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益
-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患者心指数和血清肌钙蛋白T的影响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心肺复苏(CPR)成功患者心脏指数(CI)和血清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将48例CPR成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C)组和SF组,分别应用心肌极化液和SF,放置PiCCO导管。于复苏成功12h、1d、3d、5d、7d测定cTnT,并记录同步心脏排出量计算CI。结果两组患者均呈现严重的低心排和心肌损伤。SF组CI在3d及随后均高于C组,cTnT从3d起显著低于C组。结论SF能有效保护心搏骤停患者CPR后心肌损伤,促进心肌功能的恢复。
- 庄育刚崔世涛徐兵周天益陈忠萍
- 关键词:心肺复苏肌钙蛋白参附注射液
- 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评价胺碘酮在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急诊抢救室、重症监护室收治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危重症患者183例,分室上性(AV)组和室性(V)组,AV组分为治疗(AVA)组和对照(AVC)组,AVA组予以胺碘酮,AVC组予以西地兰治疗。V组亦分为治疗(VA)组和对照(AVC)组,VA组予胺碘酮治疗,VC组予利多卡因治疗,通过临床治疗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AVA+VA)总有效率为88.2%,而对照组(AVC+VC)67.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临床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时静脉胺碘酮治疗能有效地予以控制。
- 周天益崔世涛徐兵庄育刚潘慧
- 关键词:胺碘酮心律失常
- 急诊患者死亡1403例回顾分析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死亡的死因,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急诊患者死亡140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前死亡为死因顺位第一位,提示院前急救需强化。结论创伤致死是轻壮年主要死因,应加强劳动安全和交通安全宣教。在老年人,中风是死因顺位第一位,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脑血管疾病尽早干预,进行二级,一级预防。
- 周天益崔世涛徐兵庄育刚潘慧
- 关键词:急诊
- 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价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后采用无创通气过渡脱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3例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序贯治疗组,待肺部感染控制窗(PICW)出现后,改为经口鼻面罩行BiPAP无创通气渐至脱机,选择既往AE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25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机械通气,最后以SIMV+PSV方式至撤机,对比二组的机械通气总时间、有创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贯序治疗组较对照组机械通气总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5),VAP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创及无创序贯通气能明显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减少VAP的发生,并使机械通气患者顺利脱机,减少病死率。
- 潘慧周天益崔世涛徐兵庄育刚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序贯机械通气呼吸衰竭
- 允许性高碳酸血症治疗ARDS中肺力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ermissive hypercapnia,PHC)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肺力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潮气量(tide volume,VT)时,20例重度ARDS惠者肺气体交换、肺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当VT从15ml/kg降至6ml/kg时,患者均出现PHC,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P〈0.05)。PHC时,气道压力显著降低,气道阻力明显增高(P〈0.05);左心室做功指数、心率、血压和心排指数等无明显变化。静态肺压力一容积曲线高位转折点对应的压力为(22.2±1.8)cm H2O,容积为10ml/kg,1cmH2O=0.098kPa。结论在实施PHC时,只有当气道平台压〈20-25cmH2O时才有可能避免肺泡过度膨胀,且实施PHC时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变化。
- 崔世涛徐兵周天益郭建林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血流动力学肺力学
- 双羟基黄酮醇防治心肌梗死后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 2007年
- 目的评价双羟基黄酮醇(DiOHF)对缺血再灌注(I/R)损伤心肌释放的氧自由基(OFR)的清除作用和对心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山羊随机分为4组(n=8):对照组(CON)、缺血预适应组(IPC)、DiOHF治疗组(2 mg/kg,iv)和赋形剂治疗组(VEH)。心肌I/R通过阻断第二对角支分叉以后的左前降支1 h和复通3 h来实现。结果用10^-8~10^-4mol/L的DiOHF在体外孵育VEH组的I/R损伤心肌具有浓度依赖地抑制OFR释放的效应,来自DiOHF组的I/R损伤心肌释放OFR的能力也显著下降。心肌梗死面积在DiOHF组[(47±6)%]和IPC组[(44±4)%]分别较VEH组的[(74±3)%]与CON组[(76±5)%]有明显的缩小。与VEH组相比,DiOHF组显著减少了心肌酶的释放和中性粒细胞在缺血区心肌的浸润。结论DiOHF在山羊心肌梗死模型中显著减少了I/R损伤心肌OFR的释放,缩减了心肌梗死面积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程度,且DiOHF对I/R损伤心肌的保护效果与缺血预适应具有可比性。
- 徐兵周天益崔世涛庄育刚王良旭王胜
- 关键词:类黄酮抗氧化剂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