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景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3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儿童脓毒性休克的非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9
- 2021年
- 背景脓毒性休克是儿童常见的危重症,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在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净化治疗(CBP)能否改善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CBP对脓毒性休克患儿的预后以及液体平衡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年龄1月龄至14岁),根据是否行CBP分为CBP组和非CBP组;CBP组再根据启动血液净化时间分为0~24 h亚组和~48 h亚组。CBP采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或CVVH透析(CVVHDF)模式,置换量30~50 mL·kg-1·h-1。比较各组7 d和30 d生存率、CBP 72 h(简称72 h)的液体正平衡比例、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心率、动脉氧分压与吸氧浓度比(P/F值)、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计数绝对值、IL-6、PCT和PICU住院时间。主要结局指标入住PICU后的7 d生存率。结果CBP组64例,0~24 h亚组44例,~48 h亚组20例;非CBP组30例。CBP组与非CBP组年龄、男性比例、PRISMⅢ评分、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初始状态下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心率、P/F比值、血淋巴细胞及亚群计数、IL-6和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①CBP组7 d和30 d生存率(82.8%、78.1%)均高于非CBP组(70.0%、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CBP组72 h液体正平衡比例(31.2%)低于非CBP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CBP组72 h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计数均高于非C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72 h时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心率、P/F比值、IL-6和PCT在CBP组和非CB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72 h时,0~24 h亚组和~48 h亚组比较,液体正平衡比例、IL-6水平,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P能够提高脓毒性休克患儿7 d和30 d的生存率,并有助于改善液体平衡,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促进细胞免疫抑制的解除;早期给予CBP效果更显著。
- 徐梅先刘刚曹利静白新凤康磊赵欣石晓娜李丽景
-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脓毒性休克儿童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体会被引量:9
- 2013年
- 手足口病主要是有柯萨奇A16和E71两种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年来个别地区有暴发流行的现象,发病率高,现无疫苗和有效药物预防,主要通过唾液,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由手及污染物经口传播或粪便传染的疾病,可在学校、幼儿园、社区等人口密集度的地方引起流行,夏秋季节多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患儿突然起病可引起发热,手足、口腔、肛门等部位的皮疹、溃疡,重症手足口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脑炎、肺水肿/肺出血等。我科室是省重症手足口收治中心,ICU收治病情危重,并发脑炎、心肌炎及发肺水肿/肺出血的患儿,通过近几年对患儿的抢救与护理,深刻的认识到护士严密观察患儿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做到早发现危重征兆早治疗,是成功救治重症手足口病的关键。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任志萍李丽景王倩胡丽红
- 关键词:手足口病并发症护理
- 降钙素原和淋巴细胞动态变化分层对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的预测作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淋巴细胞动态变化分层能否预测严重脓毒症儿童死亡。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间严重脓毒症患儿268例,根据初始PCT数值分层为<10μg/L、10~100μg/L、≥100μg/L三组,根据入院72 h内首次和末次淋巴细胞差值(△淋巴细胞)分层为<0×10^(9)/L、(0~0.5)×10^(9)/L、(0.5~1.5)×10^(9)/L和≥1.5×10^(9)/L四组。分别统计PCT分层和△淋巴细胞分层的基本人口学、临床特征及院内病死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PCT和△淋巴细胞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淋巴细胞的截断值。结果268例患儿中PCT<10μg/L组88例,10~100μg/L组128例,≥100μg/L组52例。PCT<10μg/L组中,△淋巴细胞分层的比例依次为59.1%、18.2%、18.2%、4.5%;PCT 10~100μg/L组中的比例依次为9.4%、28.1%、15.6%、46.9%;PCT≥100μg/L组中的比例依次为23.1%、7.7%、15.4%、53.8%,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10μg/L组和10~100μg/L组,<10μg/L组和>100μ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1)。PCT分层组和△淋巴细胞分层组各自组间统计分析提示,性别、年龄、PICU住院时间、血液净化比例、机械通气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T分层组院内总体病死率依次为33.3%、28.1%、30.7%(P>0.05),△淋巴细胞分层院内总体病死率依次分别为47.3%、50%、27.3%、8.7%(P=0.019)。进一步两两分析,△淋巴细胞<0×10^(9)/L组和>1.5×10^(9)/L组、(0~0.5)×10^(9)/L组和≥1.5×10^(9)/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36)。△淋巴细胞分层和淋巴细胞对死亡的AUC分别为0.717和0.752,△淋巴细胞截断值是0×10^(9)/L(准确度为76.1%,特异度为71.4%)。结论入院72 h内严重脓毒症患儿首次和末次淋巴细胞差值<0×10^(9)/L能够准确预测院内死亡。
- 徐梅先刘刚曹利静白新凤康磊赵欣石晓娜李丽景
- 关键词:严重脓毒症儿童
