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立栋

作品数:204 被引量:30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东北电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7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化学工程
  • 2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0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电气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冶金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机械工程
  • 2篇矿业工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5篇油页岩
  • 31篇干馏
  • 30篇页岩
  • 28篇风力机
  • 16篇电机
  • 16篇叶片
  • 16篇值模拟
  • 15篇油页岩干馏
  • 15篇数值模拟
  • 14篇发电
  • 13篇风电
  • 10篇直轴
  • 10篇水平轴
  • 10篇燃烧
  • 10篇风力发电
  • 10篇垂直轴
  • 9篇流化
  • 9篇流化床
  • 9篇风力
  • 8篇循环流化床

机构

  • 153篇东北电力大学
  • 16篇华北电力大学
  • 12篇华能巢湖发电...
  • 8篇国电双鸭山发...
  • 5篇大唐可再生能...
  • 4篇吉林大学
  • 3篇学研究院
  • 3篇中国大唐集团...
  • 3篇中国电建集团...
  • 2篇中国恩菲工程...
  • 2篇中国中元国际...
  • 2篇吉林鼎基电力...
  • 2篇国网江西省电...
  • 1篇河海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河北建筑工程...
  • 1篇教育部
  • 1篇沈阳工程学院
  • 1篇江西理工大学
  • 1篇国家开发银行

作者

  • 155篇张立栋
  • 76篇王擎
  • 34篇秦宏
  • 34篇李少华
  • 30篇柏静儒
  • 29篇刘洪鹏
  • 17篇洪文鹏
  • 15篇李伟伟
  • 14篇迟铭书
  • 13篇贾春霞
  • 11篇姜铁骝
  • 8篇朱明亮
  • 8篇余侃胜
  • 7篇郭婷婷
  • 7篇石强
  • 7篇刘阳
  • 7篇于婷俐
  • 6篇王智超
  • 5篇张玲
  • 5篇刘朝青

传媒

  • 11篇化工进展
  • 11篇东北电力大学...
  • 5篇中国电机工程...
  • 4篇发电技术
  • 3篇电站系统工程
  • 3篇中国电力
  • 3篇应用能源技术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压力容器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化工机械
  • 2篇风机技术
  • 2篇中国有色金属...
  • 2篇有色设备
  • 2篇中国粉体技术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 2篇才智
  • 2篇综合智慧能源
  • 1篇汽轮机技术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年份

