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娇 作品数:33 被引量:122 H指数:7 供职机构: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超声导向经阴道自凝刀射频技术治疗子宫良性病灶的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子宫超声造影技术和超声导向经阴道自凝刀射频技术在治疗子宫良性病灶中的应用价值及提高疗效的技术要点。方法 2006年4月009年3月,我院应用超声导向经阴道自凝刀射频技术治疗51例已育妇女术前经常规超声及超... 叶真 郑秀 甘玲 黄秀烟 林秀清 刘向娇关键词:射频技术 文献传递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图像特点 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回顾分析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包括甲状腺结节内部回声的特点、结节的形态、边界、钙化、结节内血流情况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59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结节共67个,低回声结节62个(92.5%),高回声结节4个,混合回声结节1个;结节边界不清晰30个(44.8%);形态不规则38个(56.7%);30个(44.8%)结节内部有点状或沙砾样的微小钙化;颈部淋巴结转移15例(25.4%);37个(55.2%)结节探及彩色血流信号。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个指标综合分析能提高微小乳头状癌的检出率,如果发现颈部淋巴结异常,则高度怀疑为恶性结节。 刘向娇 叶真 陈玲 陈晓宇 叶小剑关键词:微小癌 乳头状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多模态超声评估不孕症女性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超声评估不孕女性内膜容受性于种植窗期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不孕症患者90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受孕组和未受孕组,对比两组多模态超声检查结果,分析多模态超声检查评分对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价值。结果:未受组的年龄偏大于受孕组(P<0.05)。受孕组的内膜运动分值、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分值及超声多模态评分总分均高于未受孕组(p<0.05)。结论:对于不孕症女性种植窗期进行多模态超声检查能够全面、客观了解子宫内膜情况,根据评分可指导助孕及预测临床妊娠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刘向娇 黄细玲 林镇耿 徐玲 林羽茗关键词:不孕症 子宫内膜容受性 静脉超声造影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静脉超声造影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怀疑CSP且要求终止妊娠的43例患者进行静脉超声造影,以正常子宫肌层作为参照,观察病灶处造影剂最早出现位置、增强强度、分布范围及病灶与瘢痕处肌层的关系。分析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结果。结果 CSP超声造影表现为子宫瘢痕妊娠物附着处呈"团块状"或"半环状"早增强及高增强,随着造影剂注入,孕囊型CSP整个孕囊呈"面包圈"样改变,包块型CSP包块周边呈不均匀性强化,内部呈斑片状、团块状增强或完全无增强。常规超声与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符合40例(40/43,93.0%);超声造影与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符合43例(43/43,100%)。常规超声显示7例妊娠物与肌层分界不清,造影后3例肌层可清晰显示,4例为组织物植入肌层。结论 CSP的静脉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明显,有助于该病的准确诊断,同时静脉超声造影可正确判断妊娠物与肌层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详实的信息。 涂艳萍 刘向娇 王丽敏 陈燕 尚宁 张玉兰 李荔关键词:造影剂 剖宫产术 子宫 瘢痕妊娠 胎盘血管瘤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妊娠结局 2020年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在胎盘血管瘤产前监测、治疗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5例胎盘血管瘤超声影像特征、病理结果、胎儿及其附属物并发症和妊娠结局。结果本研究15例,活产13例,引产2例,产前超声和产后病理均诊断瘤体直径>5 cm的胎盘血管瘤13例,出现胎儿及其附属物并发症8例61.54%(8/13);瘤体直径<5 cm的2例,未出现胎儿及其附属物并发症。瘤体紧邻脐带胎盘入口处9例,出现胎儿及其附属物并发症7例77.78%(7/9),其中出现胎儿贫血5例,胎儿心力衰竭4例(予宫内治疗3例),羊水过多3例,胎儿生长发育迟缓2例,胎儿全身水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各1例。结论利用超声监测妊娠期胎盘血管瘤瘤体变化、胎儿及其附属物并发症情况,可以为产前临床干预及预后判断提供有力证据。 冯鑫 刘向娇 欧阳春艳 马秋萍 马小燕 彭文斌关键词:血管瘤 胎盘 超声检查 产前治疗 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超声声像图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探讨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CCAM)超声声像图特征,为胎儿临床结局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1例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CCAM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产后CT、手术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21例胎儿CCAM产前超声声像图特征:CCAMⅠ型2例(10%,2/21),CCAMⅡ型13例(62%,13/21),CCAMⅢ型6例(28%,6/21);位于一侧胸腔20例(95%,20/21),双侧胸腔1例(5%,1/21);首次检出胎儿CCAM的孕周为18+4~25+4周,中位孕周为22+6周;胎儿CCAM体积与头围比(CVR)<1.6者16例(76%,16/21),CVR>1.6者5例(24%,5/21);动态观察病灶达最大体积后维持不变8例(38%,8/21),达最大体积后逐渐缩小13例(62%,13/21)(其中消失5例)。(2)合并症:19例(90%,19/21)出现伴发症状或合并其他结构畸形,均伴发纵隔移位,羊水过多6例,膈疝1例,肺隔离症1例,胎儿水肿1例。(3)随访结果:16例产前超声检查与出生后胸部CT结果相符,其中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例引产者与尸体解剖病理诊断符合;余4例产前超声动态复查提示肿块缩小,无合并症,出生后未行检查及治疗。(4)临床预后:19例(90%,19/21)预后良好,1例合并胎儿水肿者孕妇选择性终止妊娠,1例合并膈疝者出生后1d死亡。结论产前超声检查是诊断胎儿肺囊腺瘤的首选和可靠的方法,产前动态超声检查是评估及预测胎儿CCAM预后的关键,单纯CCAM预后良好。 