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淼
- 作品数:64 被引量:184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乳香树脂提取物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肉芽肿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 血吸虫病依然是我国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该病主要死因是肝脏虫卵肉芽肿及其继发的肝纤维化,血吸虫肝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虫卵分泌SEA诱导免疫炎症反应的病理结果。化疗对已形成的虫卵或纤维化已无能为力。乳香树脂提...
- 刘淼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肝脏肉芽肿
- 某医科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 为了解某医科大学生面部蠕形螨的感染状况,探讨蠕形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某医科大学的641名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透明胶带法收集样本,并进行镜检。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2检验等方法分析蠕形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受检学生641人,检出感染人体蠕形螨74人,感染率11.5%,其中男生感染率为9.7%(26/269),女生感染率为12.9%(48/3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2011级学生的检出率为14.8%(37/250),2012级学生的检出率为9.5%(3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油性或混合性肤质者感染率为13.1%比干性或中性皮肤者感染率(6.1%)高(P=0.026);感染者的感染度以轻度(1~5条)为主,占95.9%(71/74),1人最多检出14条蠕形螨。结论 该校的蠕形螨感染率偏低。随集体宿舍生活时间的增加,感染率上升;偏油性肤质者比偏干性肤质者更容易发生感染。
- 许精巧孙凤霞尹纯礼张海生刘淼任翠萍沈际佳
- 关键词:螨感染流行病学
- 幽门螺杆菌细胞空泡毒素基因毒性片段的克隆与表达被引量:12
- 2003年
- 目的 :通过基因于程技术获得具有良好抗原性的重组细胞空泡毒素毒性亚单位蛋白。方法 :利用PCR从幽门螺杆菌 (Hp)空泡毒素基因中扩增毒性片段V ,克隆及序列分析后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 ,用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ting)检测其抗原性。结果 :序列分析所得片段完整 ,与标准株AF36 170 0比较有 1.5 %的bp及一个氨基酸发生变异。与文献报道的中国菌株相比有高度的同源性。SDS -PAGE显示表达产物相对分子量为 2 70 0 0 ,表达量为 30 %以上 ,Westernblotting显示该蛋白可被HP全菌抗血清所识别。结论 :基因重组Hp细胞空泡毒素毒性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可用于制备Hp感染的诊断试剂与疫苗。
- 刘淼杨致邦林珊珊吴利先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基因克隆
- 日本血吸虫29000膜外蛋白的表达和纯化及功能初步鉴定被引量:3
- 2008年
- 随着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及血防形势的改变,血吸虫病流行的特点对本病的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表膜蛋白更易接触机体的免疫系统,刺激机体产生相对应的抗体,大多研究都支持虫体的表膜蛋白较其他蛋白有较好的诊断价值。本课题组将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uicam,sj)中国大陆株29000表膜蛋白的膜外区基因体外重组并表达,纯化后初步鉴定其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
- 任翠平刘淼赵志荣雷黎朱绍春王晓楠沈际佳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膜外区纯化血吸虫病中国大陆株
- 幽门螺杆菌vacA毒性片段与hpaA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构建幽门螺杆菌vacA毒性片段(v)与hpaA融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表达,为制备具有治疗与预防作用的疫苗奠定基础. 方法:通过设计带有编码IL-3N端12个氨基酸引物,用PCR技术从pQE30-V质粒扩增出有接头的v基因,克隆至质粒pTrc99A-HpaA中与hpaA融合.将融合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QE30,再将pQE30-V-HpaA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抗原性. 结果:融合蛋白的相对分子量约为65 000,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阳性血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结论:重组表达质粒pQE30-V-HpaA表达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学活性及制备疫苗提供了材料.
