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学军

作品数:23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52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骨折
  • 6篇手术
  • 5篇腰椎
  • 4篇腰椎间盘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腰椎间盘突出...
  • 4篇远端
  • 4篇突出症
  • 4篇切口
  • 4篇椎间盘
  • 4篇椎间盘突出
  • 4篇椎间盘突出症
  • 4篇桡骨远端
  • 4篇关节
  • 4篇粉碎骨折
  • 4篇复位
  • 3篇手术切口
  • 3篇桡骨远端粉碎...
  • 3篇内固定
  • 2篇导管

机构

  • 19篇解放军第45...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成都军区

作者

  • 20篇于学军
  • 14篇姚一民
  • 10篇张聪
  • 7篇陈一平
  • 6篇周玉科
  • 6篇陈施展
  • 6篇万宇
  • 3篇陈一平
  • 2篇郑华伟
  • 2篇唐佩福
  • 2篇娄延举
  • 2篇巫婷婷
  • 2篇胡俊平
  • 2篇李燕
  • 1篇唐杰
  • 1篇白秋萍
  • 1篇贾金鹏
  • 1篇陈萍
  • 1篇陈华
  • 1篇王玥

传媒

  • 3篇四川省医学会...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西南军医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医学会手...
  • 1篇第六届西部骨...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导管床在脊柱后路手术的应用
2010年
目的评价导管床在脊柱后路手术的作用;方法回顾我科2002-2009年脊柱后路手术应用导管床,固定透视的C臂,透视时移动导管床就能方便快捷完成透视;结果应用导管床能比平常移动C臂透视节约半小时,节省人力,减少人员的活动及摆放C臂时可能造成的污染;结论导管床应用在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能节约时间,减少感染,减少人员,节省体力。
陈施展万宇周玉科姚一民张聪于学军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管内胶原酶溶解术后MED治疗体会
2009年
目的探讨经椎管内胶原酶术失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MED治疗。方法对45例经椎管内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失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ED手术,观察经胶原酶溶解术后椎管内情况及对手术过程的影响。结果4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6个月,40例腰腿痛合并麻木症状完全缓解,5例残留肢体轻度麻木症状。按改良的M 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40例,良5例。结论对椎管内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失败的患者应用MED进行治疗,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小等优点;同时,手术困难程度增加,选择手术的时机也很重要。
周玉科姚一民陈施展万宇于学军胡萍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MED
RF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植骨椎管成形治疗腰椎滑脱症
2009年
目的:观察RF系统复位内固定、椎管成形、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采用RF系统复位内固定、患椎间植骨、椎管成形治疗98例成人腰椎Ⅰ度以上滑脱且有明显下肢症状者。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6个月,全部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管成形无狭窄,未发现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结论:RF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椎管成形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
姚一民张聪陈施展万宇周玉科于学军
关键词:腰椎滑脱椎管成形植骨融合
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未分化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胶囊对未分化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白芍总苷治疗未分化关节炎的免疫机制。[方法]入选100例未分化关节炎患者,按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10mg,1次/周;治疗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600mg,3次/d。治疗2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活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到第2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7,P=0.73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病情活动性指标的改善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4.462,P=0.000)。[结论]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未分化关节炎的疗效与甲氨蝶呤相等,但副作用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李燕于学军胡俊平巫婷婷
关键词:白芍总苷胶囊甲氨蝶呤未分化关节炎
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四肢骨干粉碎性骨折12例报告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采用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治疗四肢骨干粉碎性骨折。方法 :上肢骨粉碎性骨折 2例 ,下肢骨粉碎性骨折 1 0例。用扩髓或不扩髓静力型带锁髓内针闭合穿针固定骨折端于复位状态。结果 :1 2例均于术后 3~ 4个月骨折愈合 ,断骨两端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该方法具有骨折复位好、内固定牢靠和早期可活动患肢等优点 ,符合骨折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 。
陈一平李箭衡代忠于学军
关键词:带锁髓内针骨折内固定粉碎骨折
AO外固定架治疗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被引量:8
2010年
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多见,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复位质量差且容易发生骨折再移位,单纯的切开复位内固定也常因为骨折块碎多而难以良好复位且内固定物不易把持。笔者自2005年6月-2008年10月.采用AO外固定支架治疗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陈一平姚一民于学军张聪
关键词:AO外固定架关节内骨折
地震伤截肢患者残端痛性神经瘤防治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地震伤截肢患者残端痛性神经瘤的防治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08年5~6月对地震伤截肢患者10例11个肢体采用神经残端端端缝合治疗。结果术后11个肢体均无残肢触电样疼痛发生,其中1例术后20 d安置假肢,能顺利行走。结论神经残端端端缝合是防治残端痛性神经瘤的可靠实用方法,减轻了地震伤患者痛苦,使其能早日安置假肢。
姚一民唐佩福张聪郑华伟陈一平娄延举于学军
关键词:地震伤截肢残端神经痛神经瘤
介绍一种桡骨远端粉碎骨折手术切口
桡骨远端粉碎骨折临床常见,传统的手术切口依据骨折类型及碎骨位置,采用桡骨背侧切口或掌侧切口,骨折复位往往不满意。我院于2009年1月~11月采用改良的手术切口进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45例,骨折显露好,操作方便,术后随访疗效...
陈一平姚一民于学军张聪
关键词:手术切口桡骨远端粉碎骨折骨折复位
文献传递
176例汶川地震骨科伤员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地震骨科伤员的临床特点及其救治情况,总结此类伤员的救治经验。方法:系统收集从汶川地震发生后至2008年6月30日我科收治的176例地震骨科伤员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伤情及治疗措施,并对临床救治经验与不足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1)176例地震病人中,男性96例,女性80例,平均年龄42岁,70岁以上伤员23人;(2)受伤原因以重物砸伤和挤压/掩埋为主(62.5%),36.9%的伤员为无骨折脱位的软组织损伤,其中挤压伤占软组织损伤的23.3%,63.1%的伤员有骨折脱位,约34.1%的伤员为多发骨折,开放性损伤多(35.2%),且污染重,多合并感染;下肢骨折多见(65%),26.1%的伤员有上肢骨折,20.7%的伤员有脊柱骨折,6.3%的伤员合并有胸、脑,腹部脏器损伤;(3)截肢伤员多,截瘫伤员少。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合理处置,以注重基础疾病和心理治疗及加强护理为特点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质量,降低死亡率。
姚一民郑华伟张聪陈一平娄延举于学军
关键词:地震伤发生率救治
双醋瑞因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双醋瑞因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双醋瑞因治疗难治性R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把难治性RA活动期患者60例,按奇偶数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服用来氟米特(LEF)10mg,2次/d,甲氨蝶呤(MTX)10mg,1次/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双醋瑞因胶囊50mg,2次/d。治疗4、8、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情活动性指标(如晨僵、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双手平均握力、DAS28评分),并采用目视10cm模拟标尺法(VAS)由患者和医生评估病情的整体变化程度,同时监测患者血常规、尿常规、大便隐血、肝功能、肾功能、血压、心电图、血糖等指标。[结果]到第12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87,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病情活动性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131,P﹥0.05)。[结论]双醋瑞因联合来氟米特与甲氨蝶呤对难治性RA的疗效优于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
李燕于学军胡俊平巫婷婷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双醋瑞因甲氨蝶呤来氟米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