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病毒
  • 3篇艾滋病
  • 2篇分子
  • 2篇艾滋病病毒
  • 2篇传播网络
  • 1篇性传播
  • 1篇疫情
  • 1篇疫情调查
  • 1篇异性性传播
  • 1篇致病
  • 1篇致病菌污染
  • 1篇致病性弧菌
  • 1篇中老年
  • 1篇中老年人
  • 1篇人类免疫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沙门菌
  • 1篇伤寒
  • 1篇伤寒副伤寒

机构

  • 10篇金华市疾病预...
  • 3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吴斌
  • 5篇方琼楼
  • 3篇陈志清
  • 3篇唐慧玲
  • 2篇蒋均
  • 2篇王凤英
  • 2篇范钦
  • 1篇陈华良
  • 1篇金祝平
  • 1篇庞志峰
  • 1篇阮卫
  • 1篇潘金仁
  • 1篇张兵
  • 1篇姚立农
  • 1篇丰燕
  • 1篇张玲玲
  • 1篇徐婷

传媒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体感染曼氏迭宫绦虫成虫的病原体鉴定和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对首诊为带绦虫感染的曼氏迭宫绦虫成虫感染者进行病原鉴定和流行病学分析。收集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诊疗过程等信息资料,询问患者既往饮食史和生活习惯。使用槟榔-南瓜子对患者进行驱虫治疗。显微镜检确认患者排出虫体的头节、孕节、虫卵等形态学特征。采用PCR法扩增阔节裂头绦虫、曼氏迭宫绦虫特异性基因片段,对扩增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并对测序序列进行BLAST分析。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曼氏裂头蚴抗体。患者自述近4年来不时有虫体随粪便排出,无食生肉制品史,但有食用烧烤肉制品史。ELISA结果显示曼氏裂头蚴抗体阴性。驱虫治疗后,患者排出长2.1 m的虫体。虫体头节背腹面可见一纵行的吸槽,孕节片宽度大于长度,虫卵为长椭圆形,有卵盖。根据虫体和虫卵特征,初步判断为假叶目绦虫。PCR扩增出曼氏迭宫绦虫目的基因片段,经BLAST分析,其序列同Gen Bank中欧猬迭宫绦虫(曼氏迭宫绦虫同物异名)序列(Gen Bank登录号为AP017668.1)同源性为99%。综合患者临床特征、虫体形态、基因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确诊该病例为曼氏迭宫绦虫成虫感染病例。
张玲玲吴斌丰燕骆小君陈华良潘金仁阮卫姚立农
关键词:曼氏迭宫绦虫成虫PCR
金华市178例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首次CD4^+ 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通过对金华市范围内新发现的178例HIV感染者进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了解其免疫状态及疾病进展情况,为HIV/AIDS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采集的178份抗凝全血样本进行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 178例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376.06±212.37)个/μl,其中≤200个/μl的占21.9%,201个/μl^350个/μl的占27.5%,351个/μl^500个/μl的占28.1%,>500个/μl的占22.5%。CD4^+/CD8^+比值平均为0.31±0.19,CD4^+/CD8^+比值>1的仅2例,CD4^+/CD8^+比值<0.5的占87.6%。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感染途径CD4^+T淋巴细胞均数和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华市可随访到的77.5%的HIV感染者符合治疗标准,需要监测疾病过程并及时对其进行抗病毒治疗。
吴斌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CD4+T淋巴细胞
2020-2022年浙江省金华市新报告50岁及以上经异性性传播HIV/AIDS患者分子网络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 分析浙江省金华市2020-2022年新报告经异性性传播≥50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病例性行为和传播网络特点,为艾滋病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20-2022年新报告的经异性性传播≥50岁HIV/AIDS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调查对象抗病毒治疗前的血液样本,通过核酸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pol基因,通过Sequencher 5.0软件拼接整理测序结果,BioEdit v7.2.0软件进行序列比对,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使用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HIV分子传播网络进行分析。结果 517例经异性性传播病例中,以1年前感染(369例,71.37%)、本地感染(309例,59.77%)为主;经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242例(46.81%),经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213例(41.20%),经配偶固定性伴传播62例(11.99%)。采集血样410份,成功获得序列369条,共检出14种HIV-1基因亚型,以CRF07_BC(179例,48.51%)、CRF01_AE(98例,26.56%)、CRF08_BC(58例,15.72%)为主。165条序列进入分子传播网络,形成40个簇。