- 一氧化氮吸入治疗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治疗后呼吸功能变化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2例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在进行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的同时采用外源性一氧化氮吸入治疗,一氧化氮起始治疗浓度为10×10-6,分别监测吸入前,吸入后1、6、12、24、48 h不同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直至某个时间点一氧化氮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则将浓度降低50%,每2 h递减50%,直至停用。结果:吸入一氧化氮24 h内,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与吸入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50 h吸入一氧化氮浓度降低50%后与48 h相比,各指标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2 h一氧化氮浓度再减50%后与50 h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定时间内吸入适宜浓度的外源性一氧化氮可有效改善麻疹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气体交换功能。
- 刘学英徐梅先张银瑞任志萍李丽景
- 关键词:麻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
- 短肠综合征患儿留置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评价
- 2023年
- 调查短肠综合征患儿(SBS)留置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评价,为此类患儿提供最合适的静脉输注途径,最优质的护理服务,最满意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在本科室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20例SBS患儿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例,进行问卷和临床调查,最后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PORT与PICC相比,维护次数少,住院时间短,需解决的问题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管路可留置时间长,医护患满意度高。结论 对于SBS患儿,PORT是较PICC更适宜的静脉通路,受到医护患三者的接受与欢迎,更符合临床需求。
- 肖秀丽杨谦学牛会忠李丽景解振净
- 关键词: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 新型医用约束带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新型医用约束带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2012年6月至2018年9月收治确诊危重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8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肢体约束带实施肢体约束,观察组采用新型医用约束带进行肢体保护性约束。比较两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医用约束带的使用能降低危重症患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适合在儿科使用。
- 李丽景杨献玲
- 关键词:手足口病危重型手足口病约束带非计划拔管
- 血液净化治疗小儿百草枯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总结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百草枯中毒所致的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科2006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18例百草枯中毒患儿采取血液灌流+血液滤过技术进行治疗和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0例患儿治愈,2例好转,6例患儿死亡。结论: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和护理百草枯中毒所致的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效果良好。
- 李丽景霍习敏
- 关键词:血液净化百草枯急性呼吸衰竭
- 婴儿型戈谢病1例报告被引量:1
- 2007年
- 戈谢病(Gaucher’s disease)临床少见,本院十多年来仅见1例。现报告如下。
- 黄波张英谦李丽景
- 关键词:婴儿型戈谢病病例报告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9
- 2012年
-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小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6月收住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低氧血症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氧合指数(PaO2/FiO2)分为ALI组30例和ARDS组30例,进一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常规综合治疗ALI组)15例,试验1组(CBP治疗ALI组)15例;对照2组(常规综合治疗ARDS组)15例,试验2组(CBP治疗ARDS组)15例。记录各组不同时间点(0 h、24 h、48 h)的PaO2/FiO2、静态肺顺应性、呼吸道阻力,抽取静脉血检测肝肾功能、心肌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血乳酸水平,同时记录患儿的呼吸机撤离时间、低氧纠正时间,计算病死率。结果试验1组患儿48 h静态肺顺应性较对照1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患儿静态肺顺应性48 h时较0 h、24 h时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与试验2组患儿0 h、24 h、48 h PaO2/FiO2、静态肺顺应性、气道阻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和试验2组患儿不同时间点PaO2/FiO2、静态肺顺应性、气道阻力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与试验1组患儿24 h、48 h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患儿AST 24 h、48 h与0 h,BUN 48 h与0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1组患儿ALT 24 h、48 h与0 h,血肌酐(Scr)24 h、48 h与0 h,BUN 24 h、48 h与0 h,AST 24 h、48 h与0 h,CRP 48 h与0 h、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与试验2组患儿48 h 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2组患儿CRP 24 h与0 h、48 h与0 h、48 h与2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2组患儿AST 24 h与0 h、48 h与0 h、48 h与24 h,TNF-α48 h与0 h、24h,CRP 24 h与0 h、48 h与0 h、48 h与24 h,血
- 张英谦郝京霞黄波杨娟朱孟沙李丽景张贵英
-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7月我科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给予机械通气的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35例患儿,28例治愈,3例好转,4例合并肺水肿、肺出血、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而死亡。结论: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防止并发症发生。
- 李丽景张银瑞杨献玲胡丽红张瑜联霍习敏
- 关键词:机械通气手足口病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