  • 15篇2025
  • 28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13篇2018
  • 14篇2017
  • 15篇2016
  • 12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4篇2012
  • 10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20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风力机退役叶片的风力设备挡风方法及装置
基于风力机退役叶片的风力设备挡风方法及装置,属于退役叶片再利用领域,该方法将切割处理后的退役叶片布置在服役中的风力机前方,通过退役叶片对服役中的风力机进行风场导流;在风场导流过程中,根据服役中的风力机所处风电场的入流风速...
张立栋冯正聪赵禹泽李国浩洪文鹏王擎遇晓禹徐一民宋长鹏田史琳
污水处理自动加药分离器入口管道优化
2016年
对活性炭加药分离器分离器入口管道进行优化,设置水平弯管和分流板,采用欧拉两相流,湍流模型选用K-ε标准型,对不同速度下的管道内颗粒分布进行研究。通过分析颗粒的流动以及出口颗粒分布得出结论:水平入口弯管和分流板能够将颗粒集中在部分区域,并在出口汇聚,形成不同颗粒浓度的气流,便于分别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分离效率和降低能耗。同时在该结构下,入口速度为12 m/s时,粗分离效果最佳。
刘远春匡青峰呼和刘超张立栋
关键词:弯管分流板颗粒体积分数
滚筒内柱体内构件对二元颗粒体系混合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滚筒内二元颗粒体系在混合过程中产生的混合死区现象,提出在混合死区位置设置柱体内构件的增混方式,以接触数作为混合评价指标,采用离散单元法研究柱体内构件对二元颗粒体系运动混合的影响,并分析其增混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柱体内构件很大程度上破坏了聚集小颗粒的混合死区,强化了二元颗粒间的对流和扩散机制,同时抑制了颗粒的离析作用,提高了颗粒体系整体混合程度,同时,柱体内构件提高了二元颗粒体系的混合效率,改变了颗粒体系混合的稳定性;在一定的范围内,柱体内构件的数量越多,颗粒体系的混合效果越好,但如果数量过多,反而不利于二元颗粒间的混合;在滚筒开始转动的短暂时间内,柱体内构件反而抑制颗粒体系的混合,滚筒继续转动,才起到增混的效果。本研究可为二元颗粒物料增混设备的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
张立栋程硕李连好李少华王擎
关键词:离散单元法
回转干馏炉油页岩颗粒停留时间分布被引量:6
2011年
搭建回转干馏炉冷态实验装置,通过实验研究了回转干馏炉5种转速n=17、13.3、10、6.8、3.4 r.min-1及3种倾角α=2.16°、3.24°、4.33°,在不同出料口直径/干馏炉内径Dc/D=0.4、0.56时,对油页岩颗粒停留时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油页岩颗粒在回转式干馏炉内的停留时间随转速、倾角及Dc/D的增加而缩短;当转速达到3.4 r.min-1、倾角达到2.16°时,平均停留时间及平均停留时间方差均有激增情况出现。
李少华张立栋余侃胜张轩王擎
不同偏心距滚筒中大颗粒的平均速度脉动特性
2018年
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法对多元颗粒在不同偏心距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偏心滚筒对全部大颗粒的运动初始阶段、稳定阶段的平均速度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偏心距的偏心滚筒中,同粒径颗粒的平均速度波动不同;偏心滚筒中颗粒平均速度曲线在每个运动周期都会出现波峰和波谷现象,且偏心距越大,该现象越明显;在颗粒运动的初始阶段,大粒径颗粒平均速度波动范围大,偏心距为20 mm的滚筒中所有大颗粒平均速度波动范围最大;在颗粒运动的稳定阶段,随着时间的延长,粒径对于颗粒平均速度的影响不明显。
张立栋刘若云王擎李少华秦宏
关键词:偏心距大颗粒
一种加速气体、颗粒运输流速的管道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运输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加速气体、颗粒运输流速的管道,包括进料管,进料管右端设有多个首尾连接的输料管道,输料管道包括两个对称且截面呈半圆环状结构的管道单元,位于上方的管道单元内侧壁上设有第一导料叶片...
司岩松李召阳陈展毅陈浩明逯阳王一鸣张泽林星航黄开奇李冉张立栋
不同结构联箱内涡量场及流量不均匀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在不同入口速度下,采用Realizable k-εRNG湍流模型对两种不同来流结构的联箱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涡量分布进行研究。在涡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得出涡通量的大小对不同速度下不同结构联箱内流动产生的漩涡进行研究;并采用最大流量不均幅值和综合流量不均幅值定量地对直管来流和弯管来流联箱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直管来流的流动更为复杂,联箱内部存在大量的漩涡,流体有旋流动强度更剧烈;当入口速度为0.6 m/s时,直管来流的流量不均幅值明显高于弯管来流,此时的流量分配不均匀程度相差最大。
张立栋祝开麒张玲李伟伟薛治家何晓亮
关键词:联箱涡量
风力机偏航对尾迹演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2024年
【目的】风力机尾流影响风电场的整体功率输出,对尾流特性进行分析是研究偏航控制对尾流影响的关键。为此,研究了上游风力机不同偏航角对尾流特征(如湍流积分尺度、功率谱密度等)以及尾流中涡流运动等方面的影响,以深入了解偏航状态下风力机尾流特性。【方法】采用风洞对0°、15°、30°偏航角的风力机下游尾迹演化规律进行研究。使用湍流积分尺度及功率谱密度等描述尾流特征,并以此分析不同特征点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偏航角对水平方向的尾流影响较小,湍流积分尺度变化不大;垂直方向上的湍流积分尺度在不同偏航角下具有较大的波动。通过对功率谱密度的分析,进一步量化了涡流运动对尾流湍动能的贡献。0°偏航时的来流受风力机旋转的扰动程度比15°偏航时小;但偏航角的增大并不总是导致风轮对来流的破坏程度增加,30°偏航时对来流涡结构的解耦作用比15°偏航时小。【结论】偏航角对风力机尾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功率谱密度分析为理解涡流运动对尾流湍动能的贡献提供了量化依据,有助于深入研究尾流中的能量传递和流动机制;偏航角与风轮对来流的扰动和解耦作用之间并非简单的正相关关系,这为风力机的优化运行和风电场的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张立栋铁浩刘惠文李钦伟田文鑫赵秀勇常子涵
关键词:风力机尾流湍流风洞实验
多粒径颗粒在圆形偏心滚筒内的运动混合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离散单元法(DEM),对5种粒径颗粒在滚筒内的运动混合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偏心距对滚筒内颗粒体系分区及区域变化、大颗粒速度变化和多粒径颗粒混合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偏心滚筒内处于滚落运动模式的颗粒体系分为3个区域:平流层、活动层和涡心;偏心滚筒内不存在实际的涡心,随着滚筒转动,"移动涡心"的形状大小和位置都在周期性变化。在不同颗粒运动周期中,非偏心滚筒内的大颗粒在平流层中的匀速度基本相等;而在偏心滚筒内,大颗粒在相邻两次平流层中的两次匀速度基本都不相等,且偏心距越大的滚筒内,颗粒匀速度的变化越明显。偏心距基本不影响滚筒内多粒径颗粒的接触效果,多粒径颗粒在滚筒内的混合过程中,接触数的变化类似阻尼振动曲线变化。
张立栋李连好秦宏王擎
关键词:离散单元法
一种外热式油页岩干馏工艺
一种外热式油页岩干馏工艺,其特点是,包括:将干燥去除外水的油页岩由干馏储料斗进入外热式水平回转干馏炉内与热管进行热量交换,干馏产物半焦及干馏气体同时送入气固分离室中,将固体部分的半焦送至燃烧炉进行燃烧,产生的页岩灰从燃烧...
王擎张立栋柏静儒刘洪鹏迟铭书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