王丽敏 马小燕 涂艳萍 刘向娇 尚宁 俞钢 江玮关键词:胎儿 胎儿左无名静脉异常超声诊断线索及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胎儿左无名静脉异常的超声诊断线索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3年4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超声诊断胎儿左无名静脉异常的类型,总结超声诊断线索。结果①10例胎儿左无名静脉异常(left brachio-cephalic vein,LBCV)中3例(30%)主动脉弓下LBCV,2例(20%)食管后LBCV,1例(10%)胸腺内LBCV,4例(40%)左无名静脉增宽。②3例主动脉弓下LBCV中1例伴巨细胞病毒感染,引产;2例食管后LBCV中1例合并复杂畸形,引产;1例胸腺内LBCV未合并其他结构异常;4例无名静脉增宽中2例合并血管畸形,2例合并轻微异常。③8例胎儿出生,情况良好。结论不同类型异常胎儿左无名静脉具有特征性的超声征象,产前区分无名静脉异常类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刘艳芳 刘向娇 李玲 赵琴 欧阳春艳 尚宁关键词:胎儿 超声特征 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E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佛山复星禅诚医院收治的30例EMs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正常体检的30例育龄期女性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均进行经阴道超声检查。比较2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的比值(S/D);比较2组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布类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经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ER低下的影响。结果2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PI、RI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子宫内膜血流分布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型占比为23.33%,低于对照组的70.00%。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PI≥1.6、S/D≥3.6、RI≥0.72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PI≥1.6、S/D≥3.6、RI≥0.72是EMs不孕患者ER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子宫动脉PI≥1.6、S/D≥3.6、RI≥0.72是EMs不孕患者ER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 邹茗丹 罗丽巧 梁娇 刘向娇 谢东莲 梁锦钊 王彦关键词:子宫内膜容受性 经阴道超声 子宫内膜厚度 子宫动脉 血流参数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联合rt-PA溶栓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液中相关因子含量的改变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治疗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液中神经及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含量的改变。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rt-PA组(单独使用rt-PA溶栓)和rt-PA+CEA组(rt-PA溶栓24h后行CEA手术),各30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Elisa法检测2组血清中神经相关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神经生长因子(NGF)、去甲肾上腺素(NE)及乙酰胆碱(Ach)含量,及内皮功能相关因子: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2组在治疗后各时间点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治疗后14 d 2组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后2 h、24 h和7 d(P<0.05);治疗后7、14 d,rt-PA+CE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rt-PA组(P<0.05);rt-PA+CEA组的总有效率和基本治愈率高于rt-PA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中的NSE、S100B、NE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NGF和Ach均高于治疗前(P<0.01);rt-PA+CEA组治疗后10 d NSE、S100B、NE及NGF水平低于治疗后2 d(P<0.05)。治疗后10 d,rt-PA+CEA组NSE及NE含量明显低于rt-PA组(P<0.05),治疗后2、10d,rt-PA+CEA组NGF含量明显高于rt-PA组(P<0.05);治疗后10 d 2组ET-1的含量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rt-PA+CEA组ET-1的含量低于同组治疗后2 d(P<0.05)。治疗后10 d 2组NO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并高于治疗后2 d(P<0.05);治疗后10 d,rt-PA+CEA组ET-1含量低于rt-PA组,NO含量高于rt-PA组(P<0.05)。结论:CEA联合rt-PA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优于单rt-PA治疗,有助于快速恢复内皮功能受损及神经因子紊乱。 黄丹翊 刘向娇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脑梗死 胎儿单纯肺动脉瓣狭窄的产前超声特征与临床转归 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单纯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valve stenosis,PS)胎儿的产前超声特征与出生后的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超声诊断为胎儿单纯PS,并随访至出生后的58例胎儿的产前、产后临床资料。结果PS胎儿产前超声特征为肺动脉瓣增厚、回声增强、开放受限伴瓣口流速增快,还可有不同程度的伴发征象,如四腔心不对称、三尖瓣反流、动脉导管(ductus arterio⁃sus,DA)血流逆向灌注肺动脉等。根据产前超声心动图特征将58例PS胎儿分度:轻度20例、中度24例、重度14例。58例PS胎儿出生后超声心动图证实5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PS,其中重度PS与出生后分度诊断一致率最高,轻度PS次之,中度PS最低(P<0.05)。随访至生后1年,患儿的存活率为93%(53/58)。结论肺动脉瓣流速增快是PS胎儿的主要诊断依据,但不能反映胎儿期PS的严重程度;DA血流逆灌注是胎儿重度PS的特征性声像。胎儿单纯PS的整体预后较好,即使是重度PS,在有条件的医院分娩,也可以有好的结局。 刘向娇 盖媛媛 黄翠青 刘艳芳 耿娟关键词:肺动脉瓣狭窄 产前诊断 临床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