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英
- 作品数:12 被引量:34H指数:5
- 供职机构: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iR-182靶向NUMB调控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研究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研究miR-182对结直肠癌细胞HT-29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运用qRT-PCR检测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结直肠癌细胞HT-29中miR-182、NUMB的表达;将anti-miR-con组(转染anti-miR-con)、anti-miR-182组(转染anti-miR-182)、pcDNA组(转染pcDNA)、pcDNA-NUMB组(转染pcDNA-NUMB)、anti-miR-182+si-con组(anti-miR-182和si-con共转染)、anti-miR-182+si-NUMB组(anti-miR-182和si-NUMB共转染)均用脂质体法转染HT-29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NUMB的蛋白表达;Transwell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结果:与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HCoEpiC相比,结直肠癌细胞HT-29中miR-182表达显著升高,NUMB表达显著降低(P<0.05);抑制miR-182、过表达NUMB均可下调HT-29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NUMB是miR-182的靶标。敲减NUMB可逆转抑制miR-182对HT-2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下调作用。结论:miR-182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其机制可能与靶向NUMB有关,将可为miR-182靶向治疗结直肠癌提供依据。
- 罗俊波郑瑞锋王彦威文海英李璟
- 关键词:NUMB结直肠癌增殖迁移
- 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调强放疗同期替莫唑胺化疗临床观察
- 2013年
- 目的:评价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调强放疗同期联合替莫唑胺(TMZ)化疗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57例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调强放疗同期TMZ化疗组和单纯调强放疗组,观察两组患者1、2、3年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及毒副作用。对有病灶残留者观察近期疗效。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及χ2检验。结果:随访截止2012-02-20,2例失访,随访率96.5%(55/57)。放化疗同期组和单纯放疗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2.1%(23/28)和69.0%(2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P=0.060;2年生存率分别为67.9%(19/28)和58.6%(1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39;3年生存率分别为46.4%(13/28)和34.5%(10/29),χ2=4.28,P=0.033。放化疗同期组中位生存期32.6个月,单纯放疗组2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P=0.042。放化疗同期组和单纯放疗组患者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6%(22/28)和65.5%(1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0,P=0.058;2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7.1%(16/28)和41.4%(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P=0.032;3年无进展生存率为32.1%(9/28)和24.1%(7/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P=0.041。有病灶残留者近期有效率放化疗同期组为70.0%(14/20),单纯放疗组为59.1%(1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0.028。毒副作用较低,均为Ⅰ/Ⅱ级,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术后调强放疗同期联合TMZ化疗较单纯放疗能明显提高局部控制率、2、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且毒副作用较小。
- 郑瑞锋樊锐太文海英罗俊波王彦威
- 关键词:脑肿瘤放射疗法替莫唑胺
- 地西他滨治疗食管癌继发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
- 2019年
- 治疗相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指过去曾接受过细胞毒药物化疗和/或放射治疗而发生的MDS,长期持续进展,转化为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ML)[1]。本研究回顾分析本院1例食管癌放化疗5年后继发MDS,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1病例资料患者男,年龄61岁,因"食管癌放化疗后5年余,面色苍白1月"于2016年10月8日入肿瘤血液科。
- 庄红丽文海英罗俊波
- 关键词:地西他滨继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ERCC1,p53和bcl-2表达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化疗疗效的关系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研究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抑癌基因p53(p53)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晚期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并制备组织芯片,进行ERCC1,p53和bcl-2基因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采集患者外周血检测其血清中ERCC1,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根据RECIST肿瘤化疗疗效的评价标准评价患者的疗效,分析影响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的因素及3种基因的表达情况和疗效的关系。结果 ERCC1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5.81%和25.58%(P<0.01);bcl-2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5.28%和25%(P<0.05);p53阴性表达和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3.85%和29.79%(P<0.05)。以ERCC1阴性,同时bcl-2阴性和p53阳性表达的患者人数为最多,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组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ERCC1阴性表达同时bcl-2阳性表达和p53阴性表达的患者采用铂类化疗的有效率为最高,与其他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RCC1,bcl-2和p53基因均为阳性表达时的化疗有效率最差,与其他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RCC1,p53和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NSCLC患者铂类化疗疗效和预后的指标。
