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爱华
- 作品数:2 被引量:10H指数:1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口服降糖药治疗有酮症倾向的糖尿病临床研究
- 2007年
- 选择有DM酮症倾向的成年DM患者,以先胰岛素治疗待酮症消除后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其他病人均选择口服降糖药治疗(优降糖、二甲双胍、拜唐苹),使DM病情控制达标(HbA1c<7.0、FPG<7.0mmol/L、2hPG<10.0mmol/L),病情控制不达标者改用胰岛素治疗。结果:(1)口服降糖药治疗达标者为51例(51/57,89.47%)。(2)治疗前两组病人的FPG、2hPG及HbA1c的差异无显著性,但口服药治疗不达标者C肽水平更低,治疗后这种差异仍然存在。(3)与治疗前比较,口服药治疗达标者,治疗后血C肽水平及HbA1c水平均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初诊有酮症倾向的成人DM拒绝使用胰岛素治疗者,使用口服降糖药(可酌情联用优降糖、二甲双胍、拜唐苹)治疗可使90%的患者病情控制达标,而且这种疗效可维护在1年左右,患者的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改善。
- 雷永富李敏宋爱华
- 关键词:口服降糖药酮症倾向
- 糖尿病患者甲状腺自身免疫的改变及意义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探讨新诊断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DM)患者甲状腺自身免疫的特点。方法:将新诊断的需胰岛素治疗的DM患者,按是否伴Graves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特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及高滴度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比值阳性,分为甲状腺自身免疫异常(TAI)组及非甲状腺自身免疫异常(NTAI)组,由同一内分泌专科医生诊断并随访。分别在入院时、诊断DM后3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检测所有患者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TPOAb及TGAb、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C肽释放试验(CPRT)、甲状腺功能(FT3、FT4、TSH)。结果:(1)新诊断的需胰岛素治疗的DM患者中,甲状腺自身免疫异常总的发生率为21.35%,甲状腺功能异常总的发生率为16.85%。(2)TAI组GADAb阳性率高于NTAI组。(3)诊断DM后的3个月内2组患者之间的C肽水平及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12个月及24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诊断的需胰岛素治疗的DM中,TAI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伴TAI者易发生β细胞功能损害。
- 雷永富李敏宋爱华
- 关键词:糖尿病甲状腺自身免疫C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