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胜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127 H指数:6 供职机构: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血清谷氨酰转肽酶和骨桥蛋白在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联合骨桥蛋白(OPN)对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6年月3月至2018年8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15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结石来源分为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结石组)34例和单纯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和血清OPN含量的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评价血清GGT联合OPN对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结石组GGT、碱性磷酸酶(ALP)、OPN明显高于胆囊结石组[(141.57 ± 47.11)U/L比(77.26 ± 21.76)U/L、(150.10 ± 17.55)U/L比(137.65 ± 24.36)U/L、(16.21 ± 3.26)mg/L比(11.50 ± 3.9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GGT、ALP、OPN是影响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GGT、OPN诊断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ALP(均P<0.05)。结论血清OPN和GGT可以作为胆囊结石合并无症状继发性胆总管结石早期筛查的指标。 丁守勇 鲍胜华 张卫东 王东关键词:骨桥蛋白质 胆囊结石病 谷氨酰转肽酶 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经验总结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9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行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的33例肝胆管结石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33~76岁,中位年龄60岁。结石分布于Ⅱ、Ⅲ段17例,Ⅱ、Ⅲ、Ⅳ段16例。术前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25例,B级8例。采用五孔法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或左半肝切除,仔细解剖第一肝门,适当游离肝周韧带,断肝平面避开结石,精细切肝,确保保留侧胆管内无结石残留。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和疗效,并总结技术特点。结果所有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其中肝左外叶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17例,左半肝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15例,单纯左半肝切除1例。手术时间中位数319(120~480)min,术中出血量145(50~600)ml,输血4例,输血量450(400~600)ml。术后出血3例,急性胆管炎1例,腹腔感染1例,肝断面胆漏4例。术后住院时间9(6~17)d。结论腹腔镜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具有自身独特的技术要求,应遵循微创、精准肝切除原则。 张文君 陈晓鹏 鲍胜华 冯之文关键词:肝胆管结石病 腹腔镜 肝切除术 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外胆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2019年 目的:探讨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管损伤(BDI)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8年10月324例行LC的患者,患者术中均采用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即在分离出认为的"胆囊管"后,紧贴该"胆囊管"向胆囊方向逆行游离,如游离后证实为真胆囊管,即可断夹,并切除胆囊,否则改变解剖路径,重新寻找胆囊管,以避免BDI,直至胆囊切除。结果:324例患者中,319例"胆囊管"证实为实际胆囊管或其安全部位,3例发现实际为肝(胆)总管,2例为变异的肝外右后叶胆管汇入胆囊管。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LC,平均手术时间64.3(25~210)min,平均出血量7.3(2~150)mL。术后并发轻微胆汁漏、胆囊区少量积液1例,穿刺孔感染2例,经穿刺引流、伤口换药而愈。其余患者未发现BDI。平均术后住院时间2.6(1~13)d。随访1个月未见黄疸、腹痛等异常。结论:沿"胆囊管"逆行追踪法预防LC术中BDI安全有效、操作简便,可作为其他预防方法的补充。 陈晓鹏 程斌 鲍胜华 张卫东 黄晨 王东 丁守勇 俞远林 彭俊璐 张文君 于北北关键词:胆管损伤 胆囊管 腹腔镜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关键技术及流程 被引量:11 2018年 肝内胆管结石病(hepatolithiasis,HL)是我国南方及长江流域常见疾病之一,尤其好发于肝左外叶和右后叶[1],往往同时合并肝外或对侧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切除病变肝脏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近20年来,腹腔镜肝切除技术逐渐成熟[2],并开始用于治疗HL,涉及多种关键技术,其具体技术及操作流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 程斌 鲍胜华 张文君 戴大飞 钱锐 石代伟 黄晨 彭俊璐 俞远林 陈晓鹏关键词:肝胆管结石 腹腔镜 肝内胆管结石病 肝切除 肝左外叶 快通道外科理念指导下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在快通道外科(FTS)理念指导下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临床应用上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1~2012年收治的6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运用FTS理念指导下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将运用传统围手术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方法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皮肤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半流质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在手术时间、皮肤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上,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半流质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FTS理念指导下的腹腔镜胃癌治疗方法能达到很满意的效果,与传统围手术期处理的方法相比,具有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的优点。 