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义文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癌
  • 3篇癌组织
  • 2篇生长因子Β
  • 2篇肿瘤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胃癌
  • 2篇临床病理
  • 2篇免疫
  • 2篇护理
  • 2篇化生
  • 2篇肝癌组织
  • 2篇肝炎
  • 2篇癌患者
  • 2篇病毒
  • 2篇病理
  • 2篇病理特征
  • 1篇蛋白
  • 1篇毒性肝炎

机构

  • 6篇荆州市第二人...
  • 4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广元市朝天区...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宁夏回族自治...
  • 1篇潜江市中心医...

作者

  • 11篇刘义文
  • 3篇黄顺东
  • 2篇胡建国
  • 1篇樊利芳
  • 1篇许丰
  • 1篇赵英培
  • 1篇胡燕梅
  • 1篇熊小青

传媒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19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在胃癌、胃不典型增生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
刘义文
关键词:胃癌肿瘤转移细胞侵袭转化生长因子Β1临床病理特征
肝癌组织中SIRT5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研究沉默调节蛋白5(SIRT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探讨SIRT5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患者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SIRT5的表达情况,分析SIRT5与肝癌的病理特征关系。结果:SIRT5在肝癌组织中的总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肝癌组织中SIRT5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门脉癌栓或转移、肿瘤大小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数目、AFP、HBsAg、肝硬化程度、肝癌组织类型、包膜完整性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SIRT5的高表达在肝癌的发生及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癌侵袭性强弱。
刘义文廖春娇黄顺东
关键词:肝癌病理特征
肝康宁片联合替诺福韦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肝康宁联合替诺福韦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患者84例,根据就诊号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口服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30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肝康宁片,5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和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97.6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白细胞介素-18(IL-18)、降钙素原(PCT)、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N端肽(PC-Ⅲ)、Ⅳ型胶原(Ⅳ-C)、层黏连蛋白(LN)水平明显降低,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康宁联合替诺福韦治疗病毒性肝炎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肝纤维化,还可以降低机体炎性反应、增加机体免疫力。
刘义文廖春娇黄顺东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肝纤维化免疫功能
uPAR及PTE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尿激酶型原激活剂受体(uPAR)及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SP法检测46例肝癌(HCC)及癌旁组织中uPAR及PTEN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病理特征及侵袭性的关系。结果:HCC中uPAR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PTE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且两者呈负相关(P<0.05,r=-0.44)。uPAR及PTEN的表达与Edmondson分级和肿瘤的侵袭性有关(P<0.05),PTEN的表达还与门脉是否有癌栓及TNM分期有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肝硬变程度、肝癌组织类型、AFP、HBsAg、肿瘤大小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uPAR及PTEN的异常表达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癌侵纤溶酶袭性强弱。
许丰刘义文
关键词:UPARPTEN肝癌
丽珠肠乐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丽珠肠乐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16例临床诊断的肠易激综合症患者随机分成丽珠肠乐联合曲美布汀组(A组,n=40)、丽珠肠乐组(B组,n=38)和曲美布汀组(C组,n=38),A组给予丽珠肠乐口服1次2粒,早晚各1次餐后口服,曲美布汀口服每次0.1 g,每日3次;B组和C组则单独口服以上二药治疗,4周为一疗程。三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A、B、C三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1.1%和78.9%,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丽珠肠乐联合曲美布汀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比单用丽珠肠乐或曲美布汀具有更好的疗效。
刘义文胡建国
关键词:丽珠肠乐曲美布汀肠易激综合征
肿瘤标志物AFP、AFP-L3及DC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及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L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PLC患者作为研究组,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检测三组AFP-L3、DCP水平;研究组给予支持治疗。比较三组AFP、AFP-L3、DCP水平,研究组不同类型患者AFP、AFP-L3、DCP水平,研究组治疗前后AFP、AFP-L3、DCP水平。结果研究组AFP、AFP-L3%、DCP水平分别为(2891.29±85.6)ng/ml、(9.82±2.41)%、(2147.21±56.98)mAU/ml,对照组分别为(63.58±6.54)ng/ml、(5.21±1.06)%、(29.98±4.36)mAU/ml,健康组分别为(10.11±1.65)ng/ml、(1.21±0.26)%、(5.21±1.01)mAU/ml。