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
- 作品数:27 被引量:153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大麦矮秆品种株型特征及对赤霉酸反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1993年
- 众所周知,麦类作物矮秆品种的优点在于其较强的抗倒性和良好的肥水反应及高收获指数。Gymer(1981)发现,随着大麦矮秆育种的开展和品种的不断矮化,收获指数已从过去的33%增加到现在的55%。但品种的株高不是越矮越好,收获指数也不能无限提高。Austin(1980)等报道。
- 张京孙立军
- 关键词:大麦矮秆株型赤霉酸
- 大麦高蛋白优异种质淮安三月黄被引量:1
- 1997年
- 大麦高蛋白优异种质淮安三月黄孙立军吕耀昌张万霞张京(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81)表1淮安三月黄和Hiproly蛋白质含量的比较(%)品种年份北京济南杭州哈尔滨西宁平均方差标准差淮安三月黄199220.7019.3717.88...
- 孙立军吕耀昌张万霞张京
- 关键词:大麦高蛋白品种
- 三个大麦杂交组合的穗长和穗密度的遗传被引量:3
- 1993年
- 试验于1989-1991年在北京用3个短、密穗大麦品种与1个长、稀测验种杂交,配制了3个杂交组合,以P_1、P_2、F_1、F_2及B_1和B_2等世代群体为试材,对穗长和穗密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遗传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性状在3个杂交组合中均各受1对基因控制,长穗和稀穗表现为显性,短穗和密穗为隐性。两性状基因之间存在遗传连锁,其遗传距离在3个杂交组合中分别为9.5、5.5和12.3个遗传单位。
- 张京孙立军
- 关键词:大麦穗长
- 大麦矮秆品种资源的株高等性状遗传及其利用评价被引量:2
- 1993年
- 为了给当前及今后的大麦育种提供优良的矮秆亲本及其遗传信息,试验以三份大麦矮秆品种资源1966D、83—134和机械裸与高种测验种的ManKer和Aths杂交配制的四个杂交组合的P_1、P_2、F_1、F_2及B_1、B_2等六个世代群体为试材,1989~1991年在北京对这三份矮秆资源的株高、穗长和穗密度遗传以及株高与穗长和穗密度之间的遗传关系进行了研究和利用评价。结果表明,它们的株高均分别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穗长和穗密度也都各由隐性单基因决定。三份矮秆资源之所以存在穗子短和穗密度大的缺点,正是由于其矮生基因与穗长和穗密度基因之间存在较紧密的遗传连锁所致,而矮生基因的多效性对此影响不大。从选择亲本的角度讲,三份矮秆资源都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但由于1966D和83—134的降秆效果及其矮生基因与穗长和穗密度基因间的交换值都高,可能好于机械裸。此外,与1966D和机械裸相比,83—134的矮秆基因对籽粒大小影响不大,表现千粒重较高,在育种中应优先选用。
- 张京孙立军
- 关键词:大麦品种资源株高
- 小麦大粒与多粒结合的可能性及其途径的研究
- 用6个千粒重50克以上的大粒种质资源和9个穗粒数50多粒到110多粒的多粒种质资源,及按照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的54个杂交组合的F[*v1*]代资料,对小麦千粒重和穗粒数等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遗传力、显性度,亲子相关、...
- 丁寿康张京
- 关键词:小麦粒重遗传力品种间杂交植株性状
- 早熟大麦品种资源的鉴定评价被引量:1
- 1996年
- 早熟大麦品种资源的鉴定评价张万霞①孙立军①张京①高达时②林玉福③李兰芳众所周知,大麦品种的早熟性随纬度和海拔的变化,受光照和温度的影响很大,对我国现有早熟大麦品种资源的早熟性进行鉴定评价,从而筛选出早熟性稳定的品种供育种者利用,具有重要意义。1材料与...
- 张万霞孙立军张京高达时林玉福高达时
- 关键词:大麦早熟品种品种资源
- 春小麦圆柱的矮秆基因定位被引量:2
- 1989年
- 春小麦“圆柱”是一个矮秆、多粒、高蛋白、高赖氨酸种质资源。本研究应用单体分析方法,对其矮秆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圆柱的矮秆基因分别位于其2B、4B和5D染色体上,表现为完全隐性遗传。对比研究发现,圆柱2B和4B染色体上的矮秆基因与迄今已经定位和尚未定位的小麦矮秆基因不同,为新的矮秆基因。故此,圆柱可能是一个新的矮源。
- 张京丁寿康贾继增李月华齐秀改姚玉环
- 关键词:小麦春小麦基因定位
- 大麦多节分枝多穗矮秆突变基因的染色体定位被引量:4
- 1997年
- 采用全套染色体形态性状标记系,对大麦多性状综合突变基因mbd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mbd在大麦的1H染色体上,处于矮秆基因br和裸粒基因n之间,可能由1H的短臂携带。其中,与短臂上br之间的遗传距离为29.7cM,与长臂上n的遗传距离是42cM。
- 张京
- 关键词:大麦基因定位分枝多穗矮秆
- 大麦矮秆品种资源的主要穗、粒性状比较及相关研究
- 1993年
- 对国内外大麦矮杆品种资源主要穗、粒性状比较和相关研究发现,我国的大麦矮秆资源四棱多,二棱少;短齿芒或等穗齿芒多,长齿芒少;圆粒多,长粒少,而且不同的穗、粒性状差异存在明显的地区性趋势。随着矮秆资源株高的降低,穗长缩短,穗密度增大,粒长变短,粒形变圆,千粒重下降。穗粒数随棱型和穗密度的提高而增多,随穗长、粒长和粒宽的增加而减少;千粒重的表现与穗粒数恰好相反。
- 张京孙立军
- 关键词:大麦矮秆品种性状
- 小麦F_1单体标记性状的研究被引量:3
- 1991年
- 单体分析是小麦基因定位的最常用方法。迄今已命名的300多个小麦基因,多数是采用单体分析方法进行基因定位的。在单体的后代中大约有3/4的单体株和1/4的二体株,通常需镜检根尖或花粉母细胞染色体将单体株与二体株区分开。镜检鉴定需仪器设备及熟练的技术,而且工作量大。所以自单体分析方法问世以来,国内外学者均希望能找出一些明显的表型性状,作为单体株的标记性状,以取代繁重的镜检鉴定工作,但迄今为止进展甚微。
- 贾继增丁寿康李月华张京张辉齐秀改
- 关键词:小麦F1代标记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