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年龄组[与50~59岁年龄组比较,比值比(OR)=1.70,95%置信区间(CI):1.04~2.79]、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与临床就诊比较,OR=3.68,95%CI:1.32~10.22)的HIV-1成簇率更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与小学及不识字/少识字比较,OR=0.41,95%CI:0.18~0.90)的HIV-1成簇率更低。8个大簇占成簇病例数的49.09%(81/165),C1、C2传播以包含暗娼病例的商业异性性行为为主;C3、C5、C6和C8以未含暗娼的商业异性性行为为主;C4以某男性病例为核心通过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继而引起婚内和固定性伴间的传播;C7以另一男性病例为核心通过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HIV,继而引起4名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伴感染。结论 浙江省金华市经异性性传播≥50岁中老年病例商业异性性行为和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并存,HIV-1亚型多样,成大簇的本地感染比例较高,区�
王凤英唐慧玲蒋均方琼楼朱珂范钦金屡华吴斌
关键词:中老年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异性性传播
水产鱼中致病性弧菌的主动监测及危险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本市水产鱼中致病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的污染状况及危险性,为水产鱼消费安全及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GB 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血性弧菌检验》中的方法,进行淡水动物性水产品养殖和销售加工过程专项监测。结果水产鱼中致病性弧菌阳性率为52.5%,其中海水鱼阳性率为68.8%,淡水鱼阳性率为47.1%,2种水产品中均以副溶血性弧菌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溶藻弧菌、创伤弧菌。结论水产鱼中致病性弧菌污染严重,淡水鱼也同样存在较大污染,且以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最为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胡元玮吴斌陈志清方琼楼
关键词:水产品致病性弧菌危险性
2012年-2016年金华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金华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流行特征,探究血液安全隐患,探寻新形势下保证血液安全的策略。方法对2012年-2016年金华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者的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金华市无偿献血人群2012年-2016年检测229 055人份,共检测出HIV阳性32例,不确定36例。32例HIV阳性献血者中,男性占93.75%,女性占6.25%;年龄为19岁~52岁,平均年龄为(32.34±8.99)岁;初中文化占37.5%(12/32),高中或中专占34.4%(11/32),大专及以上占18.8%(6/32)。未婚占43.8%(14/32),已婚占43.8%(14/32),离异或丧偶占12.5%(4/32);经流行病学调查,异性性传播占81.2%,同性性传播占18.8%。结论金华市无偿献血者HIV抗体阳性率逐年增高,血液安全存在隐患,应加大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发展低危无偿献血队伍,从源头保证血液安全。
吴斌唐慧玲何星徐倩倩徐婷
关键词:无偿献血艾滋病病毒
金华市2015年HIV抗体检测筛查实验室质量考核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了解金华市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筛查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实验室现状,加强金华市HIV抗体检测的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管理,提高其检测技术水平。方法对辖区内HIV抗体检测筛查实验室发放血清学考核样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范要求回报检测结果。结果 2015年参加考核的58家HIV抗体检测筛查实验室,其中47家优秀,10家良好,1家合格,合格率为100%。结论金华市HIV抗体检测筛查实验室检测工作符合规范,检测能力较好,能够满足目前艾滋病检测工作的需要。
吴斌
关键词:HIV
金华市生肉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了解金华市生肉食品中致病菌污染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食品安全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金华市有代表性的农贸市场、超市和提供自助烹饪的酒店和餐厅采集。每份样本要求不少于250 g,样本保存方式分为生鲜、冷冻或者碎冰冷藏。依据国家标准方法,对样本分别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分析。结果共检测生肉样品130份,检出致病菌26株,总体检出率为20.00%;其中沙门菌,检出率为9.23%(12/13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均为5.38%(7/130)。定型包装生肉致病菌总检出率高于散装生肉中致病菌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4,P<0.05)。结论金华市生肉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程度高,食品安全风险较大,应引起重视。