三组AFP、AFP-L3%、DC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FP、AFP-L3%、DC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结节型单发肿块患者AFP、AFP-L3%、DCP水平分别为(3154.65±68.98)ng/ml、(9.87±1.54)%、(2245.65±62.54)mAU/ml,结节型多发肿块患者分别为(1548.41±54.41)ng/ml、(7.14±1.05)%、(2714.13±65.98)mAU/ml,弥漫型肿块患者分别为(3365.14±70.54)ng/ml、(11.68±1.65)%、(1546.98±41.12)mAU/ml。研究组不同类型患者AFP、AFP-L3%、DC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弥漫型肿块患者AFP、AFP-L3%水平高于结节型单发、多发肿块患者,结节型多发肿块患者DCP水平高于结节型单发、弥漫型肿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AFP(546.98±12.41)ng/ml、AFP-L3%(2.01±0.54)%、DCP(46.42±4.09)mAU/ml均低于治疗前的(2891.29±85.65)ng/ml、(9.82±2.41)%、(2147.21±56.98)mA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C患者经AFP、AFP-L3、DCP水平检测后能够对PLC病情进行进一步诊断,并用于治疗前后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判断分析,对检测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应用。
廖春娇刘义文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及相对应的胃癌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探讨TGF-β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6例胃癌患者、30例胃不典型增生(轻-中度)及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TGF-β1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相应胃癌组织、胃不典型增生(轻-中度)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TGF-β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为(36.19±18.67)pg/mL,明显高于胃不典型增生(轻-中度)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TGF-β1在胃癌组中的表达率为83.9%(47/56),在胃不典型增生(轻-中度)组及健康对照组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3.3%(13/30)和10%(2/2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6,P<0.01);TGF-β1在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TNM)有关(P<0.05),而与胃癌的发生部位无关(P>0.05)。结论 TGF-β1过度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关系,TGF-β1可作为反映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刘义文胡燕梅熊小青赵英培胡建国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胃肿瘤酶联免疫吸附法
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分成单纯组和合并组,各70例,单纯组为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组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患者,两组均给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治疗24周后将两组的生物化学应答、病毒学应答和血清学应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单纯组氨基转移酶复常率72.86%、HBVDNA阴转率67.14%以及HBeAg阴转率57.14%,分别优于合并组的55.71%、51.43%、38.57%,且两组获得病毒学应答患者中,单纯组氨基转移酶复常率(93.62%)优于合并组(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获得病毒学应答患者中,单纯组、合并组的HBeAg阴转率分别为78.72%、7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脂肪样病变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对乙肝合并脂肪肝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时,还要注意对脂肪肝进行治疗。
刘义文廖春娇黄顺东
关键词:脂肪肝阿德福韦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
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被引量:2
2010年
护理又称为舒适的干预行为,而舒适护理又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可用于疾病的任何时期和任何患者,运用舒适护理让患者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更好地配合治疗,减少并发症,从生理、心理、社会、灵性等方面不断地发现导致患者不舒适的原因,从而尽量使患者达最佳舒适状态。
王朝连刘义文
关键词:手术室
胃腺癌患者病变组织中PPARγ和PGC-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检测PPARγ与PGC-1在胃腺癌演变各阶段过程中的表达,探讨PPARγ和PGC-1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9月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集的135例胃腺癌组织标本、5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以及1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1例肠上皮化生、16例不典型增生等不同程度癌前病变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PARγ、PGC-1在各组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分析正常胃黏膜、癌前病变、胃腺癌组织中PPARγ、PGC-1的阳性表达差异以及PPARγ、PGC-1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表达与胃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PARγ及PGC-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较癌前病变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例胃癌中,PPARγ与PGC-1的表达成显著正相关(r=0.956,P<0.05);PPARγ、PGC-1阳性表达随着胃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P<0.05),PPARγ、PGC-1阳性表达与患者的Borrmann分型、Lauren分型、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0.05)。PPARγ、PGC-1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与否无相关性(P>0.05)。结论 PPARγ、PGC-1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检测PPARγ、PGC-1表达水平有助于预测胃癌的进展。
刘义文廖春娇樊利芳
关键词:胃腺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