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光亮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狼疮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2篇预后
  • 2篇真菌感染
  • 2篇侵袭性
  • 2篇侵袭性真菌
  • 2篇侵袭性真菌感...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间质性
  • 2篇间质性肺炎
  • 2篇肺炎
  • 2篇并发
  • 1篇性病
  • 1篇血白细胞
  • 1篇血浆
  • 1篇亚急性
  • 1篇湿病
  • 1篇皮肌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陈光亮
  • 4篇叶霜
  • 4篇陈晓翔
  • 2篇郭丽
  • 2篇郭强
  • 2篇施善芬
  • 2篇丁慧华
  • 2篇陈怡
  • 2篇涂洋
  • 1篇杨程德
  • 1篇叶萍
  • 1篇曹珊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17次全国...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风湿病患者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风险因子及预后
陈光亮陈怡郭丽陈晓翔叶霜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唾液酸转移酶表达变化及机制探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唾液酸转移酶(ST8SIA)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SLE患者(观察组)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24例,采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ST8SIA1~6 mRNA;对有统计学意义的ST8SIA mRNA,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血浆中靶向其3′非翻译区(3′UTR)的miR-NA。结果两组外周血白细胞均无ST8SIA2、ST8SIA3、ST8SIA5 mRNA表达;观察组ST8SIA1、4、6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524±0.229、13.780±1.669、2.238±0.387,对照组分别为1.129±0.106、1.087±0.089、0.550±0.054;两组ST8SIA4、6 mRNA比较,P均<0.05。靶向调节ST8SIA4 mRNA的miRNA表达下降12条、升高1条,靶向调节ST8SIA6 mRNA的miRNA表达下降、升高各4条。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ST8SIA4、ST8SIA6 mR-NA表达升高,与对其进行靶向调控的miRNA表达异常有关。
涂洋陈光亮曹珊陈晓翔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微小核糖核酸聚合酶链反应基因芯片
并发间质性肺炎的临床无肌病皮肌炎生存分析:13年数据回顾
分析13年来并发急性/亚急性间质性肺炎(A/SIP)的临床无肌病皮肌炎(CADM)患者的生存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79例并发A/SIP...
丁慧华陈光亮叶霜郭强施善芬
关键词:皮肌炎间质性肺炎
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研究弥漫性结缔组织病(DCTD)住院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上海仁济医院风湿科住院的DCTD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33例。对照患者来自同期住院的67例其他感染患者,包括活动性结核感染患者33例和其他细菌感染患者34例。同时,历史对照为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按数据分布类型选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检验,确切概率法;多元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和Log—rank生存分析。结果DCTD患者中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的基础疾病为SLE(18例,55%),系统性血管炎(4例,12%)和炎症性肌病(4例,12%)。最常见的病原致病菌为念珠菌属(13例,39%),隐球菌属(10例,30%)和曲霉菌属(3例,9%)。感染部位则包括肺部(19例,58%),中枢神经系统(9例,27%)和血液播散型(4例,12%)。6例(18%)患者死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相对于其他感染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基础疾病的病程较短、感染前暴露的激素量较多、肝酶增高、空腹血糖增高及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历史生存对照分析,发现近几年的SLE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短期生存率提高(历史组和近期组分别为64%和83%)。结论熟悉DCTD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疾病谱及相关的危险因素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恰当地干预;侵袭性真菌感染认识的进步和抗真菌药物的进展最终有望改善该类患者的预后。
陈光亮陈怡郭丽陈晓翔杨程德叶霜
关键词:结缔组织疾病红斑狼疮侵袭性真菌感染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出血患者血浆miRNAs的表达谱分析
2015年
目的筛选出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出血患者血浆中异常表达的微RNA(miRNA)。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出血患者5例,健康对照组5例,将血浆标本分离提取miRNA用于芯片分析。在mi RDB上预测miRNA的靶基因,采用PANTHER蛋白分类系统查找靶蛋白基因本体(GO)功能分类。结果与正常人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出血患者血浆中发现多个异常表达的miRNA,59个miRNA表达上调5倍,低于正常人表达水平30%以下的miRNA有15个。结论许多mi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出血患者血浆中异常表达,提示可能存在一些miRNA可以用来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出血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
涂洋陈光亮叶萍陈晓翔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出血微RNA
并发间质性肺炎的临床无肌病皮肌炎生存分析——13年数据回顾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分析并发急性/亚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sub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A/SIP)的临床无肌病皮肌炎(clinically 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CADM)患者的生存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79例并发A/SIP的CADM患者,以其首次收治时间分为历史组和晚近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用COX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晚近组患者的半年生存率(63.8%)明显高于历史组(38.1%,P=0.023)。与历史组比较,晚近组生存状况的改善主要发生在SIP患者中(P=0.018)。单因素分析发现,晚近组中并发感染(P=0.019)和接受大剂量激素(P=0.018)治疗者较历史组少;而联合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霉酚酸酯/环孢素(P=0.0017)或单用环孢素(P=0.003)],先于低氧血症前使用者(P=0.006)的例数增加。COX回归分析发现,并发感染(RR=2.635,95%CI:1.091,6.364)、接受大剂量激素冲击(RR=3.109,95%CI:1.432,6.751)为预后不良因素,而免疫抑制剂先于低氧血症前使用[RR=0.435,95%CI:0.194,0.971)为预后有利因素。结论:本研究数据显示,早期及时联合中低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助于提高CADM-A/SIP患者的生存率,而合并感染是影响此类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
施善芬陈光亮丁慧华叶霜郭强
关键词:急性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