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作品数:26 被引量:101 H指数:6 供职机构: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心肺功能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7 2021年 背景心脏瓣膜置换术是否成功与术中心肌保护措施密切相关,而术中心肌损伤主要与手术导致机体出现强烈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脏供氧失衡等有关。因此,术中保护心肌、抑制应激反应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心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行择期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两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及术中、术后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镇痛,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舒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包括术后异丙酚用量、静脉自控镇痛药液用量、吗啡使用率),术前、插管后、切皮时、劈胸骨时、CPB前、CPB停机10 min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CPB前、CPB停机12 h后心肌损伤指标[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肺功能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和氧合指数(OI)];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无延迟气管导管拔出者。观察组患者术后异丙酚用量少于对照组,吗啡使用率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HR、MAP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方法在HR、MAP上主效应均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后和劈胸骨时HR慢于对照组,切皮时和CPB前HR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插管后和劈胸骨时MAP低于对照组,切皮时和CPB停机10 min后MAP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PB停机12 h后cTnI、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PB停机12 h后PaO_(2)和OI高于对照组,PaCO_(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PB停机12 h后PaO_(2)、 隆雨秋 张莉 陈均 赵永军 曾恒 王义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 体外循环 舒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心肺功能 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预测围手术期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在预测围手术期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180例,使用超声测量术前(T0)、麻醉后(T1)、手术开始(T2)、术后即刻(T3)、术后清醒时(T4)ONSD,无创颅内压监测仪测量不同时点颅内压,比较不同时点ONSD和颅内压的差异。分析不同时点ONSD与颅内压的关系。依据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157例(4~5分)和预后不良组23例(1~3分),比较两组不同时点ONSD的差异,分析ONSD、颅内压与GOS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ONSD、颅内压预测围手术期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所有患者T0~T2时ONSD、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3、T4时ONSD、颅内压均较T0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0~T4时ONSD均与颅内压呈正相关(均P<0.001)。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T3时ONSD、颅内压均较T0时降低,且预后良好组ONSD和颅内压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3时ONSD、颅内压与GOS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T3时ONSD、颅内压预测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0.7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测量ONSD可有效评估围手术期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的颅内压情况,对患者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贾绍茂 张莉 罗开琴 肖静 赵霞 王义关键词:预后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麻醉联合手术室护理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行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联合手术室护理治疗,对其术后恢复情况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的82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术中接受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41例)和观察组(术中接受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41例),均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血流动力学、炎症与应激反应指标、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拔管、睁眼时间均缩短;与麻醉前(T_(0))比,气管插管时(T_(1))、切皮时(T_(2))对照组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逐渐升高;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炎症、应激3项指标(白细胞介素-6、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升高;术后1、12、24 h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逐渐降低,上述所有指标术后组间比较,观察组更低(均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行瑞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麻醉联合手术室护理,可血稳定流动力学,减轻炎症与应激反应,有利于加快康复进程。 邓淋丹 张莉 赵丽梅关键词:甲状腺癌根治术 瑞芬太尼 丙泊酚 手术室护理 应激反应 不同麻醉方式老年良性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老年良性肿瘤术后肺部感染影响,为临床选择麻醉方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实施上腹部开放手术的老年良性肿瘤患者84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吸入麻醉组(B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结果 C组术后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减少了丙泊酚与芬太尼的用量,在药物消除代谢加快的情况下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较快(易苏醒)有利于早期拔管,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率。 