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士林 作品数:11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 成都中医药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基于肠道微生物与G蛋白偶联受体互作关系探讨中药有效成分筛选新模式 2024年 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其通过与受体互作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是一类存在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超家族,该受体家族广泛参与人体生理活动,被认为是重要的药物靶点。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而影响GPCR调控模式,最终干预疾病。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现状、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与GPCR互作关系、GPCR药物开发现状。基于上述研究,本文提出“中药-肠道功能菌群单元-GPCR-疾病”研究新模式。运用多组学技术阐释中药有效成分、肠道功能菌群单元及GPCR三者之间互作关系及其对疾病的影响。本文将为解析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寻找中药作用新靶标提供新思路。 刘畅敏 郑翊轩 于景盛 王晖 陈士林 宋驰关键词:肠道微生物 G蛋白偶联受体 疾病 中药 药物筛选 金钱白花蛇三指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2024年 目的:银环蛇幼蛇的干燥体是常用的药用动物金钱白花蛇的主要来源,具有祛风通络、定惊止痉的功效。银环蛇毒性大,且毒腺分泌的蛇毒是复杂的具有药用活性的多肽和蛋白质混合物。在了解银环蛇毒素中的三指蛋白家族后,发现其潜在的药用价值,便于探索更好的纯化方法,得到高纯度的三指蛋白。方法:通过质粒的转入,三指蛋白能在大肠杆菌中被诱导表达;将菌液超声破碎后离心,SDS-PAGE验证证明三指蛋白在适宜的温度下能可溶性表达;将上清液上样于纯化柱中,梯度洗脱,得到含有杂质的蛋白;透析、超滤浓缩洗去杂质,得到高纯度的三指蛋白。结果:所建立的三指蛋白诱导表达纯化体系,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应用该方法对三指蛋白进行诱导表达和纯化,测得三指蛋白表达和纯化的SDS-PAGE验证图可得清晰的目的条带;通过透析和超滤浓缩除去杂质蛋白,可显著提高三指蛋白的浓度。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三指蛋白诱导表达和纯化体系操作简便,可获得高浓度和高纯度的三指蛋白,为大批量的生产三指蛋白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同时可为后续三指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提供物质基础。 廖雪娇 徐江 陈士林关键词:纯化 相互作用 基于表型分类的半夏种质资源综合评价 被引量:5 2023年 种质评价是中药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的前提。筛选优良种质,是实现半夏良种选育和有序生产的关键。该研究收集了全国主要产区的21份半夏种质材料,经过表型初步筛选后开展群体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半夏群体具有丰富的变异,从器官性状变化主要分为5种表型。进一步对该群体的20个数量性状进行变异分析,发现腺苷含量的变异系数(339.05%)最大,植株地下部分的高度的变异系数(16.35%)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有52对性状间呈极显著(P<0.01)相关,19对性状间呈显著相关(P<0.05)。供试的21份种质可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为3大类群,其中第Ⅱ类群的种质含核苷类成分种类最多且含量高,适合选育高含量的半夏品种;第Ⅲ类群的种质产量较高,适合选育高产的半夏品种。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所有性状指标简化为5个主成分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86.04%。采用隶属函数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综合分析发现,株高、主叶长、植株地下部分的高度等9个性状可作为半夏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特征性指标。BX007、BX008和BX005为兼具高产和较高尿苷含量特性的种质,其中BX007的尿苷含量最高,质量分数达479.51μg·g^(-1),属于双珠芽半夏种质,可作为潜在的良种进行培育。该研究在半夏表型分类的基础上开展资源系统评价,可为半夏遗传资源挖掘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刘莉 刘莉 王家禄 陈家雷 侯梦梦 张翔宇 李开阳 李西文 李西文关键词:表型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异喹啉类生物碱在预防和治疗冠状病毒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异喹啉生物碱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医药方面的新用途,具体为异喹啉生物碱类化合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预防,缓解和/或治疗SARS‑CoV‑2病毒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异喹啉类生物碱在抗SARS‑CoV... 童贻刚 陈士林 范华昊 冷梁 徐志超 宋驰 邹忠梅 洪碧霞 刘珂川贝母群落生态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该文对川贝母的生态分布、植物群落分类、群落组成以及川贝母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遗传亲缘关系作了较深入的研究. 陈士林关键词:川贝母 群落生态 DNA RAPD 中药资源 中国药材生产布局的数值分析 2023年 中国药材合理区划与布局是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三向地带性”理论为基础,运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信息系统”,对中药资源开展基于生态特征的分布区划,并使用泰森多边形分析中药资源分布与市场及企业分布的空间匹配度。结果表明,中国药材划分为四大区:北方药材区(Ⅰ)、南方药材区(Ⅱ)、青藏药材区(Ⅲ)和西北药材区(Ⅳ),面积大小排名为:Ⅲ>Ⅳ>Ⅱ>Ⅰ。但四大药材区资源分布、生产市场及药材流通呈现空间匹配度不均匀,亟待优化。