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海荣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惠州市惠阳区中山中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色素
  • 2篇湖泊
  • 1篇营养化
  • 1篇营养元素
  • 1篇山地
  • 1篇水污染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晚期
  • 1篇污染
  • 1篇粒度
  • 1篇环境意义
  • 1篇黄色
  • 1篇含水量
  • 1篇风尘堆积
  • 1篇富营养化
  • 1篇富营养化过程
  • 1篇长江
  • 1篇长江中游
  • 1篇沉积层

机构

  • 4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张海荣
  • 2篇胡忠
  • 2篇贾玉连
  • 1篇庄检平
  • 1篇马春梅
  • 1篇魏灵
  • 1篇吴敬禄
  • 1篇刘厚仙
  • 1篇张彪
  • 1篇张彪

传媒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江西科学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艾溪湖沉积物中色素和粒度的环境意义研究
2007年
对艾溪湖沉积物柱样中叶绿素、胡萝卜素、颤藻黄素、蓝藻叶黄素等几种色素进行了提取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并采用丹东百特公司生产的LS13320激光粒度仪测定沉积物粒度。根据各色素和粒度所代表的环境意义,揭示了艾溪湖近百多年来的环境、历史气候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近几十年来,艾溪湖一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湖泊正在萎缩。其富营养化态势与该地区20世纪50年代后的一系列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张海荣刘厚仙张彪
关键词:沉积物色素含水量粒度
末次冰期间冰阶晚期长江中游风尘堆积及环境意义被引量:17
2007年
定山砂山剖面的下层灰黄色土-淤泥沉积,为末次冰期间冰阶(40~22kaBP)区域降尘堆积。灰黄色土层与淤泥为同源异相沉积,粒度组合基本相同,无特征性差异。频数曲线都以双峰为特征,第一峰为主峰,众值8~32μm;第二为次峰,众值250~500μm。9.75±0.25Φ~4.25±0.25Φ(1~62.5μm)在垂向上具有相似的线形变化,组成第一峰态,各粒级垂向上的含量变化是区域冬季风强弱变化的敏感指标;2.25±0.25Φ~-0.75±0.25Φ(180~2000μm)具有相似的线形,组成第二峰态,各粒级剖面含量变化则揭示了冬半年环境干湿状况与局地尘暴事件。在对应区域降尘堆积较弱的两个时段,存在局地尘暴的增强事件,指示局地冬半年环境干燥。
庄检平贾玉连马春梅胡忠张海荣吴敬禄
关键词:长江中游
近50年来人类活动与艾溪湖富营养化过程关系研究
艾溪湖流域是南昌市比较发达的经济区域,工业厂矿较为密集,总人口约23万。近年来随着南昌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沿湖人口的增多,排入湖泊的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也大幅度增加,严重污染了艾溪湖的水质。大量的工程建设使得湖泊面积日益减...
张海荣
关键词:湖泊富营养化营养元素色素水污染
文献传递
青藏高原山地湖泊扩涨与山地关系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基于1∶10万与1∶50万地形图,考察了青藏高原的山地湖泊及其流域的河流(水文)、雪线、冰川高度、各高度山地面积与湖泊面积之间的关系。高原湖泊的规模与流域山地(其高度,中、西部湖拔大于500~750m,东部大于250m)存在密切关系。揭示山地降水是湖泊水的主要来源,其质(低温)与量是维持湖泊一定规模与稳定存在的主要因素。由于山地湖泊存在这种特殊的水文特点,因此,地质历史时期的暖湿期,高原山地湖泊比之低地、丘陵湖泊,扩涨规模可能更为显著。40~23kaB.P,高原山地湖泊异乎寻常地扩涨,可能是降水在暖期季风雨增加时,在山地区增高更甚,更多的低温水流贮湖泊造成的。
胡忠贾玉连张海荣张彪魏灵
关键词:青藏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