吴斌胡元玮方琼楼陈志清
关键词:食品食源性致病菌
金华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病毒分离及HA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离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析金华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病毒分离株HA基因序列特征,为研究病毒进化、致病性、流行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和real-time PCR法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其HA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利用GeneBank中相关序列对病毒分离株A/Jinhua/01/2009(H1N1)进行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从3份咽拭子样本中分离出1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分析证明:该毒株与2009年大流行株高度同源,与古典型猪流感亲缘性较近,与欧亚地区分离的A/H1N1猪流感病毒及A/H1N1禽流感病毒进化关系较远。结论金华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分离病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可能是由古典型猪流感进化而来,与WHO选定的甲型H1N1疫苗候选株同源性较高,对于人季节性流感A/H1N1疫苗可能不敏感。
吴斌陈志清张兵方琼楼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进化树
2005-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2005—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伤寒副伤寒疫情资料及有关年度专题调查资料和部分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9年金华市共报告伤寒副伤寒1 356例,其中伤寒595例,副伤寒761例,分别占43.88%和56.12%,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1.71/10万,2007年之后发病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χ2=951.941,Ρ=0.000)。金华市伤寒副伤寒夏秋季高发,地区间发病差异较大,浦江县、义乌市和武义县发病率相对高。病例的乡镇(街道)分布具有高度的聚集性,年均发病数≥1例的乡镇(街道)不到总数的1/5但病例数却占到了2/3,累计病例数≥50例的乡镇(街道)仅7个但病例数却占到了43.44%。病例主要发生在0~4岁儿童和15~39岁青壮年,男性发病高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农民、民工和散居儿童为主。对21例伤寒和50例副伤寒的临床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14例伤寒和19例副伤寒有明确的细菌培养及鉴定结果。对2株伤寒沙门菌和20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复核,2株伤寒沙门菌和5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型和医疗机构一致,15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血清型经鉴定为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结论 2005年以来金华市伤寒副伤寒发病逐步减少,病例分布有高度的地区聚集性、一定的季节性和人群聚集性。金华市所报告病例中存在一定比例的误报,且该市尚未规范开展伤寒副伤寒病原学监测,无法掌握其菌型变迁、耐药谱变化等情况。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临床医生和实验室检测人员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检测技术的培训,并应尽快规范开展流行菌株病原学监测工作。
庞志峰金学怡金祝平吴斌
关键词:伤寒副伤寒沙门菌防制措施
一起商业异性性行为引起的艾滋病聚集性疫情调查
2024年
目的明确浙江省P县一起商业异性性行为引起的艾滋病聚集性疫情病例之间的传播关系。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聚集性疫情相关病例及其性伴的社会人口学信息、流动状况、HIV检测史、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等信息,结合HIV分子传播网络监测开展分析。结果2023年10月监测到的分子传播簇包含6例病例,簇中男性4例,女性2例;病例2的度值为4,为高传播风险病例。病例2的男性性伴除上述4例男性病例外,还追溯到11名,检出3例HIV阳性(其中2例为既往阳性)。15名男性性伴中,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伴1名,商业异性性伴14名;HIV阳性7例(6例既往阳性,1例新确诊),其余均阴性。HIV聚集性疫情共涉及病例9例,其中男性7例;年龄≥50岁8例;职业均为农民或民工。9例HIV感染患者中,1例经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1例婚内传播,7例经商业异性性传播。结论这是一起发生在本地的艾滋病聚集性疫情,传播模式以病例2为核心通过商业异性性行为传播,继而引起配偶间和非婚非商业固定性伴间的传播。性伴溯源调查在传统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上结合HIV分子传播网络技术,同时在公安部门的支持下,大大提升了艾滋病溯源能力。
唐慧玲蒋均王凤英方琼楼朱珂范钦金屡华吴斌
关键词:艾滋病聚集性疫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