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亚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通州市卫生防疫站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江苏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江苏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7篇恶性
  • 7篇恶性肿瘤
  • 4篇疫苗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肝炎
  • 3篇死因
  • 3篇肿瘤患者
  • 3篇免疫
  • 3篇疾病监测
  • 3篇疾病监测点
  • 3篇脊髓灰质炎
  • 3篇恶性肿瘤患者
  • 3篇病监测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疫苗
  • 2篇生存率
  • 2篇寿命损失年

机构

  • 20篇通州市卫生防...
  • 1篇南通市卫生防...

作者

  • 20篇刘亚华
  • 19篇尹桂成
  • 15篇茅亚达
  • 9篇喻群
  • 8篇张国彬
  • 8篇刘明
  • 7篇严加和
  • 3篇王渤
  • 2篇孙道成
  • 2篇蔡金桃
  • 1篇陈大灵
  • 1篇刘建忠
  • 1篇宋新华
  • 1篇包剑玫
  • 1篇蔡波

传媒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职业与健康
  • 3篇江苏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上海预防医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2篇2003
  • 3篇2002
  • 7篇2001
  • 1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州市1991~1998年脊髓灰质炎监测工作分析
2000年
为评估通州市脊髓灰质炎监测工作状况,我们对1991~1998年AFP急性弛缓性麻痹专报系统报告的AFP病例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通州市1991~1998年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15~3.42)/10万;AFP病例麻痹发生后2天内就诊的占总数的38.10%,1周和2周内就诊的各占73.82%、83.34%;AFP病例就诊后48小时内报告的占总数的47.62%,1周和2周内报告的各占80.85%、92.85%;接到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的占总数的95.24%,AFP病例发生麻痹后1周内采集粪便标本的占54.76%,2周内占73.81%。结论认为通州市AFP病例监测工作重点应提高,AFP病例的就诊率和报告的及时性。
刘亚华尹桂成
关键词:急性驰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流行病学
通州市恶性肿瘤生命年损失分析及死亡趋势预测
2002年
尹桂成茅亚达刘明刘亚华喻群张国彬
关键词:恶性肿瘤
通州市疾病监测点1983~1996年死因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分析
1999年
本研究采用了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减寿率、标化减寿率等指标来分析通州市疾病监测点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危害。资料和方法死因资料来自通州市疾病监测点(1996年末总人口144414人)乡镇卫生院1983~1996年填报的死亡报告卡。年均人口资料由市计划生育委...
尹桂成茅亚达严加和刘亚华刘亚华陈大灵
关键词: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减寿率疾病监测点呼吸系统疾病
通州市部分乡镇恶性肿瘤患者生存分析被引量:2
2001年
尹桂成茅亚达刘明刘亚华喻群张国彬
关键词:恶性肿瘤
通州市五乡镇1990~1999年恶性肿瘤发病调查被引量:1
2002年
为了解通州市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为开展肿瘤的社区预防提供依据,我们对通州市5个乡镇的恶性肿瘤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茅亚达尹桂成刘明刘亚华喻群张国彬
关键词:流行病学恶性肿瘤发病调查发病数发病率
通州市五乡镇恶性肿瘤不同疗法的生存分析
2001年
目的 为了解恶性肿瘤不同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通州市5乡镇1990~1999年诊断的所有恶性肿瘤不同疗法患者进行了生存分析。结果 539例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生存率高于2289例未手术治疗的生存率;176例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生存率高于2652例未放射治疗的生存率;596例化学治疗的恶性肿瘤生存率高于2232例未化学治疗的生存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114例中药治疗的恶性肿瘤生存率与2714例未用中药治疗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对恶性肿瘤实施正规治疗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尹桂成茅亚达刘明刘亚华喻群张国彬
关键词:恶性肿瘤不同疗法生存率
通州市儿童计划免疫底数核查分析
2001年
为了摸清儿童计划免疫底数,进一步巩固计划免疫成果,我们于1999年5月,采取计划免疫帐册与公安部门户籍登记进行核对的方法,对通州城区和通州农村的忠义乡进行了调查.
刘亚华尹桂成严加和
关键词:儿童计划免疫核查
不同剂量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血清学免疫效果研究
1999年
通州市236名不同剂量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血清学免疫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第2组(接种1.5ml组)免后阳转率61.19%,显著高于第1组(接种1.0ml组)(38.89%),无免疫史的中青年人群免后阳转率第1组(91.30%),第2组94.74%均显著高于小学生。加强免疫后两组阳转率均为100%。表明增加甲肝活疫苗接种剂量可提高小学生的免疫效果,成人接种尤其是加强接种。
尹桂成严加和茅亚达王渤刘亚华刘建忠
通州市疾病监测点1983年~1996年死因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分析被引量:4
1999年
通州市疾病监测点1983年~1996年死因死亡率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分析通州市卫生防疫站(通州226300)尹桂成,茅亚达,严加和,刘亚华由于某些死因多发生在青壮年而造成早死亡,只用死亡率或标化死亡率作指标,已难以反映这种低年龄段的死亡情况及其对社会所...
尹桂成茅亚达严加和刘亚华
关键词:死因分析死亡率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血清学免疫效果的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不同剂量、不同间隔时间免疫后 4年的血清学免疫效果。方法 :对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阳性母亲和阴性母亲的新生儿 ,按第 1针分别接种 10μg或 5μg乙肝疫苗 ,4年后观察免疫效果 ;同时对 HBs 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选择第 3针与第 1针的不同间隔时间进行接种 ,全程免疫后 4年观察免疫效果。结果 :乙肝疫苗全程免疫 4年后 ,HBs 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第 1针接种 10μg组抗 - HBs阳性率高于 5μg组 ,差别有显著性。对 HB-s 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进行免疫时 ,乙肝疫苗第 3针与第 1针间隔 5、 6、 8个月 ,其抗 - HBs阳性率及抗体水平 ,差别均无显著性。所有接种对象 ,全程免疫 4年后抗 - HBs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均较低。结论 :HBs 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第 1针 10μg组全程免疫效果优于 5μg组 ,HBs 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乙肝疫苗第 3针与第 1针间隔 5、 6、 8个月都是可行的 ,4周岁儿童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是必要的。
尹桂成茅亚达喻群王渤刘亚华张国彬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