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红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3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足月妊娠合并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例被引量:3
- 2017年
- 1临床资料患者,女,31岁,因"停经39+4周,发热8 d,腹部不规律紧缩感1 h"于2014年11月30日收住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患者孕期规律产检,无明显异常,8 d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最高38℃,以夜间为著,无明显其它不适症状,于外院住院,诊断发热原因待查,予青霉素静点3 d,无好转。4 d前于我院内科门诊静点美洛西林4 d,期间体温最高39.8℃。患者因"先兆临产"转入我科。
- 刘洋成叶红陆晓云沈骜
- 关键词:妊娠结核
- 染色体检查780例分析被引量:4
- 2004年
- 叶红郑军石红
- 关键词:染色体检查染色体病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细胞遗传学研究
- 宫术安栓在人工流产中镇痛效果的对照研究
- 1998年
- 为评价宫术安栓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研究了200例早孕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包括未产妇121例和经产妇79例),随机分为宫术安栓组(A组n=100),安慰剂组(B组n=100),观察两组的手术扩宫效果、术中疼痛程度、术后血压、脉搏变化及人流综合征等表现。结果显示:A组未产妇扩张宫颈方面效果优于B组(P<001),两组术后血压、脉搏均较术前下降,但A组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脉搏下降程度均小于B组(P<001)。A组术中疼痛程度低于B组(P<001),出现人流综合反应(恶心、出冷汗)例数少于B组(P<005),出现呕吐例数则无显著差异(P>005),经产妇A、B两组扩宫效果无明显差异(P>010)。由此得出结论:宫术安栓在人工流产术中,具有明显的扩张宫颈、减轻疼痛。
- 张新宇叶红刘启贵
- 关键词:宫术安栓人工流产镇痛
- 化疗期血清CA_(125)水平动态监测价值的探讨
- 1998年
- 分别对25例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以及8例存活时间≥5年的患者二次探查术前、后的血清CA125值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术前或首次化疗期间,血清CA125值≥65U/ml者占80%(20/25)。在化疗第3疗程之前,633%(14/22)患者血清CA125值降至≤35U/ml;6例血清CA125值≥65U/ml患者中,5例盆腔内有癌肿持续存在。化疗第3疗程以后各疗程期间,血清CA125值≥35U/ml者6例,5例盆腔内有癌肿的复发或持续存在。存活时间≥5年、二次探查术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阴性的5例中,4例血清CA125值持续<20U/ml;癌肿复发者3例,其血清CA125值均>65U/ml。化疗期间,8例癌肿复发者中,有6例血清CA125值升高,较临床发现早4个月。说明血清CA125值是监测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程变化的敏感肿瘤标记物;化疗第3疗程之前,动态监测血清CA125值下降幅度是评价化疗效果及预后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 高景春叶红赵丽嫣吕科力
- 关键词:CA125卵巢肿瘤药物疗法
- 凝血因子Ⅺ缺乏症合并妊娠一例被引量:4
- 2014年
- 患者27岁,孕4产2。因停经28周”,恶心呕吐6d于2012年12月19日入院。
- 李超然叶红
- 关键词:合并妊娠凝血恶心呕吐
- 不同条件下小鼠围着床期子宫内膜整合素α_v和Le^y寡糖的表达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促排卵药、胚胎本身及孕后激素等条件对小鼠子宫内膜整合素av和Ley寡糖的表达及对着床窗开放的影响。方法:将成年雌鼠分为对照和实验两大组。对照组为自然受孕;实验组为用促排卵药后受孕,其中一部分为假孕,另一部分为事先行一侧输卵管结扎。各组分别于孕2-7 d取子宫标本2份,一份石蜡包埋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Ley寡糖,另一份于-80℃保存,冰冻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整合素av。结果:①对照组于孕7 d,大部分小鼠子宫外观即见明显胚胎着床,显微镜下从孕5 d起出现子宫内膜间质的蜕膜反应,但实验组无1例有此变化。②整合素av在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胞浆内表达。对照组的表达于孕4 d达高峰,而各实验组的表达高峰均推迟1-2 d,且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 <0.05)。结扎侧和未结扎侧子宫内膜整合素av的表达高峰无明显差异。③Ley寡糖在小鼠着床期表达于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表面,其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不同妊娠天数之间的表达亦无明显差异。在对照组,于孕4 d开始Ley寡糖在子宫内膜间质有表达,孕6 d达高峰,而实验组未见一定的规律。结论:①小鼠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胞浆内整合素av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着床窗的开放一致。②促排卵药能抑制小鼠子宫内膜着床窗期整合素av的表达,延迟着床窗的开放;
