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刚 作品数:21 被引量:117 H指数:6 供职机构: 江门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PA和BuChE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研究血清前白蛋白 (PA)和丁酰胆碱酯酶 (BuChE)的检测在肝硬化Child -Pugh分级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测定 66例肝硬化患者和 5 0例健康人血清PA含量 ,BuChE活性及肝功能指标 (包括白蛋白 ,总胆红素 ,谷丙转氨酶 ) ,并按Child分级标准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肝硬化组PA含量和BuChE活性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1) ,按Child分级 ,肝硬化组A级PA含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B级与A级 ,C级与B级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1) ;BuChE活性A级与对照组 ,B级与A级 ,C级与B级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两项指标均随Child分级而明显降低。结论 血清PA含量和BuChE活性检测对判断肝硬化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病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黄伟刚 郑艳芬 王小朝关键词:PA 肝硬化 CHILD-PUGH PA 血清前白蛋白 丁酰胆碱酯酶 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究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HFTR)的临床症状表现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对本院于2010年6月~2011年1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287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与记录NHFTR的发生率,并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输血成分的NHFTR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27例患者发生NHFTR,其中11例为首次受血者,16例为多次受血者,供血者的白细胞、血小板等均与NHFTR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次受血者发生NHFTR的概率略高于首次受血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FTR的发生率较高,去除血液制品中的白细胞成分,能够有效抑制血液保存过程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增加,并有效预防NHFTR。 项嘉亮 黄伟刚 赖金养关键词:发热反应 输血反应 临床疑难配血相关因素临床疑难配血相关因素、相应处置措施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疑难配血原因,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以解决临床输血问题。方法以我院2011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疑难配血(抗体筛选阳性或交叉配血不合)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输血前相关检查资料,总结分析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 100例临床疑难配血中,抗体筛选阳性占93.00%,其中以同种抗体、自身温抗体为主,分别占52.00%、27.00%。54例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中,以Rh血型系统为主,其中Rh单一抗体占68.52%,Rh联合抗体占9.26%。抗体筛查阴性、交叉配血不合主要原因为血型不符或亚型,占5.00%,而血型不符或亚型是ABO血型亚型、骨髓移植、近期输血影响血型等多种因素综合或单一影响的结果。结论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临床疑难配血的主要原因,需严格行抗体鉴定,建议根据疑难配血情况侧重的选择交叉配血方法及适宜的血液制品,以科学、有效的解决输血问题。 项嘉亮 黄伟刚 陈炎添关键词:疑难配血 不规则抗体 GenSlide2000尿沉渣分析系统与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白细胞的应用评价 2004年 目的 探讨用GenSlide2 0 0 0尿沉渣分析系统与干化学法检测尿红、白细胞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 5 0 0份临床尿液标本 ,同时用GenSlide2 0 0 0尿沉渣分析系统与干化学法对红细胞等尿沉渣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以GenSlide2 0 0 0尿沉渣分析系统为基础 ,干化学法单项检测RBC符合率为 83 .4%,WBC符合率为 71.4%;应用干化学法联合指标检测 ,RBC符合率为 82 .6%,WBC符合率 66.6%。结论 干化学法检测RBC、WBC有一定的漏检率 ,GenSlide2 0 0 0尿沉渣分析系统操作简单 ,结果准确、可靠。与干化学法联合应用 ,使尿液分析更加标准 ,规范。 林津 黄伟刚 张慧萍关键词:尿沉渣 尿沉渣分析 尿干化学法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检测59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PEDF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59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均可检测出PEDF mRNA的表达,结直肠癌组织中PEDF的表达量为(5.64±0.66)拷贝数/μg,癌旁组织中PEDF的表达量为(6.88±0.67)拷贝数/μg(P=0.007)。早期(Dukes A、B期)结直肠癌患者和肿瘤分化程度高者PEDF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晚期(Dukes C、D期,P=0.003)和肿瘤分化程度低者(P=0.010)。结论 PEDF mRNA的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形成密切相关,初步结果显示PEDF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保护因素。 黄伟刚 高国全 杨中汉 陈福佳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 聚合酶链反应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T-PSA、F-PSA水平和F/T比值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前列腺癌患者 (PCa)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抗原 (T -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 (F -PSA)和F -PSA/T -PSA比值 (F/T值 )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MEIA法检测 12 1例PCa患者和 5 5 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术前及其中 82例PCa患者和 396例BPH患者术后血清T -PSA、F -PSA水平 ,并计算F/T值。