厘定了四大药材区19个代表水热条件的生态因子值。该研究首次提出中国药材四大区划分的标准,并提出生产布局建议,旨在为优质中药材科学规范化生产和布局提供依据。 黄林芳 孟祥霄 张惠惠 林余霖 陈士林关键词:中药材 生态分布 外源激素结合变温层积对黄连种子后熟与萌发的影响 2025年 目的研究使用外源激素结合变温层积处理解除黄连种子休眠并促进黄连种子萌发的方法,以及赤霉素对黄连种子后熟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及胚形态发育变化的影响。方法使用正交试验法,设置不同外源激素(GA3、6-BA、NAA、ABA)结合不同变温层积(20℃/4℃)时间处理,通过统计比较黄连种子萌发指标(发芽率和裂口率),优选黄连种子催芽方法,测定最优处理下黄连种子后熟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和内源激素(GA、IAA、ABA)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石蜡包埋切片法观察黄连种子显微结构。结果极差结果分析表明最佳催芽方法为:100 mg·L^(-1)的赤霉素浸种12 h,20℃层积60天,4℃层积10天。生理生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100 mg·L^(-1)外源赤霉素处理促进黄连种子内源GA含量提前达到峰值,使POD、CAT含量后期维持在较高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维持在较低含量。电镜结果可观察到黄连种子在后熟萌发过程中胚从鱼雷形胚向子叶形胚转化。结论外源赤霉素结合变温层积处理能显著加速黄连种子萌发,主要通过促进黄连种胚形态发育,影响黄连种子内源GA、POD和CAT等的含量,快速解除黄连种子休眠从而促进种子萌发,相较于自然条件下萌发期可缩短约6个月。 汪思雨 李国凤 杨思雨 陈士林 陈士林 刘义飞关键词:赤霉素 萌发 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及提取物投料相关监管科学问题探讨 2025年 中药监管科学研究者联盟(TCM Regulatory Science Coalition, TCMRSC)工作机制第一次专题工作会议(TCMRSC24-1)于2024年2月26日在天津召开。本次会议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联合承办,主题为“珍稀濒危药材替代品”和“中药提取物投料”相关监管科学问题研究。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主持会议。会议分为背景介绍、主旨报告、专题研讨、会议总结四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赵军宁研究员、药品注册司副司长王海南进行背景介绍。第二部分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陈士林院士主持,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庾石山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张俊华教授进行主旨报告,分享了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相关监管科学研究及提取物投料相关监管科学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需要深化讨论的关键问题。第三部分由来自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临床医院、企业等机构的30余名专家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专题研讨。第四部分张伯礼院士进行专题研讨总结。与会专家围绕监管中的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讨论,本文整理了专家们的主要观点和建议,希望能为珍稀濒危中药材替代品及提取物投料创新研究与科学监管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张俊华 庾石山 张伯礼 陈士林 王海南 周思源 马双成 于江泳 张卫东 肖小河 屠鹏飞 钱忠直 果德安 王喜军 程翼宇 高月 王峥涛 孙晓波 李萍 谢晓余 王停 杨忠奇 唐健元 元唯安 华桦 周水平 刘雳 王勇 王磊 宋新波 黄宇虹 张胜昔 刘春 阳长明 马秀璟 黄芳华 魏锋 宋海波 海程玮 赵军宁中医药大语言模型的关键技术与构建策略 被引量:3 2024年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通过处理和理解自然语言数据,实现高质量的信息检索、知识提取等功能,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机遇。基于中医药大模型发展现状,梳理了LLM开发过程中的数据存储与处理方法,概述了检索增强生成、混合专家模型、人类反馈强化学习、知识蒸馏等人工智能方法,归纳了LLM训练微调与性能评价方法。针对中医药数据的特点,从高质量数据集构建、多领域专家系统融合、信息快速提取、训练与调优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中医药LLM的构建策略,并分析了LLM在中医药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为中医药领域LLM的构建和应用提供参考,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萧文科 宋驰 陈士林 陈士林关键词:中医药 混合专家系统 中药配方颗粒发展现状及企业生存策略探讨 被引量:13 2023年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传统饮片的重要补充形式,具有免煎易服、携带方便、便于调剂等优点,极大提高了中医药应急服务能力,更符合人们的现代生活需求。随着中药配方颗粒结束试点,市场全面放开,竞争加剧,且处于新标准、旧标准切换使用的过渡期,存在品种不足、规格变换和质量差异等问题,生产企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此,笔者拟通过系统梳理中药配方颗粒试点以来的政策法规、企业布局、标准制定等内容,并针对“后试点”阶段存在的问题,从企业生存和发展角度出发,建议企业应建立中药配方颗粒全产业链质量管控体系,降低过程成本,增加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攻克疑难品种关键技术问题,积极有序推进国家标准研究,保证临床配方品种完整;建立健全配方颗粒疗效评价机制,构建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间的一致性评价体系。政府部门应加强引导,充分调动科研机构、企业、医院等单位的积极性,探索建立“政-产-学-研-用”模式,推动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平稳有序发展。 王涛 刘书琪 黎耀宏 杨正明 阎新佳 周厚成 李文兵 陈士林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 疗效评价 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