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姝芳
- 作品数:22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野生锁阳栽培锁阳对老化相关指标作用的比较被引量:16
- 2002年
- 对野生锁阳、栽培锁阳水提物进行了对老化相关指标作用的比较。考察的老化相关指标分别为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丙二醛 (MDA)、过氧化氢酶 (CAT)。试验结果证明野生锁阳、栽培锁阳对SOD、MDA有影响 ,对CAT无影响。即 ,两种水提物有提高SOD活力 ,降低MDA含量的作用 ,但对红细胞中的CAT水平无影响。野生。
- 敖姝芳达林其木格盛惟
- 关键词:锁阳
- 基于脑神经系统功能的蒙医学三体素理论现代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索蒙医学三体素理论心理学经典功能(心/脑意识功能——感觉、知觉、表象、思维)在脑神经科学意义上的本质属性。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三体素理论心理学经典功能内涵与体液体质个体脑神经生理生化功能模式(脑型神经模式、大脑半球化学优势模式、赫依概念与脑神经系统对应关系)假说内涵之间的关联。结果:赫依功能与双侧半球功能相关联,希拉功能主要与左侧半球功能关联,巴达干功能主要与右侧半球功能关联;三体素理论二级功能概念中,五个次级赫依、三个次级希拉、三个次级巴达干之功能与大脑前额叶执行回路、网状激活系统、边缘系统、下丘脑控制、自律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存在关联;三级功能概念中,发现两组三胞次级体素,即司命赫依-能视希拉-能足巴达干、普行赫依-能成希拉-主靠巴达干,分别支配脑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全部五个次级赫依功能与大脑相关功能区域和神经系统相关解剖结构存在"靶向"联系。结论:三体素理论是一个不仅蕴含脑-神经科学基本原理,而且以自然哲学思辨方法高度概括脑神经系统功能的经典理论假说,其具有耦联心脑功能、整合心身关系、概念定义清晰、理论内涵丰富、层级体系完整、哲理思辨深邃等科学理论品质特征,因此该理论能够科学地阐释人类个体心身关系相关原理及心身疾病发病机制。
- 图门吉日嘎勒纳贡毕力格敖姝芳赵宏林浩日勒施都阿拉
- 关键词:蒙医学阿育吠陀脑神经系统科学假说
- 蒙药治疗青光眼并发眼底出血1例报告
- 1998年
- 戴明山敖姝芳图雅巴日格其
- 关键词:蒙药治疗眼底出血青光眼蒙医学降眼压视网膜出血
- VKH综合征病因探析
- 2004年
- VKH综合征是眼部色素膜疾病之一 ,病因尚无定论。通过对此病临床症状、发病部位及临床疗效等诸方面进行观察 ,探析其病因 ,认为VKH综合征病机符合蒙医“粘—黄水”理论 ,因此其病因与粘及黄水有关。
- 敖姝芳
- 关键词:VKH综合征病因蒙医眼部发病部位色素
- 蒙医对眼底血证的认识被引量:5
- 2000年
- 敖姝芳图门吉日嘎勒赵青兰阿拉坦图雅
- 关键词:蒙医眼底血证病因病机
- 从医学模式的演变探讨蒙医医学观被引量:2
- 2003年
- 本文从医学模式的演变史入手 ,对蒙医医学观与西医医学模式进行对比研究。论述引经据典 ,以史为据 ,论证了在蒙医发展史中完整或不完整地经历了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 ,并蕴含有丰富的在心理社会医学观指导下形成和积累的医学心理学理论及临床心理治疗经验。首次提出现代蒙医医学模式为“自然哲学 (生物 )———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而且这一模式基本符合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学术观点。
- 图门吉日嘎勒敖姝芳
- 关键词:蒙医医学观
- 黄柏止血胶囊治疗功血42例临床观察
- 2003年
-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一种妇科常见病。近 1年来 ,我们对 4 2例该病患者用蒙药“黄柏止血胶囊”进行治疗 ,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本文详细统计用药前后的临床资料 ,并从 4个方面作了分析总结。
- 赵青兰敖姝芳
- 关键词:功血蒙药
- 以蒙医理论探讨小柳-原田综合征之病因
- 1998年
- 敖姝芳
- 关键词:蒙医小柳-原田综合征病因探讨
- 蒙西医结合治疗内源性色素膜炎32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1997年
- 采用蒙医吸收希日乌素,清肝之奇素希日及镇粘方药,结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内源性色素膜炎32例。临床观察证明.用此方法治疗,疗效明显,复发减少。
- 敖姝芳
- 关键词:蒙药蒙西医结合治疗内源性色素膜炎蒙医
- 三体液理论次级功能概念核心内涵比较研究——基于印藏蒙传统医学基础理论同源性视角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通过对印藏蒙传统医学三体液理论15个次级功能概念核心内涵相关性的比较研究,确证藏医学三因学说、蒙医学三体素学说与阿育吠陀医学三体液理论渊源关系程度,为蒙医学三体素学说借鉴引进阿育吠陀医学三体液理论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提供依据,实现三体素学说内涵现代转换的目的。方法:对所收集到的阿育吠陀医学、藏医学和蒙医学英文、中文、蒙古文原著、译著、研究论文等文献数据的相关内容进行筛选、比较、归类、整理、编排、列表,在此基础上确定拟研究核心内涵的重点内容,采用系统分析法、定性描述法和统计学方法,逐项比较分析。结果:应用统计学Spearman秩相关方法对三体液理论“瓦塔皮塔卡法”、三因学说“隆赤巴培根”和三体素学说“赫依希拉巴达干”之各自相互对应的5个次级功能概念之存在部位与巡行脏器、生理与心理机制、临床症状三个维度的基本描述进行相关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第一组“瓦塔、隆、赫依”之相对应的5个次级功能概念相关性系数为rs=0.982 7,P<0.001;第二组“皮塔、赤巴、希拉”之相对应的5个次级功能概念相关性系数为rs=0.966 1,P<0.001;第三组“卡法、培根、巴达干”之相对应的5个次级功能概念相关性系数为rs=0.978 6,P<0.001。说明这三个理论学说的15个次级功能概念核心内涵之间存在高度关联。结论:在8-14世纪期间,中国藏医学与蒙医学对阿育吠陀医学三体液理论进行了系统化“复制”,并用藏族和蒙古族语言文字创造性地仿造出了“中国版”的阿育吠陀医学三体液理论,充实完善了藏医学、蒙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研究还发现,蒙医学三体素学说之15个次级功能概念的临床“植入度”相对偏浅,似乎停留在原初理论“复制”层面,临床应用存在“断层”现象。研究结论验证了中国藏医学、蒙医学权威
- 图门吉日嘎勒敖姝芳赵宏林施都阿拉
- 关键词:藏医学蒙医学三因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