结果 :术前PCa患者T -PSA与F -PSA明显高于BPH患者 ,F/T比值明显低于BPH患者 ,两组间差异均显著 (P <0 0 1)。术后两组患者T -PSA、F -PSA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 ,F/T值则明显升高 ,与术前结果比较 ,差异均显著 (P <0 0 1)。在T -PSA <10 0 μg/L范围 ,PCa患者占 33 9% ,BPH患者占 85 5 % ,两组患者结果存在交叉。F/T值 <0 16时 ,PCa患者占 83 5 % ,BPH患者占 6 5 %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1) ,F/T值 <0 16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示值、阴性预示值分别为 83 5 %、86 7%、81 1%、88 2 %。结论 :PCa和BPH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 -PSA、F -PSA水平及F/T比值均有明显变化。以F/T比值 <0 16作为PCa诊断临界值 ,可有效提高早期PCa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赵国平 赖建生 黄伟刚 林津 许胜利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抗原 前列腺肿瘤 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2例MPP患儿为MPP组,同期抽取54例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患儿为非MPP组,5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受检儿童血清中MP—IgM;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水平,并对各组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MPP组患儿的血清MP—IgM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MP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P组经有效治疗后血清MP-IgM和hs—CRP水平明显降低。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患儿血清MP—IgM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联合检测血清MP-IgM和hs—CRP水平对早期诊断小儿MPP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黄伟刚 陈斌华 黄碧云 石胜 陈炎添关键词: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 HR-HPV DNA PCR联合TCT检测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1 2013年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聚合酶链反应(PCR)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应用与诊断价值。方法对540例TCT结果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及以上的患者进行HR-HPV DNA PCR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CT阳性合并HPV阳性患者共259例,其中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的例数(阳性率)分别为155例(59.8%)、81例(31.3%)、15例(5.8%)、8例(3.1%);259例患者中ASCUS、LSIL、HSIL、SCC合并HR-HPV的阳性例数(阳性率)分别为28例(18.1%)、20例(24.7%)、10例(66.7%)、8例(100.0%)。HR-HPV和TCT单独检测的敏感性与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R-HPV、TCT及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25.5%、11.1%、28.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8.8%、59.2%、40.8%。结论TCT与HR-HPV DNA PCR检测是筛查宫颈病变的有效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发现宫颈异常细胞并及时发现宫颈癌的诱因。 陈炎添 陈青龙 熊燕 苏雪棠 黄伟刚 石胜 郭翼华 陈荣策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 免疫发光法检测CA199在胰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了解血清糖类抗原 199(CA -199)水平与胰腺疾病的关系 ,探讨其在胰腺癌与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 5 3例正常人、3 9例胰腺炎和 2 1例胰腺癌患者血清中CA -199水平 ,并进行分析。结果 胰腺炎患者血清CA -199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 ,检测结果和阳性率都比对照组偏高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而胰腺癌患者血清CA -199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且阳性率达 10 0 %。结论 检测血清CA 陈荣策 石胜 黄伟刚关键词:免疫发光法 CA-199 胰腺癌 胰腺炎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及与其病因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不同病因分型的血浆溶血磷脂酸(LPA)水平。方法 120例入选病例均在入院时进行TOAST和ASCO(表型)分型,24 h内测定血浆LPA含量,择期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评估脑血管病变,造影后重新校正TOAST和ASCO(表型)分型,治疗后14 d复查血浆LPA含量分析不同亚型ACI血浆LPA水平的变化。结果在TOAST分型和ASCO分型ACI患者,心源性栓塞型的血浆LPA水平最高,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小动脉闭塞最低,治疗14 d后,血浆LPA含量降至正常范围。结论血浆LPA在脑梗死急性期明显升高,且在不同类型ACI患者中含量有所不同,治疗14 d后ACI血浆LPA降低。血浆LPA水平可作为脑梗死病因诊断的参考指标并指导脑梗死的治疗及二级预防。 王丹 任庆华 黄伟刚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溶血磷脂酸 TOAST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