、造影及病理分析
1996年
本文报道32例腮腺炎性肿块临床、造影及病理分析。术前诊断:良性肿物15例、肿物性质待查5例、舍格伦综合征结节型9例,腮腺炎性包块3例。本次根据病理并结合临床及造影重新诊断:18例慢性炎症,14例舍格伦综合征结节型。在临床上,32例患者中16例表现为无任何不适感的腮腺区肿块,9例伴有腮腺肿胀史,7例有口干、眼干或疼痛症状。在腮腺造影上,27例腮腺造影患者中6例全导管扩张,9例末梢导管扩张,17例腺泡充盈缺损。以上特点可能为腮腺炎性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要点。同时,作者认为腮腺造影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本文还对腮腺炎性肿块的可能原因及治疗原则进行了讨论。
李钧王松灵李建华朱宣智娄铁尘米红吴红儒
关键词:腮腺肿块炎性肿块造影病理
氨基多糖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充填拔牙窝临床观察被引量:9
1996年
牙齿拔除后发生术后干槽、出血及下颌第三磨牙的邻牙(7|7)松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下颌阻生智齿拔除后更易发生干槽症。自1896年Grawford首次报告干槽症以来,纵观国内、外文献报导,其发生率为10~30%。目前对干槽症的防治方法虽然很多...
隋良朋李建华李海涛谢美慧杨圣辉
关键词:人工骨植入羟基磷灰石
早期口腔癌扩大切除颈部淋巴结处理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早期口腔癌扩大切除颈部淋巴结观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5例早期口腔癌患者,男性20例,女性25例,其中舌癌18例,下颌牙龈癌8例,上颌牙龈癌7例,口底癌6例,颊癌3例,软腭癌3例。对本组患者均采用原发灶外1cm扩大切除术,不同期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随访,最长5年,最短1年。结果 3例患者1年后失访。在随访期内有1例舌癌患者扩大切除原发灶后2个月复发,41例患者随访期内原发灶控制良好。有6例舌癌患者,术后3个月内出现颈部以及颌下出现肿大的淋巴结,并且伴有疼痛,1例下颌牙龈癌的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颌下淋巴结肿大,均行治疗性颈清术,病理证实均为颈部转移淋巴结,其余35例患者在随访期内颈部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早期口腔癌患者可以单纯行原发灶扩大切除术,术后进行密切随访,如有颈部肿大淋巴结,应给予积极的手术治疗。
韩正学李华李金忠苏明李建华邢汝东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
口腔颌面缺损游离组织移植修复13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影响游离组织移植成功的因素,为各种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头颈外科的应用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月~2008年6月进行游离移植的138例组织瓣,其中前臂皮瓣46例,游离背阔肌瓣10例,股前外侧皮瓣3例,足背皮瓣1例;腓骨肌瓣39例,腓骨肌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36例,髂骨肌瓣3例。修复良性肿瘤术后缺损者41例,恶性肿瘤术后缺损者96例,发育畸形1例。血管吻合采用改良的二定点吻合法。结果 138例游离移植的组织瓣的成功率为99%以上,有1例足背皮瓣在术后7天出现静脉危象,第8天皮瓣坏死。1例腓骨肌瓣联合小腿外侧皮瓣患者手术后12h出现动脉危象,经抢救成活。2例前臂皮瓣和1例腓骨瓣术后24小时内出现静脉危象,经过重新吻合后抢救成功;1例前臂皮瓣在术后第6天出现静脉危象,抢救成功。其它132例游离组织瓣均达到Ⅰ期临床愈合。结论影响游离组织瓣移植成活的因素很多,血管吻合技术以及吻合后血管蒂的摆放是成功的关键。为了防止术后静脉危象的出现,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吻合2根静脉。
韩正学李华李金忠李建华邢汝东
关键词:游离组织瓣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