崔巍 陈晓鹏 王东 丁守勇 鲍胜华 张卫东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快通道外科 围手术期处理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两种术式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探讨 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后T管引流和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其适应证的差异,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方法:9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结合T管引流组(T管引流组,52例)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结合胆总管一期缝合组(一期缝合组,45例);评价两组手术时间、一期手术治愈率、残石率、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97例患者手术均成功,两组残石率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一期缝合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管引流组和一期缝合组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精细手术操作的前提下,一期缝合组更加优于前者。 潘勐 陈晓鹏 鲍胜华 崔巍 张文君关键词:胆总管结石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 T管引流 一期缝合 复发性胆管结石腹腔镜治疗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复发性胆管结石腹腔镜再手术的关键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复发性胆管结石患者腹腔镜再手术的临床资料,对穿刺孔的选择、腹腔粘连分离、胆总管显露、胆总管取石、一期缝合与T管放置及腹腔镜肝切除中的技术要点归纳总结。结果:25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5例加行腹腔镜左外叶切除术,1例加行腹腔镜左半肝切除。主要关键技术有:选择脐孔作为观察孔,其中21例采用闭合法建立气腹、4例采用开放法建立气腹;采用电凝或超声刀细心分离腹腔及肝下粘连,均能显露肝门及胆总管;采用加压冲洗法、胆管挤压、胆道镜网篮取石法进行取石;根据情况,胆总管可放置T型管或行一期缝合。结论:掌握复发性胆管结石腹腔镜再手术的关键技术要点,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俞远林 陈晓鹏 鲍胜华 张卫东 王东 钱锐 程斌关键词:复发性胆管结石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联合刮吸解剖法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刮吸解剖法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科对25例复发性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胆管切开取石术。采用四孔法,刮吸法分离肝下粘连,显露肝外胆管,胆道镜取石后放置T管或一期缝合,6例联合行刮吸法肝切除术。结果腹腔镜手术成功22例,成功率88.0%(22/25),其中T管引流16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6例;联合肝左外叶切除4例,左半肝切除1例。中转开腹3例:1例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瘘,1例胆总管下端结石嵌顿,1例肝断面渗血,腹腔镜下难以处理。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72.3±40.3)min;术中出血量(96.0±22.5)ml;术后住院时间(6.9±3.6)d。术后轻度胆漏3例(13.6%),胆管残余结石2例(残石率9.1%),均经非手术方法而愈。22例平均随访24个月(12~48个月),未见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刮吸解剖法治疗复发性胆管结石安全可行,但术者需选择合适的病例,并有熟练的腔镜、内镜技术和丰富的胆道手术经验。 陈晓鹏 鲍胜华 崔巍 张卫东 王东 张文君 潘勐 戴大飞 钱锐关键词:复发性胆管结石 刮吸解剖法 分层解剖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探讨分层解剖在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0年3月~2012年10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现回顾分析分层解剖根治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5±0.2)h,平均术中出血量约(200±30)ml,平均淋巴结清除数(24.2±1.4)个,平均淋巴结阳性数(3.6±1.2)个;平均住院日(22±1.5)d,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1例出现胰肠吻合口瘘。结论:分层解剖在根治性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可以进行程序化解剖清扫淋巴脂肪组织,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血管骨骼化清扫难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鲍胜华 张卫东 王泉 陈晓鹏胃底贲门癌经腹根治性切除术中淋巴清扫技巧的探讨 2009年 目的:根据贲门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淋巴转移规律,探讨经腹根治性切除时淋巴清扫的程序化操作和手术技巧。方法:对我科在2005年9月--2008年6月间收治的38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发病部位均属于Siewert JR的AEGⅡ、Ⅲ(adenocarcinomas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型,形态上以BorrmannⅢ型病例为主,组织学类型均为腺癌。术中出血量为50~200ml,手术时间为210~250min。结论:贲门癌根治术中应确保清扫第1站和第2站淋巴结,程序化淋巴清扫可以节约手术时间,减少损伤,达到无血手术的目的。 鲍胜华 姚凯 王亚兵 房淑彬关键词:胃底贲门癌 无血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