- 叶红石红郑军
- 关键词:整合素ΑV着床窗促排卵药胚胎激素
- 反复早期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被引量:35
- 2007年
- 目的:对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的夫妇进行染色体分析,探讨反复早期自然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再次妊娠提供遗传咨询。方法: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5年间诊断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的296例夫妇,采集肘静脉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常规方法收获细胞,低渗、固定、制片经G显带处理,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染色体异常率为8.78%(26/296)。男性多于女性。结构异常25例,以平衡易位多见,大Y及臂间倒位也占相当比例;数目异常仅1例。结论:反复早期自然流产的夫妇,应常规进行染色体检查,为减少染色体病,对高龄孕妇或夫妇之一携带异常染色体的孕妇均应行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
- 叶红郑军石红刘鹏博(编校)
- 关键词:反复早期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
- 活跃期联合应用胎心监护及脐动脉血流S/D值检测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被引量:3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在产程活跃期联合应用胎心监护与脐动脉血流S/D检测能否提高胎儿窘迫的诊断水平,旨在及时准确地发现胎儿宫内缺氧同时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方法:156例进入产程活跃期的产妇根据连续胎心电子监护(cardiotocography,CTG)的结果分为晚期减速组(Late deceleration,LD组)及胎心监护正常的对照组。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测定两组胎儿宫缩间歇期与宫缩时的脐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期血流速度之比(S/D),产后评定是否存在胎儿窘迫。结果:LD组宫缩间歇期、宫缩时脐动脉血流S/D值异常升高,且与胎儿窘迫有相关性;正常组S/D值与胎儿窘迫无相关性。两种方法联合应用预测胎儿窘迫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使用CTG或脐动脉血流S/D值对胎儿窘迫的诊断水平。结论:活跃期联合应用胎心监护与脐动脉血流S/D值检测可以弥补CTG假阳性率过高的不足,提高胎儿窘迫的诊断水平。
- 周抒叶红
- 关键词:活跃期胎心监护脐血流胎儿窘迫
- 浅谈如何搞好七年制的妇产科教学工作被引量:2
- 2007年
- 为了更好地搞好医学七年制学生的教学培养工作,大连医一院妇产科教研室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在理论课的教学中,由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高级教师任教,加强双语教学,并充分结合临床病例和学科新进展进行讲授。采用参与式的临床见习模式,让学生以家属的身份参与了解患者的诊疗过程。采用导师制的临床实习模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临床基本功及医患沟通技巧。在教学查房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讲解为主。希望通过这些改革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 商宇红石红叶红付娟
- 关键词:妇产科教学改革
- 胎儿娩出后即刻动脉栓塞在抢救植入性凶险性前置胎盘大出血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胎儿娩出后即刻动脉栓塞在抢救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术中大出血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动脉栓塞者6例为介入组,非介入组1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DIC发生率、子宫切除率。结果介入组6例无子宫切除,非介入组14例中7例子宫切除,非介入组子宫切除率明显高于介入组(χ^2=0.034,P〈0.05);介入组术中平均失血量2 383 ml,1例术后阴道仍有持续出血,经积极抢救后好转,除1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肢血栓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非介入组14例术中平均失血量3 307 ml,其中发生DIC 5例,两组在术中出血量及DIC发生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χ^2=-0.228和t=0.129,P均〉0.05),非介入组中7例子宫切除患者的平均失血量为4 300 ml。结论胎儿娩出后即刻动脉栓塞在抢救植入性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中可以快速有效减少出血,从而降低子宫切除率。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减少不必要的首胎剖宫产术;宫腔操作注意保护子宫内膜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生的关键。
- 王敬民石芳鑫王峰张欣叶红刘洋成
- 关键词:胎盘植入动脉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