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娄晓辉

作品数:53 被引量:346H指数:10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瑞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颅脑
  • 12篇颅内
  • 12篇脑损伤
  • 10篇重型
  • 10篇重型颅脑
  • 9篇细胞
  • 9篇颅脑损伤
  • 7篇手术
  • 7篇脑室
  • 7篇基质
  • 7篇基质细胞
  • 7篇骨髓
  • 7篇骨髓基质
  • 7篇骨髓基质细胞
  • 6篇人骨
  • 6篇人骨髓
  • 6篇外科
  • 5篇血肿
  • 5篇术后
  • 5篇内压

机构

  • 38篇温州医学院附...
  • 7篇温州医科大学
  • 7篇北京市神经外...
  • 3篇温州医学院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余姚市人民医...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杭州市第三人...
  • 1篇慈溪市人民医...
  • 1篇湖州市中心医...
  • 1篇嘉兴市第二医...

作者

  • 53篇娄晓辉
  • 19篇曾上飞
  • 14篇杨瑞疆
  • 13篇郑海军
  • 10篇张亚卓
  • 10篇王朝晖
  • 9篇余一骏
  • 6篇余一俊
  • 6篇陈鹏
  • 6篇杨晓清
  • 5篇郑侠
  • 4篇陈宁
  • 4篇杨洪军
  • 4篇蒋聚洪
  • 4篇陈宁
  • 3篇缪剑丹
  • 3篇黄空
  • 3篇杨晓清
  • 2篇高源统
  • 2篇王红云

传媒

  • 7篇浙江创伤外科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3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中国基层医药
  • 2篇浙江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因素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预后状况及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接诊的245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对策。结果 245例患者中有49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0.0%;肺部感染与昏迷时间、年龄、气管切开时间、吸烟史、吸痰液、侵入性操作具有相关性;其中脑挫裂伤感染发生肺部感染率最高,其次为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共分离4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3.47%,革兰阳性菌占22.45%,真菌占4.08%。结论在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行气管切开术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较多,在临床上应给予相应的措施,积极控制感染,在提高预后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曾上飞王丹丹朱国文娄晓辉曾高
关键词:颅内血肿清除术气管切开术肺部感染
脑外伤合并颅内感染预后不良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分析脑外伤伴发颅内感染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脑脊液培养证实颅内感染的脑外伤患者82例,分析与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高低、单/多菌种感染以及G^(-/+)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检出细菌97株,最主要的致病菌是鲍曼不动杆菌,占所有病原菌的28.9%。入院时GCS评分(OR=7.44,95%CI 2.80~19.76,P<0.01)、脑室外引流术(OR=9.594,95%CI 3.338~12.575,P<0.01)、G-菌感染(OR=3.745,95%CI1.008~12.560,P<0.05)以及肺炎(OR=3.225,95%CI 1.128~9.219,P<0.05)与出院时GCS评分高低相关;院内病死率在G-菌和G+菌感染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OR=10.95,95%CI 0.6234~192.2,P<0.05)。结论入院时GCS评分低、脑室外引流术、G-菌感染和肺炎与出院时GCS评分高低相关,其中G-菌感染是发生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
曾上飞娄晓辉杨晓清陈宁
关键词:脑外伤颅内感染
应用人骨髓基质细胞治疗缺血性脑梗塞的实验研究
1.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2.通过静脉应用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梗塞,探索骨髓基质细胞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途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1.人骨髓基质细胞在含血清培养基中能够表达神经前体细胞...
娄晓辉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元分化大脑中动脉闭塞神经营养因子
文献传递
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脉络丛囊肿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症状性脉络丛囊肿的适应证和方法。 方法 对 7例有临床症状和影像学上有占位效应的侧脑室脉络丛囊肿 ,通过颅骨钻孔 ,在神经内镜下摘除囊肿。 结果  6例囊肿全切 ,1例囊壁部分切除。 6例术后临床症状消失 ,1例改善。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 :4例脑室恢复正常 ,3例改善。 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切除症状性脉络丛囊肿为微创 ,安全 ,有效的方法。
娄晓辉张亚卓刘丕楠
关键词:神经内镜脉络丛囊肿适应证手术方式
B超在颅脑损伤手术中诊断急性脑膨出的价值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在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中,通过术中使用B超处理急性脑膨出,总结B超在颅脑损伤手术中诊断急性脑膨出的价值。方法将4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时,估计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可能性大者,预先准备术中B超;对照组患者在术中出现脑膨出时,按常规先关颅,再送患者做CT检查。两组在明确脑膨出原因后,均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发生脑膨出到再次开颅手术时所需时间和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入院时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GOS分别为(2.11±0.32)分和(2.14±0.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GOS分别为(3.27±0.20)分和(2.65±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分别为(3.45±0.21)分和(3.12±0.23)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脑膨出到再次开颅手术所需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2.10±0.14)h与(4.00±0.24)h,P<0.05〕。结论 B超对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曾上飞娄晓辉
关键词:颅脑损伤开颅术超声检查脑膜膨出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8
2006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60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依达拉奉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病人颅内压、头颅CT变化和远期疗效。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伤后10d内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依达拉奉组10d后格拉斯哥计分及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娄晓辉王朝晖黄空曾上飞陈宁蒋聚洪郑侠缪剑丹余一骏杨瑞疆
关键词:依达拉奉颅脑外伤CT
人骨髓基质细胞分离培养为神经前体细胞
2003年
目的 人骨髓基质细胞分离培养为神经前体细胞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方法 从健康人肋骨分离原代骨髓基质细胞(hMSCs)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在第二代细胞培养的第5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巢蛋白(nestin)表达,同时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在第二代hMSCs培养的第5天nestin明显表达。扫描电镜检查显示细胞突起间相互连接,细胞表面微绒毛丰富。透射电镜显示细胞生长分裂活跃。结论 利用人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塑料特性,短期在含血清培养基培养后,即具有神经前体细胞的表面标志、特点。
娄晓辉张亚卓孙异临杨瑞疆黄空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前体细胞细胞培养电子显微镜
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同期收治的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未发生脑肿胀的患者资料纳入研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高血压病史以及合并多发伤情况,并分析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对于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预后的影响。结果受伤至入院较长、有高血压病史以及合并多发伤是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危险因素,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危险因素包括受伤至入院时间、高血压病史以及合并多发伤,积极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郑海军娄晓辉杨洪军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应用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74例的临床体会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分析应用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应用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的74例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经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未出现明显的变化,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DL分级Ⅰ级、Ⅱ级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Ⅳ级、Ⅴ级所占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表明治疗后患者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结论微创钻孔软通道引流术治疗自发性高血压脑出血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朝晖娄晓辉余一骏郑海军
关键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一种神经外科介入手术连接导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神经外科介入手术连接导入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为水平设置且顶部依次连接有造影剂接口和输液管接口,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三通机构,所述三通机构的外侧设置有把手,所述主体的底...
蔡烨琰娄晓辉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