- 刘淼杨致邦林珊珊吴利先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原核表达氨基酸
- 翻转课堂在感染与免疫整合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 2022年
- 临床医学的课程整合教学改革是医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发展方向。感染与免疫整合课程的内容涉及范围广,知识点较多,不易掌握。文章主要介绍了在五年制临床医学感染与免疫课程整合教学改革中,尝试引入临床案例,运用翻转课堂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并对如何改进和完善翻转课堂模式提出了建议。基于案例教学的翻转课堂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加强了团队协作能力,是传统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
- 张骏艳陈灵芝余莉刘淼李群
- 关键词:整合教学
- 日本血吸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克隆与表达
- 2015年
- 目的获得日本血吸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原核表达蛋白。方法根据GenBank中日本血吸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序列设计引物,以cDNA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该基因,将其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结果成功克隆了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日本血吸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重组质粒,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44×103的目的蛋白。结论成功地克隆表达了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特性、功能及免疫保护作用奠定了基础。
- 雷黎刘淼沈际佳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克隆
- 日本血吸虫Mago nashi蛋白编码基因功能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Mago nashi蛋白编码基因在虫体生殖器官发育方面的功能。方法体外PCR法合成Mago nashi双链RNA(dsRNA),将SjMago nashi基因dsRNA产物和阴性对照lacZ基因dsRNA产物分别电击转染至机械脱尾的日本血吸虫童虫体内,将部分电击转染的童虫作体外培养,在培养后第1、3和5天以TRIzol法同时提取其总RNA和总蛋白。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Mago nashi基因和蛋白表达产物。电击转染的童虫注射入6只BALB/c小鼠体内,每鼠约1 000条,6周后取出虫体,盐酸卡红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内部各器官形态特征,测量虫体相关指标。结果在电击转染后的第1、3和5天,SjMago nashi dsRNA组目的基因的转录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分别下降了22%、69%和80%,蛋白质水平较阴性对照组分别下降了12%、39%和56%。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SjMago nashi dsRNA组中的雄虫睾丸内有较多精子,呈泛雄性化表现,而雌虫的卵巢和卵黄腺无明显特征变化。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jMago nashi dsRNA组的雄虫的体宽、睾丸长和睾丸宽,雌虫的体宽、卵巢长和卵巢宽均明显缩小(P<0.05)。结论 SjMago nashi dsRNA可特异性抑制日本血吸虫靶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SjMago nashi基因为日本血吸虫生殖相关基因,在生殖系统器官的正常发育中起一定作用。
- 张薇娜张鹏刘淼任翠平黄大可沈际佳
-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生殖双链RNARNA干扰
- 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体会
- 2012年
- 随着中国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对外开发,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我国学习,2008 年共有28 651名医学专业留学生来华学习,占来华留学总人数的12.82豫[1].现在学医的留学生曾逐年上升的趋势,留学生的教学质量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2011 年,安徽医科大学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和病-免疫中心实验室顺利完成对留学生的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得到留学生的较高评价,现对留学生一年实验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一、精心备课,提高教师和教辅自身英语水平
我校招收的留学生来自南非、津巴布韦、加纳、印度等一些国家,英语是他们的官方语言,普遍英语水平较高,但由于发音受不同方言的影响,与我们所说的英语有相当的差距.对于部分教师来讲,长期接受的应试英语教育,没有留学背景,除阅读之外,英语的野听、说冶能力较弱,不能灵活地与学生交流,从而将自己的知识充分传授给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改进.
- 刘淼沈际佳沈继龙
- 关键词:留学生实验教学留学人员教学体会人体寄生虫学
- “钉钉”课堂在来华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2
- 2022年
- “钉钉”线上教学是基于教育部门引领下的“互联网+教育”新模式,具有其他线上教学方式所没有的独特优势。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安徽医科大学针对来华留学生开展了“钉钉”课堂线上教学实践。本文从“钉钉”课堂在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着手,总结“钉钉”课堂的优势及问题,提出线上教学建议,以期为来华留学生人体寄生虫学课程线上教学提供参考。
- 邓胜群吴心瑜杜忆南任翠平张超刘淼
- 关键词:人体寄生虫学线上教学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