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军
- 作品数:21 被引量:61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外瘘放射治疗的体会
- 2003年
- 彭蔚曹军
- 关键词:胰外瘘急性胰腺炎碘油造影引流术
- VEGF-C、CXCR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与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VEGF-C、CXCR4在人胰腺癌转移和浸润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47例胰腺癌病例,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VEGF-C、CXCR4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转移、浸润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C、CXCR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68.1%(32/47)和76.6%(36/47),主要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VEGF-C、CXCR4的表达强弱在不同性别患者间无区别(P>0.05),VEGF-C、CXCR4的表达强弱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亦无明显关系(P<0.05)。在胰腺癌发生浸润的标本中VEGF-C、CXCR4表达强度明显增强(P<0.05),在胰腺癌发生转移标本中VEGF-C、CXCR4表达强度明显增强(P<0.01)。结论VEGF-C、CXCR4可能参与了胰腺癌的转移和浸润过程。
- 喻建曹军
- 关键词:VEGF-CCXCR4胰腺癌
- 胰腺闭合性损伤15例诊治分析
- 2004年
- 曹军孙权刘志苏
- 关键词:胰腺闭合性损伤
- 神经生长因子、趋化因子受体在神经浸润型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胰腺癌神经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观察45例胰腺癌组织和28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神经浸润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GMIAS2.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NGF、CXCR4蛋白在各组中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NGFmRNA、CXCR4mRNA在各组中表达水平。结果胰腺癌神经浸润的发生率达到80%,NGF蛋自在神经浸润型、无神经浸润型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203.6800±20.7749)、(129.2200±15.987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蛋白在神经浸润型胰腺癌组织、无神经浸润型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平均灰度值分别为(182.3800±18.3524)、(123.3600±15.273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神经浸润型NGFmRNA表达水平为(0.7719±0.0634),明显高于胰腺癌无神经浸润型(0.2922±0.0288)和正常胰腺组织(0.2123±0.0231,P〈0.01);胰腺癌神经浸润型CXCR4 mRNA表达水平为(0.6892±0.0573),明显高于胰腺癌无神经浸润型(0.2877±0.0255)和正常胰腺组织(0.2076±0.0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GF、CXCR4在胰腺癌神经浸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向神经组织作定向运动有关。
- 曹军陈纪伟刘志苏
- 关键词:胰腺癌神经生长因子
- 胆道术后阻塞性黄疸的原因分析及ERCP应用
- 2005年
- 曹军孙权刘志苏
- 关键词:胆道术后阻塞性黄疸ERCP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被引量:9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将 1998年 7月~ 2 0 0 2年 6月收治的 70例SAP病人随机分 3组 :大蒜素预防组、氟康唑 (小剂量 )预防组、对照组 ,比较各组的真菌感染发生率 ,治疗后真菌清除率及死亡率。结果 大蒜素组真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16%∶3 0 % ,P <0 .0 5 )及氟康唑组 (9%∶3 0 % ,P <0 .0 1)。真菌感染发生后 ,采用治疗剂量的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大蒜素组、对照组的真菌感染病人有效 ,而对氟康唑组真菌感染病人无效。结论 预防性应用大蒜素、小剂量氟康唑均可明显降低SAP的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真菌感染发生后 ,如氟康唑治疗无效 ,应及时改用两性霉素B。
- 何跃明吕新生艾中立刘志苏雷道雄王波涌钱群孙权陈纪伟欧新元徐睿江从庆袁玉峰曹军
- 关键词:合并症重症急性胰腺炎深部真菌感染
- Survivin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Bcl-2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胰腺癌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Survivin、Bcl-2的表达。结果:42例胰腺癌中有34例出现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1.95%,而正常胰腺组织中未见Survivin表达,而且Survivin的表达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存在显著正相关;Bcl-2表达阳性、阴性者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30、6/12,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Survivin的高度表达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Survivin的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密切相关,可作为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指标。
- 曹军乔建国
- 关键词:胰腺癌SURVIVIN免疫组织化学BCL-2
- 丁酸钠对HepG2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丁酸钠(sodium butyrate,SB)对HepG2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及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MTT法检测5mmol/L丁酸钠在不同时间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丁酸钠作用于HepG2细胞后的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的改变;TRAP-ELISA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丁酸钠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丁酸钠处理HepG2细胞48h凋亡率明显提高(<0.01),S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0.05),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升高(<0.05)。实验组端粒酶活性为1.16±0.12,对照组端粒酶活性为3.58±0.33,实验组端粒酶活性明显降低(<0.05)。结论丁酸钠具有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端粒酶活性有关。
- 曹军
- 关键词:丁酸钠HEPG2细胞凋亡端粒酶活性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血液流变学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83例为对照组,83例SCH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等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全血低切黏度和全血高切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和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栓素A2(TXA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前列环素(PGI2)较对照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SCH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会引起TC、TG和LDL-C水平的升高,引起血液流变学升高和血小板相关因子水平的升高。
- 王波涌曹军刘权焰陈纪伟
- 关键词: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冠心病血液流变学糖尿病
- 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PEComa)的临床特点、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9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及会诊的3例肝脏PEComa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手术治疗情况、病理结果及预后情况,复习国内外相关案例报道资料,对肝脏PEComa的临床诊疗要点展开分析。结果3例病人均为女性,年龄39~57岁,均无肝炎、肝硬化病史,肿瘤标志物无异常,术前影像学均误诊为肝细胞癌。3例病人均行腹腔镜下肝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6~24个月无复发。文献复习共纳入452例肝脏PEComa病例,女性病人占76.55%(346/452),中位发病年龄在30~51岁之间。有临床表现的病人占30.36%(119/392),术前影像学诊断率仅为16.92%(55/325),最易误诊为肝细胞癌(占32.6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主要的肿瘤标记阳性为HMB45(90.00%)、Melan-A(80.29%)和平滑肌肌动蛋白(SMA)(76.61%)。5.08%的病例出现术后复发。结论肝脏PEComa在临床上罕见,术前诊断难与肝细胞癌相鉴别,具有一定的恶性潜能,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手术根治性切除是肝脏PEComa的主要治疗手段,吲哚菁绿荧光导航技术在术中辅助肿瘤定位可能具有一定的优势。
- 刘彬刘符生郝星源王海涛廖铂常磊曹军张中林汪必成袁玉峰
- 关键词:病理特征肝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