张莉 兰志勋关键词:麻醉方式 术后肺部感染 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状况18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明确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对可能引起术中知晓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随访单纯全身麻醉和全身麻醉复合阻滞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共180例,术后1~3 d回访。对存在术中知晓的患者记录知晓时的感知觉、心理反应,进行回归分析对可能与术中知晓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80例中共有4例患者(2.2%)发生术中知晓。年龄是发生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结论:术中知晓可在多种择期手术中散发。年龄是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影响因素。发生无痛知晓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焦虑和后遗症。 张莉关键词:全身麻醉 知晓 麻醉诱导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胃代膀胱术的临床观察 2009年 目的总结胃代膀胱手术的麻醉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例在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胃代膀胱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血液动力学、麻醉和手术恢复情况。结果采用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体温进行性下降,7例(35%)患者鼻咽温度<34℃,病死率5%(1/20)。结论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是胃代膀胱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王义 张莉 董建军 任元华 杨玉军 屈莉关键词:胃代膀胱术 全身麻醉 硬膜外阻滞麻醉 应激反应 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麻醉和体外循环管理 2009年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手术时不阻断主动脉、心脏不停跳的体外循环(CPB)和麻醉管理。方法:160例拟行心内直视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组(观察组)和停跳组(对照组),各80例。所有病例采用综合血液保护措施。观察和分析各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管理、体外循环时间、麻醉恢复和预后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平稳完成体外循环,最后均痊愈出院。观察组病人体外循环时间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苏醒及拔管时间明显缩短。两组自身输血42例(26.2%),未用库血共55例(34.3%)。结论:浅低温、心脏不停跳下的心内直视手术安全可靠,能实现心肌的良好保护,加之综合血液保护措施,能显著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降低。 王义 任元华 杨玉军 张莉 邱雪梅 赵云珍关键词:心脏直视手术 心肌保护 体外循环 丙泊酚与七氟烷配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丙泊酚与七氟烷配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47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配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麻醉时间,术前、术后3 h和术后6 h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麻醉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3 h MMSE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6 h MMSE评分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术后6 h MMSE评分较术前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3 h和术后6 h 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诱导后(T1)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较麻醉诱导前(T0)明显降低,而平均动脉压(MAP)较T0时刻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T1、插管时(T2)和拔管后(T3)DBP和SBP明显高于对照组,而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配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 张莉 王义 王莉 黄蓉 仇丽雅关键词:丙泊酚 七氟烷 血流动力学 急性等容量血液稀释对外科手术的血液保护作用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外科手术中的血液保护的作用。方法将4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等容稀释组(ANHD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等容稀释组患者施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时,等容性血液稀释按公式V=EBV×(Ho-Hf)/Hav估算放血量,与此同时输入0.5∶1的晶体溶液及1∶1等量的胶体溶液,并于外科手术结束前或术中发生明显出血时将之前放出的自体血回输于患者体内。结果等容稀释组的患者术中输入的异体血量明显少于行常规手术的对照组。结论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在外科手术中能节约血源,有效地减少术中异体血液的用量,降低血源性传染病的发生率,减轻患者健康威胁及其经济负担。 张莉关键词:等容性血液稀释 外科手术 血液保护 高频喷射通气治疗胸腔手术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高频喷射通气治疗胸腔手术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03月~2016年12月我院行开胸手术术中单肺通气患者资料,回顾分析其中发生低氧血症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常规置入支气管双腔管,使用电子支气管镜行支气管双腔管定位。手术中术侧肺开放,非术侧肺采用低潮气量(6ml/kg)加呼气末正压PEEP(6cmH2O)行容量控制机械通气。对术中发生低氧血症(SpO2低于94%)的患者给予术侧肺高频喷射通气治疗,若无改善则施行间断双肺通气。高频喷射通气频率280次/分,吸呼比1:4或1:5。检测高频通气前、高频喷射通气后15分钟和实施双肺通气后15分钟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回顾胸腔手术实施单肺通气患者共计374例,其中42例发生低氧血症,发生率为11.2%。该42例低氧血症患者全部接受术侧肺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其中30例(71.4%)治疗有效,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明显改善(P<0.01);12例效果欠佳,实施间断双肺通气完成手术。结论:术侧高频喷射通气能够有效改善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期间低氧血症,可在临床上选择性应用,但对高频喷射通气的通气方式、频率、吸呼比、通气量等尚需进一步研究。 王义 张莉 王莉 任元华 赵永军 黄蓉关键词:胸腔手术 单肺通气 高频喷射通气 低氧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