- 郑瑞锋罗俊波王彦威文海英申培红
- 关键词:ERCC1P53铂类化疗
- 综合规范治疗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 2016年
- 目的分析综合规范治疗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53例乳腺癌患者实行综合规范治疗后切口恢复情况和存活率。结果手术10 d后,2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2例患者出现切口开裂,无一例患者出现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严重情况,切口感染率为7.55%。随访5年后,53例患者中有46例存活,7例患者因复发等情况死亡,5年存活率为86.79%。结论将综合规范治疗应用在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可获得较高临床应用效果,无明显切口感染,且存活率较高。
- 蔡向前郑瑞峰王彦威庄红丽文海英于丹丹
- 关键词:乳腺癌
- 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评价
- 2016年
- 目的对综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实行分组治疗,其中研究组24例采用综合治疗,即实行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实行化疗;而24例对照组则只实行解剖性肝切除术。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的甲胎蛋白(AFP)检测结果下降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卡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0.05);随访3年后的生存率,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为45.85%,与对照组的12.50%相比,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实行综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AFP值,还能提升卡氏评分,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提升患者的生存率。
- 蔡向前王彦威郑瑞峰于丹丹庄红丽文海英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解剖性肝切除术化疗疗效
- 脑恶性胶质瘤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剂量比较被引量:6
- 2011年
- 脑恶性胶质瘤是颅内常见肿瘤,放射治疗是其综合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1]。作者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65例脑恶性胶质瘤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技术进行治疗,
- 郑瑞锋尹继云杨波文海英王彦伟罗俊波
- 关键词:脑恶性胶质瘤调强放疗三维适形放疗
- 中晚期卵巢癌的综合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对中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中晚期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包括手术治疗、化疗在内的综合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经随访,Ⅱ期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例数为19例,生存率为54.29%(19/35);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例数为28例,生存率为50.91%(28/55),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无残留灶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2.50%(35/56),明显高于残留灶≤2cm的患者的5年生存率35.29%(12/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个疗程的中晚期卵巢癌患者的5年期生存率为61.02%(36/59),明显高于<8个疗程的患者的35.48%(11/31)(P<0.05)。结论中晚期卵巢癌的分级水平不影响其治疗效果,手术中病灶的残留情况对治疗结果有显著影响,积极化疗程数越高,患者的生存期越长。
- 蔡向前文海英于丹丹庄红丽郑瑞峰王彦威
- 关键词:中晚期卵巢癌
- 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对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采取贝伐珠单抗+替莫唑胺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所采取的用药方法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分别为21例。单一组采取单纯的替莫唑胺进行单纯的治疗,联合组在替莫唑胺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贝伐珠单抗进行联合治疗,观察并比较单一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18例(85.71%)显著高于单一组11例(52.38%),联合组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2例(9.52%)显著低于单一组8例(38.1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复发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给予贝伐珠单抗+替莫唑胺进行联合治疗,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效果显著。
- 文海英庄红丽于丹丹
- 关键词:替莫唑胺复发安全性
- 霍奇金淋巴瘤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M_31例
- 2013年
- 1病例报告患者,女,49岁。3年前(2009-03-16)因"咳嗽伴左侧胸痛、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1个月"在我院肿瘤血液科诊治。当时查浅表淋巴结彩超:双侧颈部及锁骨上窝探及多枚肿大淋巴结,大者38 cm×25 cm。肺及腹部CT示:(1)右肺上叶前段占位并肺不张;(2)右肺中叶、下叶背段及左舌叶多发转移;(3)纵隔内、心包前脂肪间隙及左侧腋窝淋巴结转移;(4)主动脉左旁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5)左侧少量胸水。行右颈部淋巴结活检术,
- 庄红丽常万松郑瑞锋文海英
-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