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新
- 作品数:15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国内外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双性同体”观念的研究述评被引量:14
- 2017年
- 长久以来,双性同体观念就是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术语,是国外诸多女性主义理论家,如英国女性主义理论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美国女性主义理论家伊莱恩·肖瓦尔特及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埃莱娜·西苏所长期关注的一种基本文学观念。基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对双性同体观念的历史嬗变及其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中的流变轨迹进行较为详实的再次书写记录与重新定位,有助于更好地审视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本质,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 王喆马新
- 关键词:双性同体西方女性主义理论伍尔夫
- 新历史主义与女性主义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作为当代西方文论的两大重要流派,新历史主义与女性主义同为边缘话语而存在。新历史主义关注文学研究的历史维度,把文学文本置于权利结构中审视,力求描述权利冲突的动态过程;女性主义则强调对父权中心的历史文化的颠覆,寻找女性在历史中的真实发声,致力于发掘女性写作的传统。新历史主义和女性主义在发展过程中互有借鉴,两者具有较明显的亲缘关系。从历史和性别的维度出发,新历史主义和女性主义共同颠覆了社会权威和政治权威。
- 王喆马新
- 关键词: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女性
- 杰克·伦敦的“蛇鲨号”夏威夷叙事与异托邦构想被引量:5
- 2018年
- 杰克·伦敦凭借其早期北疆叙事作品闻名于世,然而在美国宣布边疆封闭后,其创作重心开始转向太平洋,包括夏威夷群岛等。学界尽管对其早期北疆叙事研究颇丰,但对其后期创作重心的转向关注不多。本文在福柯的"异托邦"理论基础上,探讨伦敦的"蛇鲨号"叙事如何令夏威夷成为可供美国想象、消费的海外异托邦领地。在其自传体游记及短篇小说中,伦敦就疾病书写、种族联姻及资本扩张对夏威夷进行异托邦建构,将夏威夷与美国民族相认同,将两者"血液"紧密相连,展现夏威夷巨大的商业魅力,目的在于认可美国兼并之举的成功,促进美国对夏威夷的影响与开发,鼓舞其在太平洋地区进一步推行扩张政策。
- 马新王喆
- 关键词:异托邦
- 《历险记》中的“天定持家观”解析
- 2022年
- 《历险记》是杰克·伦敦最具种族主义思想的长篇小说,成书于美国边疆封闭、海外扩张之际。作品通过对琼·拉克兰的形象塑造,为殖民历险叙事开辟了全新的社会性别空间,彰显了美国新女性在稳定殖民地“家园”、建构民族话语中发挥的“天定持家”作用,再现“天定持家观”的资本扩张本质。借助罗曼司叙事,作品暗示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持家”、形成有效的殖民统治模式,引领读者对南太平洋地缘政治的关注热情。《历险记》对于研究伦敦社会主义、种族主义、民族主义等思想的杂糅性,探讨美国海外扩张与“进步”思想的悖论关系具有深远意义。
- 马新王喆
- 康拉德笔下大英帝国“绅士”的东方情结
- 2014年
- 围绕着康拉德塑造的大英帝国"绅士"形象——吉姆,分析了大英"绅士"的光辉形象、"绅士"的东方情结以及"绅士"的文明教化事业,论述了康拉德对大英帝国殖民主义既批判又赞同的双重态度,即批判以布朗为代表的凶残的殖民掠夺者,认同以吉姆为代表的"绅士"的殖民传道者。指出了面对西方文学作品意识形态的输出,要运用自身话语权,打破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推动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发展。
- 马新王静芳
- 关键词:《吉姆爷》殖民话语
- 王者的悲歌:《一块牛排》的异化主题研究
- 2023年
- 《一块牛排》是杰克·伦敦拳击系列小说的代表,讲述了曾经的重量级冠军拳击手汤姆·金职业生涯由盛转衰后的悲惨故事。身为一名社会主义作家,伦敦借主人公汤姆在物质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遭受的劳动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和自我的异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人际关系的冷漠及人对适者生存法则的无奈,表达了他对无产阶级贫苦大众的深切同情。然而,伦敦在作品中不自觉地注入了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维护了白人至上的种族优越观,不能不说暴露了其社会主义思想的不彻底性。
- 李希梦马新
- 关键词:异化
- 流亡中的知识分子:重读萨义德被引量:2
- 2010年
- 流亡的反思、知识分子的再现和业余者的世俗性是萨义德主体文化批评理论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流亡是知识分子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流亡赋予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建构的立场;知识分子的再现是考量其学术立场是否公正和判断其职责是否履行的关键;"业余性"是知识分子再现的全新角度和有效手段,文学批评应该立足于"世俗性"。萨义德的经典作品对于在全球化、后现代语境下的知识分子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顾华马新
- 关键词:萨义德流亡知识分子
- 帝国话语的再现与延伸——从小说《吉姆爷》到电影《阿凡达》
- 2014年
- 通过对比《吉姆爷》和《阿凡达》两部作品的故事背景、人物命运、叙事情节等方面,认为康拉德小说《吉姆爷》借助"东方"马来叙事散播帝国话语,而美国电影《阿凡达》以小说《吉姆爷》为"原型"宣扬帝国意识形态,是《吉姆爷》中东方主义思想的再现和延伸。在全球化视域下,西方国家不仅借助小说这一表现形式传播帝国话语和意识形态,还采用更为广泛、更快速有效、更具影响力的文化形式——电影媒体,确保多方位向第三世界国家乃至全世界推行文化霸权。
- 马新顾华
- 关键词:《吉姆爷》《阿凡达》东方主义文化霸权
- 杰克·伦敦的边疆情结——从北疆到亚太作品解析被引量:4
- 2021年
- 自美国建国开始,"边疆"逐渐形成鲜明的美国特性。真实的边疆与虚构的边疆相互交织,建构成边疆神话,推动美国由大陆扩张向海外扩张转变。在"边疆封闭"后,杰克·伦敦的创作主题由北疆转向亚太,反映了"后边疆"时期根植于美国人心中的边疆情结,它由疆土扩张、资本扩张及文化扩张等意识所呈现。从梳理、连接伦敦的北疆及亚太作品的文学性与思想性出发,可发现伦敦的北疆、亚太作品及其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皆与美国人的"边疆焦虑"存在隐性联系,其民族叙事的矛盾性及社会主义思想的杂糅性体现出美国民主思想与海外扩张的张力。
- 马新
- 关键词:北疆
- 解读《铁蹄》中的帝国话语被引量:1
- 2017年
- 杰克·伦敦的《铁蹄》是一部无产阶级革命作品,体现了以埃弗哈德为代表的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作品中对白人埃弗哈德男性气概的塑造、对美国"铁蹄"统合全球的构想、对美国社会主义者作为"大同世界"主宰力量的暗示受到了20世纪初美国海外扩张、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隐含了作者对种族、民族与阶级等问题的思考。通过将《铁蹄》置于历史和地缘政治视域下,探讨世纪之交帝国话语政治对作家身份、民族叙事的塑形作用,追溯伦敦社会主义思想的局限性之源。
- 马新王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